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

都是套路,作為入門讀物有點用處,如果已看過《故事》就算了。沒有寫出電影劇本的創作本質,和電影劇本作為一門獨立藝術的獨特品質。

什么標準三幕劇,什么第一幕必須14張卡片,我服了!
為了說明一個簡單的道理扯到物理學天文學,服了!
所舉電影多為好萊塢動作片。記得比較深刻的還有《冷山》,我特別不喜歡那部電影,什么情節都沒有,以“做逃兵”表達反戰,我不服。
常見的一個講故事套路1:我有一個學生,剛開始怎么怎么不成器,寫的劇本像是shi,在我的點播和鼓勵下,終于寫出了好劇本!
常見的一個講故事套路2:我認識某個很牛逼的編劇/導演,請教他成為大牛的訣竅,他balabala,我受益頗多。

對了,翻譯也是不行。

好在這個系列我沒有全買。

==以下是筆記==

【電影劇本是什么】

第一幕:建置
第一幕,劇作家需要建置人物、戲劇性前提(故事是關于什么的),描繪出故事的情境(動作周圍的環境),建立起主要人物和其他圍繞他并在他周圍活動的人物之間的關系。(開場十分鐘,劇本前十頁)

戲劇性前提:劇本所講的是什么,它提供了一種戲劇性沖突,并且促使故事走向最后的解決。

第二幕:對...
顯示全文
都是套路,作為入門讀物有點用處,如果已看過《故事》就算了。沒有寫出電影劇本的創作本質,和電影劇本作為一門獨立藝術的獨特品質。

什么標準三幕劇,什么第一幕必須14張卡片,我服了!
為了說明一個簡單的道理扯到物理學天文學,服了!
所舉電影多為好萊塢動作片。記得比較深刻的還有《冷山》,我特別不喜歡那部電影,什么情節都沒有,以“做逃兵”表達反戰,我不服。
常見的一個講故事套路1:我有一個學生,剛開始怎么怎么不成器,寫的劇本像是shi,在我的點播和鼓勵下,終于寫出了好劇本!
常見的一個講故事套路2:我認識某個很牛逼的編劇/導演,請教他成為大牛的訣竅,他balabala,我受益頗多。

對了,翻譯也是不行。

好在這個系列我沒有全買。

==以下是筆記==

【電影劇本是什么】

第一幕:建置
第一幕,劇作家需要建置人物、戲劇性前提(故事是關于什么的),描繪出故事的情境(動作周圍的環境),建立起主要人物和其他圍繞他并在他周圍活動的人物之間的關系。(開場十分鐘,劇本前十頁)

戲劇性前提:劇本所講的是什么,它提供了一種戲劇性沖突,并且促使故事走向最后的解決。

第二幕:對抗
在第二幕中,主要人物遭遇和征服一個又一個障礙,最后實現和達到他的戲劇性需求。

戲劇性需求:劇本中人物所期望贏得或達到的目標。戲劇性需求使驅使人物貫穿故事線的發展,推動人物完成他們的敘事動作。

第三幕:結局
結局意味著解決。結局不是結尾,結尾是劇本中結束全劇的一個特殊場景、鏡頭或段落。

如何推動故事前進:在每一幕結尾處創造一個情節點。

情節點是任何一個偶然事故、情節或大事件,它鉤住動作并把它轉向另一個方向,即轉向第二幕和第三幕。

情節點通常是主要人物的職責。

情節點不一定要是多么龐大、復雜的場景,它可以是一個非常平靜的場景,但在其中會做出一個決定,它將故事向前推進。

【主題】

明確人物的戲劇性需求——人物的需求為故事提供了一個目標和一個結尾。人物是如何達到或沒有達到這個目標,則成為故事的動作。
設置達到這一需求而要克服的種種障礙,人物如何克服障礙便成為故事本身。

【人物的創造】

人物的內在品質真正導致了事件的發生,而人物將如何應對這一事件則詮釋并界定了他的性格。

確定主要人物——把他的生活分為兩個基本范疇:內在的生活和外在的生活。
人物的內在生活是從該人物出生到故事發生這一段時間內發生的,這是形成人物性格的過程。人物外在的生活是從影片開始到故事結局這一段時間內發生的,這是展示人物性格的過程。

創造人物方法:寫作人物傳記。

故事結尾時人物將變得與開始時不同,他們的想法、感覺在情感線索的發展過程中可能會發生變化。

細查人物人生中的種種關系是很重要的,因為他們可能會成為深層挖掘人物的資源,包括次情節、次要行動以及任何可以用來為人物和故事建立關系的交切鏡頭。
如何做:將人物生活分為三個組成部分:職業生活部分,個人生活部分(伴侶、家庭、人際關系),私生活部分(獨處時)。

人物應當是活躍的,應當做些什么,促使發生些什么,而不僅僅是一直去應對事件。

【構建人物】

為了真正解決問題的人物,必須走進你的人物,構建他們的生活基礎和結構,然后加入能增強和擴充他們形象的因素。

人物必須具備的四個特質:
1.人物有一個強有力且清晰的戲劇性需求。
2.有獨特的個人觀點。
·觀點是通過個人經歷獲得的。
·要想辦法使人物以行動來支持自己的觀點并使之戲劇化。
3.有特定的態度。
態度是一種方式或主張,是展現人物個人見解的一種行動的或情感的方式。
·態度區別于觀點,是一種理智的判斷。并可根據判斷被分類:正確的或錯誤的,好的或壞的,積極的或消極的,憤怒的或快樂的,憤世嫉俗的或天真的,高傲的或卑下的,開明的或守舊的。
4.經歷過某種轉變。
·設置人物的改變不是必需品,假如它并不適合你的人物,就沒有必要設置。

有時候,在故事發展過程中人物的戲劇性需求會發生改變,通常發生在情節點1,即故事真正的開端。

如果主要人物占據了生活圈的重心,并且所有其他與之互動的人物都圍繞著他,那么每當有人與主要人物發生互動時,其他人物就會揭示或闡釋主要人物的不同側面。

寫到60頁,你才會發展人物開始同你對話,告訴你他要做什么,說什么。

對話有兩個目的:或推動故事向前發展,或揭示主要人物的信息。如果對話沒有提供兩種功能之一,那么將其刪去。

【故事與人物】

寫劇本有兩種方法:
1.先有想法,然后按照這種想法去創造人物。
2.創造一個人物,從人物身上會產生需求、動作和故事。

【結尾和開端】

你需要用10頁(10分鐘)向讀者介紹三件事:1.誰是你的主要人物;2.戲劇性前提是什么(故事講的是什么);3.戲劇性情境是什么(圍繞著故事的周邊環境是什么)。

動筆前要知道結尾是什么。

劇本的開端要以視覺化的設計來講述故事。

兩種開端:
1.視覺感染力強、令人興奮,一下子抓住觀眾。
2.一種速度緩慢的解說式的鏡頭去建置劇中的人物和情境。

【建置】

把劇本的前10頁當成戲劇性動作的一個單元處理。在這個單元里,要把以后的故事建置起來,因此必須精心設計。

【兩個事件】

引發事件(開場)的作用:1.使故事得以運轉。2.抓住讀者或觀眾的注意力。

引發事件將我們引向關鍵事件,關鍵事件是故事線的中心,是推動故事向前發展的動力。關鍵事件向我們揭示了故事是關于什么的。
很多時候,關鍵事件和情節點1(激勵事件)是相同的。

【情節點】

第一幕(建置)——情節點1——第二幕(對抗)——情節點2——第三幕(結局)

情節點并不需要是一個戲劇性的時刻,或是一個主要的場景或段落。

【場景】

場景有兩個目的:推動故事向前發展,或揭示人物的有關信息。如果一個場景沒有滿足這兩個因素中的一個,或都沒有滿足,就去掉。

場景可以根據需要或長或短,可以是一個故事起伏,也可以是一個過渡,可以是一個復雜的長對話場景,也可以簡單到只是一個單鏡頭,也可以是一個復雜的閃回場景。

場景的兩個要素:地點和時間。
寫作方式:內/外景 地點 白天/夜晚

如果變換了地點或時間,就變成了新的場景,因為每改變其中一個要素,照明、攝影機移動軌道、電力設備和許多其他食物都需要隨之調整。

許多類型的場景,可以按照開端、中斷和結尾來構建動作。但一個場景很少是全部都表現出來的,可以只從開端選擇幾個部分,或只選中斷或結尾。
很多時候一個場景可能會在開端展示一個動作片段,在中段展示它的主要部分,在結尾展示另一個部分。也可以開始一個場景,切換到一個閃回,再回到當下,在現實的時間中結束。

每個場景都必須揭示故事信息,但很少提供一條以上的信息,如果信息過多,會使敘事線陷入泥沼,變得混亂不堪。

兩類場景:1.發生了某類視覺性的事情,如動作場景、戰爭場景。2.人物間的對話場景。大多數場景是這兩者的結合。

大多數的對話場景不要超過3頁(3分鐘)。
例外:借用激烈的背景動作來強調對話場景。(如《借刀殺人》麥克斯將車開得越來越快直至撞到護欄過程中的長對話)

在場景主體中,人物從A點發展到B點,或是情感上的成長,或是做出某項決定;或者故事在動作敘事線、情節方面從A點發展到B點,甚至閃回場景也是如此。

如何創作一個場景:
1.需要了解:這個場景的目的是什么?人物的行動和對話是如何與故事產生關聯的?人物在這個場景中遇到了什么事情?在兩個場景之間發生了什么?
2.找出場景的組成部分和要素,在場景中將表現到的職業生活、個人生活和私生活。
3.確定發生地。
描寫場景時,尋找一種與場景“反襯(落差)”的戲劇化手法,或能增強視覺趣味性的地點。
4.安排發生一些可能影響人物的事情,尋找任何能用上的要素來產生某種形式的沖突。(感冒的服務員,吵架的鄰座情侶)

【段落(序列)】

段落就是用單一的思想把一系列的場景連接在一起,有明確的開端、終端和結尾。

寫作動作劇本時,必須把重點放在動作和人物上,兩者必須互相依存、互相作用。

寫作動作段落的方法:從開端到中段到結尾,精心編排動作,措辭感情強烈、視覺化,要仿佛能看到動作。盡量充實動作,如果動作太少,動作線就會變得空乏、缺乏緊張感。

【構筑故事線】

動作:去干某件事;反應:遭遇某件事情的發生。
人物做出動作,有人則做出反應,動作——反應——動作,就使得你的故事朝著每一幕結尾的情節點發展。

【劇本的格式】

場景題頭:黑體字
對話中的人物名字用黑體字,并劇中。描述物理或情感的動作,用括弧。
音響效果和音樂效果用黑體字。
表明一個場景的結束可以用“切至”、“化至”(把兩個畫面相疊,一個淺出的同時另一個淡入)、“淡出”(漸隱到黑)。
·這類效果應由導演或剪輯師決定,但如果你覺得這樣能讓劇本讀起來舒服些也無妨。

故事寫作規則:找到你鏡頭的拍攝對象,然后描述它。

術語:

角度對準:一個人、地點或事物。
主要表現:同上。
另一個角度:鏡頭的變化,從另一個角度表現。
更寬的角度:場面中焦點的變化,如從角度對準變成主體及它周圍的環境。
新角度:常用來“沖破紙面限制”而獲得“電影化的面貌”。
視點(POV):一個人的視點,他看到的東西是怎樣的,也可以看作是攝影機的視點。
反拍角度:視角的變化,通常與視點的鏡頭相反。
過肩鏡頭:把一個人物的肩頭擺在畫面的前景,他所看到的東西處于畫面的后景。
運動鏡頭:重點在鏡頭的運動。
近景:靠近被攝對象,要少用,只為強調而用。
插入鏡頭:某物的近景,如一份報紙、鐘面、電話撥盤等。

【論改編】

電影劇本必須以故事的戲劇性要求為基礎。

當你要改變書中的一些部分把它放進劇本里時,就得創作一些新的場景,或把小說里的兩三個場景融合到劇本的一個場景里。

精心挑選事件,從而使它們能通過最好的視覺能力與戲劇性成分來描繪你的故事,使它們趣味盎然。
?本文版權歸 羊毛毛 所有, 任何形式轉載請聯系作者。
0
0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xuexi/20170214/101693.html

文章列表


不含病毒。www.avast.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師兄 的頭像
    大師兄

    IT工程師數位筆記本

    大師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