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清朝,江南一個叫十里街的小鎮上有戶人家,是當地望族,但家中人丁不旺。這個叫甄士隱的鄉紳年過半百膝下無子,只有一個三歲的女兒,名叫甄英蓮,視若掌上明珠。一家人日子過的其樂融融,直到有一天鎮上來了兩個和尚。
這天鎮上正熱鬧,甄士隱抱著女兒出去玩,想求個上上簽,結果卻觸了霉頭,迎頭碰到了兩個和尚。這兩個和尚口中念念有詞,甄士隱沒聽太懂,但最后一句聽懂了,和尚伸手要把他女兒抱走。這讓老年得女的甄士隱如何接受得了?想搶我女兒,門都沒有。他罵了一通“神經病”把兩個和尚趕跑了,兩個和尚嘰里呱啦地說了幾句,轉眼就消失了。甄士隱覺著可能是人販子,轉眼就忘了這事,他竟然沒有想起來去報警,因為打死他也想不到,后來這倆和尚又殺了個回馬槍。
甄家旁邊是一個寺廟,寺廟里住著一個窮書生,叫賈雨村。因是讀書人,且有幾分抱負,為愛才的甄士隱所賞識,兩人常來常往,成了朋友。這其間,賈雨村注意上了甄府上的一個丫鬟,但礙于讀書人的身份,并未言明,但心里已然懂了欲念,卻因自身落魄,無錢無權,即便是一個丫鬟,他除了想想,并未有進一步的動作。
甄士隱知道大凡讀書之人,即便是落魄書生,都有幾分傲骨,一直想資助賈雨村進京趕考,但怕這樣會有些唐突,讓書生覺得自己人格尊嚴受到了侮辱,就沒有表示。其實賈雨村心里巴不得說,快來侮辱我吧,使勁地侮辱我。但他一樣礙于情面,沒有提過金錢之事,直到這年的中秋節。你看,但凡重大節日,一定有重要事情發生,這是名著的規律。
人喝多了難免說出平時嚴守的一些心里話,賈雨村喝到了七八成,就把囊中羞澀的事實說了出來,或者他本就沒有醉,不過是借酒表意罷了。郎有情妾有意,雙方一拍即合。甄士隱贈了銀兩,賈雨村連夜就進京了,我想他那么著急,一定不會是因為趕考,可能是怕甄士隱后悔。都說好人好報,這話大多時候也就騙騙讀書人。甄士隱做了好事,但家里卻接連出了大事。
先是一個叫霍起的下人因為要去小解,把甄士隱的女兒英蓮放在門檻上玩耍,一泡尿的工夫,回來人就不見了,這簡直就是一泡尿引發的人口失蹤案,不過細想,這也是甄士隱自己的疏忽,疏忽一在于自己視若掌上明珠的女兒怎么能讓一個下人帶著出去玩呢,難道你忘了那兩個要搶你女兒的和尚了嗎?疏忽二是你讓下人帶也就罷了,為什么偏偏是一個叫“霍起”的人呢,禍起禍起,不出事才怪,而且是個男性下人,這在男女大防的古代,讓一個男下人帶小姐,有違禮法吧?那么多丫鬟為什么不使喚?
言歸正傳,女兒失蹤后,接著是甄府失火,這個鎮上的名門望族一夜之間成為一堆瓦礫。甄士隱帶著妻子和幾個丫鬟投靠了老丈人封肅,但老丈人勢利眼,見甄府落敗,沒有好臉色。甄士隱出身書香門第,自然不問柴米油鹽,日子越過越糟,身體也越來越壞,連走路都開始拄起拐杖來。眼看就要不久于人世,直到他再次碰到那兩個和尚。
有一天他在街上散心,無意間碰到兩個瘋瘋癲癲的人,抬頭一看,正是那兩個和尚,嘴里依然不停地念叨著什么。甄士隱早已對生活無望,聽到兩個和尚哼唱的曲子,一下子頓悟,就跟著兩個和尚云游去了,再沒有回來。留下他妻子帶著幾個貼身丫鬟艱難地生活。這里我有點疑問,他女兒失蹤,以他的聰明才智,應該會想到這兩個之前問他要女兒的和尚,何至于第二次見面提也不提這事兒呢?甄士隱應該拖著和尚大腿不讓走啊,你還我女兒,你還我女兒……英蓮到底是怎么失蹤的呢?
一天,封氏的一個丫鬟上街買東西,冷不丁看到一隊人馬敲鑼打鼓地走來,原來是新任的官老爺到任了。這個丫鬟怎么看那個官老爺都有些面熟,就覺得在哪里見過,可一時就想不起來。回到家,衙役即來傳話,說大老爺要問話。嚇得甄士隱的老丈人封肅兩腿發軟,差點嚇尿。這就是小人嘴臉,欺軟怕硬。大老爺究竟是誰?為什么傳話?英蓮去了哪里?下回咱們接著說。
點評
紅樓夢第一回,是開篇,說了神瑛侍者和絳珠草前世的姻緣,說了女媧補天余下的那塊已通靈的頑石的遭遇,這些都為后文寶黛相遇埋下了伏筆,這是木石前盟的起源。
甄士隱的意思就是“真事隱”,賈雨村的意思是“假語存”,意思就是將真事隱去,讓假語存下來。這是曹公自己設置的一個迷魂陣,實際上,他在借賈雨村說真實的故事。“甄英蓮”的意思就是“真應憐”,那個把英蓮弄丟的下人的名字叫“霍起”,意為“禍起”。像大荒山、無稽崖等,意為謊言、無稽之談。像十里街、仁清巷,意為勢利、人情。這些詞語的諧音在后文中也會多次出現,這也是紅樓的一大特色,借人名、地名隱事。
萬事開頭難,許多人紅樓讀不下去的主要原因在于,紅樓一開始就牽起了許多線頭,這也是脂硯齋所評“草蛇灰線,伏脈千里”的因由,即前面出現的每一個人物后面都有會有相呼應的地方,都會體現他的作用,卻不會多一筆少一筆,除此以外,還有不少生僻字詞,間雜復雜的人物關系,有些難懂的詩詞,于是很多人就放棄了,這也是我選擇白話紅樓的主要原因。
按照文本所言,甄士隱隨兩個和尚歸去,是因為他們在塵世的一切情緣已了,要到警幻仙子處去銷號。他在此之前已在夢中夢到這些,是為他后來的結局埋了伏筆的。第一回中所發生的一些事,個人以為是作者的欲揚先抑,顧左右而言他。在正文開始前,先從江南一個小鎮上的一件小事說起,以小帶大,慢慢引出紅樓夢的四大家族,這樣的開篇比直接言大更讓我們充滿期待,且心理已有了對比。
因為后三十回未完,所以前八十回,尤其是前面的幾回,幾乎是全書脈絡的關鍵,每一個詞,每一個句子都很值得玩味,值得反復咀嚼。
這里說明一下,既然是白話紅樓,我自然不可能一字一句去翻譯原稿文本,我是按照自己對于紅樓的理解做了取舍,進行了再創作,我想看此文的讀者一定都是深愛紅樓之人,有些我在文中沒有談及的事,你應該都知道,甚至你比我更熟悉紅樓的每一回。如今我重讀紅樓,是以一個第一次讀紅樓的讀者身份來寫作白話紅樓的,所以,每一回都不會劇透下一回,也不會用全局的眼光去分析每一回。這樣才能每次重讀都有新的想法出來,也才更有趣味性。
詩詞
1、無材可與補蒼天,枉入紅塵若許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誰寄去作神傳?
這首詩應該是曹公一生的寫照。
2、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
這首詩應該是在曹公對紅樓有了一個整體的謀篇布局或寫作完成差不多之后發出的感慨。
3、慣養嬌生笑你癡,菱花空對雪澌澌。好防佳節元宵后,便是煙消火滅時。
這首詩是兩個和尚對甄士隱不愿交出女兒英蓮的勸誡或提醒,暗示了英蓮的命運結局。
4、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
這首詩是太虛幻境大門兩邊的對聯,與太虛幻境遙相呼應,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有時候互相依托互相轉化,實難分得清。這也是此書的主旨所在,你要想弄清真假,最后會白忙一場。
5、時逢三五便團圓,滿把晴光護玉盤。天上一輪才捧出,人間萬姓仰頭看。
這是有些抱負的賈雨村中秋之夜所吟之詩,好像不只是表面意思那么簡單,至于具體想表達什么,就見仁見智了。
6、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嬌妻忘不了。夫妻日日說恩情,夫死又隨人去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兒孫忘不了。癡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
這首《好了歌》唱出了一個人的一生,名利富貴,妻子兒女,今天看來仍然適用。
7、陋室空堂,當年笏滿床。衰草枯楊,曾為歌舞場。蛛絲兒結滿雕梁,綠紗今又糊在蓬窗上。
說什么脂正濃,粉正香,如何兩鬢又成霜?昨日黃土隴頭送白骨,今宵紅燈帳底臥鴛鴦。
金滿箱,銀滿箱,展眼乞丐人皆謗。正嘆他人命不長,哪知自己歸來喪。
訓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強梁。擇膏粱,誰承望流落在煙花巷?
自嫌紗帽小,致使鎖枷扛。昨憐破襖冷,今嫌紫蟒長。
亂哄哄,你方唱罷我登場,反認他鄉是故鄉。
甚荒唐,到頭來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
這首詩,與上面的《好了歌》意思想通,說的是人一生的命運起伏,但讀起來比《好了歌》更鏗鏘有力,更文雅順口,喜歡的可以背下來,我把它理解成是一篇勸人向善,勸人入空門的公益廣告。
最后:以后,如沒有大的變化,我將按照故事、點評、詩詞這樣的格式行文,分別進行故事重述,回目點評,詩詞解析。自然有許多淺見和不到之處,我接受所有好的建議和意見,但拒絕無端地攻擊和指責,更不接受“你應該這么寫”“你應該那么寫”之類的越俎代庖,我自己的平臺,我就樂意這么寫。我更無法接受“你這樣不對”“你那樣不對”這類簡單粗暴到沒有智商的是非判斷。
我不保證每天都能更新,太難了,但我盡量每周至少更新三篇,滿足大家對于白話紅樓的好奇心。即便你看過無數遍紅樓,但對這個世界始終保持好奇,是一個單純的人最快樂的源泉。
謝謝你喜歡。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xuexi/20170125/95007.html
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