羚牛闖進農家院
3月7日上午,周至老縣城一村民李先生給本報打電話稱,從秦嶺山上年前下來兩頭羚牛,在村周圍轉悠一個多月時間了,其中一頭羚牛膽大,干脆在一戶農家院子里安了家,一住就是5天時間。
羚牛要進院子來 看院狗堵住不讓進
3月7日下午4時許,本報記者的采訪車翻過積雪一尺深的秦嶺梁到達周至老縣城村,不少村民都表示最近見過兩頭羚牛在村里轉悠,一頭在村東轉了一下午離開了,而另一頭住進了村西一戶人家的院子里。記者稍作打聽,就在村西頭找到了羚牛“安家”的農家小院。但不巧的是,在這里“做客”近五天的羚牛在前一天就悄悄離開了。
“3月2日下午3時左右,我正在院子里喂鵝,猛地聽到護院狗‘白脖’在狂吠,循聲一看,嚇了我一大跳,‘白脖’正堵住一頭想闖進院子的‘牛’在大叫。”主人劉女士介紹說,這只牛頭上長著彎彎的、粗壯的一對犄角,脖子下還有長長的“胡須”,她仔細辨認才發現,竟然是一頭羚牛。
“哪來的羚牛?怎么跑到村里來了。”劉女士說,高大的羚牛站在院門口,一副想要硬闖進來的架勢。在它面前顯得瘦小很多的“白脖”顯然被這個龐然大物嚇著了,但它也并不示弱,仍舊大聲叫著。而羚牛也似乎很害怕“白脖”,一直警惕地盯著對方,雙方就這樣對峙著。
主人怕狗吃虧喊開狗 羚牛院里安了家
“我以前聽說過羚牛傷人的事兒,我怕狗吃虧,就把狗喊回來了。那羚牛見讓開了道,大搖大擺地直接走到院子最里面去了。”劉女士說,羚牛進入院子后,一會兒在這聞聞,一會兒又在那兒嗅嗅,不知道在找什么。
“我猜它可能是想喝水了。”劉女士說,她就找來給鵝喝水的瓦罐,接滿了水,準備給羚牛喝。可是她害怕羚牛傷人,不敢靠前。等羚牛稍微安靜下來后,她又將水送過去,但羚牛冷不防叫了一聲,還是嚇得她把水灑了一地。
劉女士說,她是西安人,3年前退休后就來周至老縣城為人看院子,順便在院子里養了些雞鵝和幾只狗。“我以前只在畫冊里見過羚牛,這次看見活物,還是第一次。”劉女士說,讓她沒想到的是,羚牛被放進院子后,竟在后院里靠山崖的地方找了一處地方臥下了,似乎沒有再走的意思。
與雞鵝相處近5天 羚牛吃飽喝足才離開
“我知道羚牛是國寶,無論如何不能攆它走。”劉女士說,但是院子里住進個能傷人的家伙又讓人非常害怕,一時間她不知道該怎么辦了。“只要它不傷人,就先讓它呆在院里。”劉女士說,接下來幾天,她沒事的時候就去后院偷偷觀察,看到羚牛與院子養的雞鵝都能和平相處,她也就放心,“它餓了就在院子里吃楊柳枝,渴了就到院子外面喝水河里的水,平時呢就臥在崖石下,并不去禍害院子里的任何東西。”
劉女士說,她住的院子是用矮矮的籬笆圍起來的,并沒有門,羚牛一般在河邊喝完水就會再次回到院子休息。
經過幾天的友好相處,劉女士不怎么害怕羚牛了。但6日一下午,她卻一直沒聽見院子里的狗叫。“四五點鐘的時候,我去后院看,發現羚牛不知什么時候悄悄走了,再沒回來。”說到羚牛走了的時候,劉女士還有些許失落。
羚牛為啥下山來 原是進村找水喝
羚牛為什么會下山闖進農家小院呢?3月7日,周至老縣城自然保護區管理處中心站巡護員邵周江說,羚牛在冬季下山覓食,這在老縣城并不罕見,但像今年這樣同時有兩頭牛下來還是頭一回。至于羚牛在農家院子一住就是5天時間,這種事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這兩頭羚牛應該是下山找水源的,野生動物對天氣都有預感能力,它可能是預感到要下雪了,所以就離開了。”邵周江說,6日晚周至老縣城下了一夜雪,一旦山上有了積雪,也就有了水源,所以羚牛也就回山里了。
邵周江分析稱,近些年老縣城村民環保意識逐年增強,人們對野生動物的友善態度讓羚牛這樣相對兇猛的動物,面對人類的時候也不再恐懼。“我問過劉女士,發現羚牛進院為啥不找我們動保站幫忙驅趕呢?劉女士說,它又不傷人不傷禽畜,就待到院子里唄,吃喝都有保證,多好。”
關于羚牛
羚牛,一種分布在喜馬拉雅山東麓密林地區的大型牛科食草動物,共有四個亞種。頭如馬、角似鹿、蹄如牛、尾似驢其體型介于牛和羊之間,但在牙齒、角、蹄子等更接近羊,可以說是超大型的野羊,活脫脫是個“六不像”。全身毛色為淡金黃色或棕褐色,頜下和頸下長著胡須狀的長垂毛。生活在海拔2000~4500米的竹林中,其在中國的分布地區與大熊貓相似,數量稀少,被視為“國寶”,具有較高觀賞價值。
而分布在秦嶺山中的秦嶺亞種是四個亞種中體形最大的,其通體白色間泛著金黃,長相最為威武,美麗,而且,數量也最為稀少,目前不足5000頭。羚牛秦嶺亞種又被稱為“秦嶺金毛扭角羚”,當地人又叫它為“白羊”或是“羊子”。秦嶺羚牛在每年的二月前后產崽,每胎一崽。它們生性警覺,聽覺靈敏。通常是少則十幾頭,多則四五十頭組成羚牛群一起生活。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qiwen/20161113/50205.html
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