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滿節氣過后,天氣將更加炎熱,降水開始增多。天氣悶熱潮濕,中醫稱之為“濕邪”。由于南方人本身內濕較重,加上小滿過后,降水量增,江河湖泊水面漸漲,潮濕的天氣來臨,內濕、外濕的共同作用,容易因濕郁肌膚、腸胃積熱、飲食不適等原因誘發各種皮膚病,如濕疹、腳氣、下肢潰瘍等。

因此,小滿養生要特別注意健脾祛濕。那么如何健脾祛濕呢?
首先分清標本。如果是濕熱為表,而陰虛為本的可能性較大,治法當以清熱、燥、濕為主。多吃蓮子、薏米等具有清熱燥濕作用的食物。熱重的可用馬齒莧當茶,養陰以梨子、百合、冬瓜較好。祛熱還可用老母雞、大骨養陰。山藥、茯芩都是常用健脾祛濕的食療良方。
其次,溫補脾胃。脾虛濕困時,應把多余的水分排出體外,如及時排尿、排汗等,清除引起身體免疫反應的物質。溫補脾胃是解除濕困的最好途徑。如:鯽魚、胡蘿卜、蘋果、豬肚、鴨子等。潮濕往往與“寒”一起來,特別是雨天,要注意保暖,不要受涼,也不要吃太寒涼的食物,以免引起消化不良而腹泄。
所以小滿節氣要常吃具有清利濕熱作用的食物,如赤小豆、薏苡仁、綠豆、冬瓜、絲瓜、黑木耳、西紅柿等;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忌食甘肥滋膩、生濕助濕的食物,如動物脂肪、海腥魚類、酸澀辛辣、煎炸燒烤之品,尤其應慎食生冷。
吃什么祛濕?下面小編為您介紹幾種最具有代表性的祛濕食物:
1、高梁:有健脾益腎、滲濕止痢之功效,適用于小兒濕熱吐瀉、消化不良、下痢等癥。
2、玉米:具有調中開胃、降濁利尿等功效,適用于尿路結石或是慢性腎炎水腫、高血壓、食欲不振等癥。
3、苡仁:有利水滲濕、健脾止瀉等功效,適用于小便短赤、水腫腳氣、脾虛泄瀉、風濕痹痛、扁平疣等病癥。
4、扁豆:具有健脾和中,消暑化濕等功效,適用于暑濕吐瀉,食少便溏、脾虛嘔吐、泄瀉水腫、赤白帶下等病癥。
5、水芹:有清熱利水的功效,適用于小便淋痛、小便出血、帶下等病證。
6、鮑魚:具有養血柔肝、滋陰清熱、益精明目、利濕行痹的功效,適用于陰虛內熱、血枯經閉、乳汁不足、陰虛陽亢、夜盲內障,以及濕熱內蘊所致的五淋、黃疸等病癥。
7、冬瓜:有清熱利水、消腫解毒、生津除煩等功食療養生效,適用于暑熱煩渴、水腫、小便不利、消渴引飲以及水氣浮腫喘滿等病癥。
8、洋蔥:具有和胃下氣、化濕祛痰、解毒殺蟲等功效,適用于胸悶脘痞、咳嗽痰多、小便不利等病癥。
9、鯽魚:有健脾利濕的功效,適用于脾虛食少、虛弱乏力、浮腫、消渴引飲、小便不利等病癥。
10、馬齒莧:具有清熱祛濕、散血消腫等功效,適用于急性腸炎、痢疾、小便熱淋、尿血、黃疸、牙齦炎等病癥。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jiankang/20161027/147756008910869.html
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