在中國西南部、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印度等地,巍峨的山峰和四處流淌的河流使得修建大馬路是一個極其困難的事情,生活在這些地方的孩子們上下學都必須走在一些危險的地方,比如懸崖邊上的一條煤渣小路,或者是河上的一根繩索,再或者只能游泳過河。
若是生活在敘利亞、索馬里之類的地方,孩子們上下學還要冒著生命危險,隨時都可能會有炸彈襲擊、武裝沖突。
緬甸,某個村莊 -- 騎牛上學
這個女孩騎著一頭牛去學校……
要劃船才能到學校~~~
一艘木船,這么多人……
印尼巴東,兩名學生正在鐵索上緩慢行進。這里本來有一座吊橋,后在洪水中沖毀。據了解,每天有20名學生像表演走鋼絲的馬戲團演員一樣,穿過這條河。
印度尼西亞巴東,一名男孩在懸掛于河面上方的鐵索上緩慢挪步,鐵索距河面大約9米。為了不遲到,當地學生不得不冒險“走鋼絲”。到了對岸后,他們還要步行11公里,穿過一片森林,才能抵達座落于皮恩圖-加邦(Pintu Gabang)的學校。
踩著一塊木板穿越Ciherang河去上學。
這些學生從Cilangkap村莊必須構造一個竹筏到達學校后Ciherang河上學。
一名小女孩走在危險的吊橋上。吊橋下方是一條溝渠,將當地的蘇羅村和普勒姆旁甘村隔開。為了抄近道上學,當地孩子不惜拿生命冒險,穿過這座距地面幾百米的吊橋。橋上鋪有一條木板路,僅容一輛自行車通行。
印尼爪哇島,雖然十分危險,這座吊橋卻是一條近道,能夠節省大量時間。如果不走這條險路,上學的路程將超過6公里。
在印尼學生堅持鋼筋穿過Ciberang,破橋河上在他們的村莊附近Lebak攝政支柱支持跨越倒塌的一邊,離開的木板是斜向一側的道路。
孩子們要穿過老樹根形成的橋才能到學校!
一艘木船,這么多人……
一個馬車渡輪超過35孩子上學在印度新德里郊區。
印度喜馬拉雅扎斯加爾山脈的孩子們爬過整座山脈達到寄宿學校。
騎自動人力車上學。
印度查謨市郊連降暴雨,導致當地小學被洪水淹沒。小學男生趟著水將課桌搬至別處,堅持上課。
竭力保住這些可愛的小生命:這三個勇敢的小孩必須使用輪胎作為臨時筏前往學校沿著一條河在菲律賓黎剎省。
菲律賓黎剎,學生們腳穿雨鞋,通過凳子搭建的臨時“橋梁”進入教室。教師稱這座學校的地基以前是垃圾堆,沒有排水系統。
一群女孩走過狹窄的跳板在16世紀的墻壁上加勒堡達到他們的學校在斯里蘭卡,分分鐘都可能會掉下去。
少數的家庭生活在哥倫比亞首都波哥大東南地區40英里,電線是他們唯一的訪問外部世界。 1300英尺以上的里奧內格羅省以每小時40英里的速度和奇才旅行者過河到對岸,半英里遠。
不要往下看!對大多數人來說,一個zip線是一種新型興奮不已,但對于這些村民,這是日常通勤的一部分在尼格羅河在哥倫比亞河。哥倫比亞孩子正在利用電纜穿越400米寬的尼格羅河。
面積近400平方公里的南相馬市位于福島縣太平洋沿岸,部分區域處在福島第一核電站20公里范圍內,遭受了地震、海嘯與核泄漏三重災害。該市的學生在上學路上,經過一處用于測量放射性物質的蓋革計數器。
當地時間2010年10月7日,巴基斯坦瑙仕拉,一名男童背著雙肩書包走過一輛正在燃燒的油罐車。北約油罐車在巴基斯坦遭襲,40輛卡車被點燃。
當地時間2010年3月16日,耶路撒冷,一名巴勒斯坦女孩上學途中經過以色列邊境警察身邊。以色列士兵與巴勒斯坦示威者在當地沖突。
2011年3月,皮里村的孩子翻山去上學
下面是水流湍急的河,上面是兩條狹長細窄的木板搭的“橋”,過了“橋”還要翻越陡峭危險的懸崖峭壁,再乘坐全憑人力拉的簡易索道,就這樣徒步200多公里,才能到達他們的寄宿制小學。
以上畫面就是2011年9月,中央電視臺走基層欄目播出的一則報道新疆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馬爾洋鄉皮里村42名孩子艱辛上學路的《塔縣皮里村蹲點日記》。目前,自治區投資修建的道路已修通了20多公里,預計今年年底修通。“我們還籌措了300余萬元,準備在塔什庫爾干縣購置校車,皮里村的路修通后,孩子們就不用翻山越嶺去上學了。”全國人大代表、塔什庫爾干縣委副書記、縣長地力毛拉提·依布拉音說。
通往半坡小學的山路一側是懸崖峭壁,一側是萬丈深淵。一些路段的寬度不到0.5米,孩子們只能排成一列趕路。據半坡小學校長徐良凡透露,這所小學共有49名學生。
貴州紫云縣的洞中小學,孩子們正在上課。這所小學建在一個天然洞穴內,面積與一個機庫差不多。洞穴在風、水和地震的作用下歷時數千年形成。
老師李桂林將孩子們一個個扶上搖晃的木梯。他們的學校座落于一個海拔2800米的懸崖峭壁上,搖晃的木梯成為他們唯一的交通工具。孩子們會在學校度過一周,周末時再次踏上危險的回家之旅。
烏史大橋鄉二坪村,二坪村小學建在峽谷懸崖峭壁之上,孩子們上下絕壁都要攀爬5架木制的云梯,進出極為艱難。
通往學校的木梯現在已經換成了金屬階梯,不僅容易攀爬,也更加安全。
一眼望得見的距離,卻因為一河之隔變得遙遠,朗朗的讀書聲,湍急的河水聲,聲聲入耳,他們有一個夢,夢里有座橋!
云南富寧縣的那哈小學,附近有一條河,是部分學生讀書的必經之路,下雨漲水就無法通過,老師都要背學生過去。老師說,水流太急,背的時候其實很害怕,希望這里能架一座橋。而孩子們因趟雨上學,冬天也穿涼鞋。
孩子們走在狹窄的山路上,前往半坡小學。半坡小學座落于半山腰,附近耿官村的孩子每天不得不在崎嶇狹窄的山路上跋涉,前往學校。他們面臨的艱難挑戰是城里的孩子無法體會的。
沈Qicai和他的祖父五個小時爬的基礎山古盧村小學和孩子必須沿著一條路徑,一些地區只有1英尺4英寸寬,純粹的一側下降到下面的峽谷,一側是峭壁,一側是深谷。
四川省漢源縣古路村,古路村小學處在海拔1400多米絕崖之上,一名學生在爺爺的陪同下,騎著毛驢上學。古路村是一個偏遠的山村,座落于一個存在大量峽谷和懸崖峭壁的國家公園。古路村小學建在半山腰,過約0.3米寬的山路,從山底到學校需要5個小時,是世界上最偏僻的學校之一。
中國南方張家旺村,學生要爬過一些無固定的木梯子才能達到學校。
孩子生活在張Jiawan村,在山脈深處在中國的湖南省,不得不爬無擔保的梯子靠著60-metre高高的懸崖的臉每天去學校。梯子是由村民和每三到五年必須更換。另一種選擇是四小時越野繞道。
孩子們上學時必須借助溜索穿過一個幾百米深的峽谷。過去,村民們只能步行下到谷底,再繞道出村,整個行程長達5個小時。2002年,當地村民吳粉琴和惠德方兩家人合力在峽谷間搭起了一條鋼索,靠著這條鋼索,村民們只需要兩三分鐘就能從峽谷的一頭“溜”到另一頭。
雪中,破橋,風雪飄搖中!一個媽媽送心愛的女兒上學去……
四川都江堰,一位母親陪著女兒,冒雪穿過一座木橋。這對母女是沙灣村村民,村子與外界的通道就只有這座木橋。由于在洪水中遭到破壞,木橋已經極不穩定,朝一側傾斜。這座橋是唯一連接到外部世界的人們生活在沙灣村。
湖北麻城,小姑娘拎著椅子走在上學的路上,奶奶則幫她扛著課桌。在當地的小學,很多學生自帶桌椅上學。
湖北麻城,一位母親騎著摩托車,送女兒上學。麻城有5000名學生,但只有大約2000個課桌,導致3000多名學生不得不自帶桌椅上學,一些學生的課桌甚至是他們的父母曾經用過的。
兩名學生正在崎嶇的山路上跋涉,前往學校。當地的鄉村小學距離學生的家很遠,大部分學生住校,放長假時才回家。
恩施市白楊坪鄉麂子渡村,麂子渡村小學的路被一條名為官渡河的河流擋住,有幾十個學生需要渡過河才能到達學校。
棗莊市駐地北約5公里處,有一個浪濤自然村,村里小學生每天上學的必經之路,被附近一水泥廠長年挖土取石,橫著截出兩道高近30米的懸崖。ps未來中國登山運動員可能會出自這個學校。
黎平縣龍額鎮,位于黔東南的叢山峻嶺之中,鎮上唯一的六甲小學由于沒有住宿條件,全校的300多名侗族、苗族和漢族學生每天清晨都要徒步2到10公里的崎嶇陡峭的山路趕到學校上課,下午再徒步回家。
四川省樂山市,沐川縣武圣鄉舟壩電站庫區,苦竹村、白鳳村等幾個村子的孩子,每天都是坐魚船去學校讀書。
秦巴山區陜西安康市紫陽縣瓦廟鎮堰塘村12歲女學生張華英早早打著火把,頂著瑟瑟寒風,踏上崎嶇上學路。
甘肅岷縣,吃完午飯后孩子們走路上學。他們的小學共有102名學生,5名教師,座落在一座海拔2000多米的山上。
看完這些照片,是不是覺得自己很幸運,更明白什么是珍惜擁有!我們習以為常的,對有些人來說卻奢侈無比!除了心疼,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也很想為這些孩子們做點兒什么吧!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xinwen/20161123/58898.html
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