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懷胎,一朝分娩。人們常說,坐月子是女人的第二次發育,因此產后坐月子對女人來說十分重要。若能好好調理的話,媽媽的身體會比孕前更健;但若沒好好調理的話,那拉下的將是終身的病根。尤其是在寒風瑟瑟的冬季,稍有不慎就容易患有月子病。那么冬季該如何坐月子呢?
坐月子不能一直臥著
產后一直臥床,不下地活動帶來的后果——肥胖已經是次要的了,更嚴重的會是:尿潴留、便秘、下肢靜脈血栓、產后尿失禁、盆腔炎、子宮脫垂……
正常情況下,產婦在產褥期適當的運動有利于產后恢復。經陰道自然生產的產婦,在產后6~12小時就可以起床做輕微的活動。產程時間短,體力消耗少的,根據自己的體力,還可以更早下床活動。
不過,一般產后兩小時內應該臥床休息,同時要注意觀察陰道出血情況。產后第二天就可以在室內隨意走動,而且可以開始進行產后體操的主動鍛煉。這樣有助于產婦體力恢復,促進排尿、排便,促進惡露排出,減少靜脈血栓形成以及盆底和腹部、腰部肌肉張力的恢復。
剖宮產分娩的產婦,在手術后第一天就可以下床做輕微活動,每天逐漸增加活動量,到產后7~10天也可以開始做產后體操。
室內環境要溫暖濕潤
冬季“坐月子”的重點是要保暖。室內溫度以20℃~ 25℃為宜,切忌忽高忽低。在沒有暖氣的南方,可以采用空調和電暖氣等設備來保持室內溫度;而對于氣候干燥的北方來說,保持室內適宜的濕度也非常重要。一般來說,室內濕度以 55% ~ 65% 為宜。
新媽媽和寶寶所在的房間最好能夠有充足的陽光,這樣會讓新媽媽感到心情舒暢,并且有利于觀察寶寶的一些變化。另外,室內的盆花不宜過多。因為在光照適度的時候,室內的綠色植物就像一個天然氧吧;而光照不足時植物則吸入氧氣,放出二氧化碳。
被子別太厚
不少人認為,冬天坐月子的時候,蓋的被子要厚一些這樣才能避免受涼,留下月子病。但是小編要說的是,即便是在寒冷的冬天蓋的被子也不能太厚,而且還要比懷孕后期的時候還要薄一些,這樣才能避免產褥熱。此外,給產婦蓋的被子最好是要選擇棉質或者是麻質等比較輕柔透氣的產品。
新媽媽淋浴時水溫要適宜,同時注意防風產后洗澡能解除分娩疲勞、舒緩精神,而且還能保持身體清潔衛生,減少發病。但冬季坐月子的新媽媽,最好在生產1周以后再洗澡。洗澡時,特別要注意水溫適宜,嚴防風、寒乘虛而入。冬天沐浴,必須密室避風,浴室宜暖和,可提前開啟浴霸等浴室取暖設備,將室內溫度調整至20℃后再進入。水溫以37℃左右或稍熱為宜,洗浴時間不要過長,以5~10分鐘為宜。洗滌時避免大汗淋漓,因出汗太多易致頭昏、暈悶、惡心欲吐等。切忌接觸冷水,以免引起腹痛及日后月經不調、身痛等。洗浴必須淋浴,不能坐浴。洗后盡快將身體上的水擦干,及時穿上御寒的衣服后再走出浴室,避免身體著涼或被風吹著。注意口腔衛生,漱口水要用溫開水。冬季洗澡可選用防風生姜方:防風50克,生姜50克,捶破,用水洗凈,煎水去渣洗身洗頭,或直接使用姜片煮水后洗浴,防風、祛寒效果也較顯著。
不宜冷水刷牙
有老年人告誡孕婦坐“月子”時千萬別漱口刷牙,否則牙齒會受“驚”。其實,這是毫無科學根據的。實際上,產婦更應該注意刷牙、漱口。產婦生產后可能感到疲乏,可用淡鹽水、溫茶水漱口。一旦體力恢復,能夠下床活動,應盡早恢復刷牙。但要注意用溫水,忌涼水,牙刷要選用軟毛牙刷
放松心情,防止產后抑郁癥
生了小寶寶后,產后媽媽的心情會莫名的煩躁與失落,尤其在冬季,天氣寒冷、陽光不足,新媽媽很容易患上產后抑郁癥。此時,媽媽要注意放松心情,可以找信任的親朋好友交流,宣泄一下自己苦悶無助的情緒。丈夫也應該加倍關心愛護妻子,拿出較多的時間陪伴在妻子身旁,減輕她在生理上的痛苦。家人也可以幫助新媽媽處理家務和照料小寶寶,讓新媽媽有愉悅的心情調養身子和穩定情緒。
不宜提重物
懷孕會使骨盆腔的結構松弛,如果是陰道分娩,多少會造成骨盆底部肌肉韌帶的損傷。如果坐月子時未好好地休息,提重物或長時間蹲踞,可能會使韌帶恢復力受損,或造成日后的潛在傷害。建議在產后第14天開始,做陰道肌肉收縮運動,協助陰道肌肉收縮。如果條件允許,也可以產后到醫院檢查一下盆底肌肉恢復的情況,或者進行一下治療。這樣能盡量避免老年后患尿失禁以及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
產后要及時收腹
媽媽們由于產后身體虛弱,體內各韌帶彈性沒能立即恢復,很容易產生內臟下垂,主要包括胃、腎、子宮、肝等。胃下垂主要表現在飲食后立即有上腹部充盈感,胃部隱隱作痛;腎下垂主要表現在血尿、蛋白尿;子宮下垂主要表現在小腹部有墜脹感;肝下垂主要表現在肝區隱隱作痛,
建議產后媽媽一定要佩戴收腹衣,幫助機體支撐內臟器官產后形體恢復重點在于收縮子宮與骨盆腔,著重腰骨復原、骨盆腔復舊,子宮呈三角形,子宮騰空,內臟失去支撐,便會自然下垂。不只是說大肚腩不好看, 最主要的是內臟下垂是所有婦女疾病和未老先衰的根源。因此產后1周后須勤束縛以收縮腹部并防止內臟下垂,而若原本即為內臟下垂體型者,亦可趁坐月子期間可以穿收腹衣來改善。一般的收腹帶沒有彈性,往往會使產婦感到勒得喘不過氣,在使用一段時間后被扔到一邊置之不理,從而導致在做完月子或一段時間后跟懷孕4個多月似的。我用的一款收腹衣,不勒且方便哺乳。順產一周(剖腹產)后15天穿
有的準媽媽檢查的時,候醫生會告訴準媽媽胎兒營養很好有點大,建議剖腹產這樣沒有風險。 剖腹產以后寶媽要等一星期以后才可以出院,但是在這期間剖腹產的傷口是疼的。今天小編給大家說一下怎么緩解疼痛。
剖腹產媽媽出院后怎么護理傷口
衣物要寬松
生完孩子的寶媽注意生完孩子不要穿塑身衣。特別是那些剖腹產的寶媽們,穿塑身衣不利于傷口的愈合。寶媽們要選一些穿上去寬松的衣服,這樣子有利于傷口的愈合,也可以避免衣服對傷口的摩擦,從而減輕傷口的疼痛。
經常換藥
剖腹產的寶媽出院以后回到家也不要忘記傷口抹藥,在家里面也要很好的護理傷口,按時的清理傷口抹藥,勁量不要出汗這樣會感染傷口的。 讓傷口干燥使傷口愈合更快速,使寶媽更早遠離疼痛。 杜絕用手撓癢 剖腹產的寶媽們有的時候會不自覺的去撓傷口,因為在長傷口的時候傷口會癢的。
這個時候寶媽用手撓會出現兩種情況:
一來容易造成傷口破裂。
二來還容易造成細菌感染。
所以寶媽們一定要忍忍。 寶媽們記住了既然剖腹產的就要對自己好點,在恢復期一定要注意以上的事項。
很多女性產后很虛弱,畢竟養育了很長時間的孩子,身體也是需要修養的,那么如何讓讓自己的身體恢復到產前的狀態。尤其是子宮會受到很大的傷害,那么問題來了就是如何保護子宮呢?子宮是孕期最受累的一個器官,生產之后一定要做好子宮的保養。
產后子宮快速恢復方法
子宮恢復的主要動作是持續的收縮,從生產時不斷地收縮將胎兒擠出,再將胎盤擠出。子宮內的血液不斷被排出體外,即為惡露。子宮經由不斷且強力的收縮,將血管的開口壓往,這樣就讓血塊形成而停止出血。子宮再進一步擠壓,將血塊不斷排出,子宮體積就會慢慢縮小。產后子宮快速恢復方法有哪些?通過以下六種方法,可以加快子宮復舊進程:
1、要確保產婦及時排尿。產婦在寶寶出生之后,無論是剖腹產還是順產,都要按照大夫的醫囑,及時的排尿,一般而言,產婦在寶寶出生4--6個小時,就可以進行產后的第一次排尿,盡早排尿,利于子宮的正常收縮,防止尿潴留、膀胱炎的發生,促進產婦產后子宮的盡快恢復等有很好的作用。
2、產褥期應避免長期臥位。產后6-8小時,媽媽在疲勞消除后可以坐起來,第二天應下床活動,以利于身體生理機能和體力的恢復,幫助子宮復原和惡露排出。如果子宮已經向后傾屈,應做膝胸臥位來糾正。
3、注意陰部衛生。產后要注意陰部衛生,以免引起生殖道炎癥,進一步影響子宮的恢復。
4、產后應該哺乳。母乳喂養不僅非常有利于寶寶的生長發育,而且寶寶的吮吸刺激會反射性地引起。子宮收縮,從而促進子宮復原。
5、進行適當運動。產后可做健身體操,包括抬腿運動、仰臥起坐運動以增強腹直肌張力,縮肛運動以鍛煉盆底肌肉。產褥期間,盆底組織松弛尚未完全恢復,應避免從事重體力勞動,避免發生子宮脫垂。
6、要注意合理飲食。注意均衡的飲食,尤其要攝取富含蛋白質及鐵質的食品,如蛋、瘦肉、菠菜、豬肝等。其次要注意不可立即服補酒,如麻油雞酒、人參、當歸藥酒都宜在一周后才食用,因為可能影響子宮收縮,增加出血的問題。首先要保證優質蛋白質、充足的維生素和無機鹽的供給,尤其是應補充足夠的鐵質,以預防貧血的發生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發布,不代表今日頭條立場。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jujia/20170111/85310.html
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