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

習近平的“中國夢”挑戰奧巴馬的“美國夢”

日前,新一屆中共政冶局常委一行7人共同到國家博物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習近平響亮提出“何為中國夢?我以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最偉大的中國夢”。習近平此番話無疑具有很強的針對性。曾幾何時,“美國夢”是不少中國人夢寐以求的,然而隨著中國躍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后,中國民間的和官方的“中國夢”也甚囂塵上,此次習近平在其上任首站即提“中國夢”,影響更非同一般。

“美國夢”、“中國夢”作為一種對抗性的概念已在海內外傳播開來。但兩個“夢”區別何在?可以進行一個有趣的對比。奧巴馬是“美國夢”傳奇的代表人物。他曾在2011年發表國情咨文時,巧借“美國夢”傳達:“盡管我們的民主主義有時會出現爭論、挫敗及混亂,但我知道在座各位沒有人愿意同地球上任何一個國家交換位置”。兩個“夢”,兩番話,不同的內涵和外延躍然紙上,這就是不同的載體所承托起來的兩種不同的價值體系。

褪色和變味的“美國夢”

美國夢是什么?美國南北戰爭結束之后開始修建由芝加哥到三藩市的太平洋鐵路,作為經營策略之一,太平洋鐵路公司出售沿路土地籌集資金,在歐洲大肆廣告,其主要內容就是“美國夢”。夢想有自己的土地嗎?夢想有自由嗎?到美國來!隨著大量歐洲移民進入美國,美國中西部開發只用了50年,隨之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后來“美國夢”,由美國黑人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在華盛頓的演講再次擴張,“我有一個夢”,表達的是人性、尊嚴、平等和自由。

一個美國公民可以憑借個人的奮斗而在美國社會任何一個地方站住腳跟,并且可以擁有一套洋房,擁有一輛轎車,生活可以很舒適,這就是一個再簡單不過的“美國夢”。一般而言,對于個人來說,“美國夢”的根本性內容實際上就是一種可以通過努力而達到夢想的平等、自由的環境和機會,是一種相信只要經過努力不懈的奮斗便能獲得更好生活的理想。然而,分析人士注意到兩個很有趣的現象。其一,在美國,人們總喜歡談論“美國夢”,但對于究竟什么是“美國夢”,人們似乎總有不同的理解;其二,“美國夢”背后的真正動力是什么?在一番縱論之后,得出的答案往往是對財富的渴求和追逐。有人指出:對金錢的追求,是“美國夢”中不變的成分。這說明了一個什么問題呢?“美國夢”是利己主義的。

當撇開個人上升到國家層面,對于美國這個國家來說,長期以來,“美國夢”與其說代表著一種夢想,不如說這個夢想更多的意味著現實:富足、強大、霸權……可以看到,美國從20世紀30年代初爬出經濟危機的谷底后,通過第二次世界大戰登上世界霸權寶座,雖然經過了朝鮮戰爭、越南戰爭等一系列變故,然而當東歐劇變蘇聯解體后,美國成為了世界唯一主導者,“美國夢”再次得到光大和提升。很快,進入21世紀后,美國開始充當世界警察,實施霸權政策。

2011年“9·11”事件后,美國發動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加之由美國次貸危機所引發的全球經濟危機,美國國力開始減弱。這個過程足以體現,恰恰是對財富、霸權的過度追逐,使“美國夢”變味。

在21世紀伊始便開始漸漸出現一個聲音:“美國夢開始變得暗淡”。美國在世界政治中的霸權地位和獨斷專行,使不少外國人一提及“美國”就充滿反感;經濟的投機化、泡沫化使普通人害怕自己的財富突然消失。

三個歷史瞬間的“中國夢”

反觀中國,近些年的發展成就有目共睹。特別是2008年金融危機后,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一枝獨秀。當美國人和美國政治家在深陷債務危機的漩渦無法自拔,還沉浸在“美國夢”當中,渴望再創“美國夢”的傳奇時,“中國夢”揚帆出海,破浪前行。

那么,何為“中國夢”?1911年,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制度,首次提出了“欲使中國為世界最強之國,最富之國,又政治最良之國”的“中國夢”。但孫中山的中國夢未等成真。帝國主義加緊侵略中國,國內軍閥割據混戰持續不斷,中國相繼進入了十年國內革命戰爭、八年抗日戰爭、三年解放戰爭的大戰亂噩夢時期。

1956年11月,毛澤東在《紀念孫中山先生》一文中正式提出了“中國夢”,他說:“1911年的革命,即辛亥革命,到今天,不過45年,中國的面目完全變了。再過45年,就是2001年,也就是說進入21世紀的時候,中國的面目更要大變。中國將變為一個強大的社會主義工業國”。

2012年11月,習近平說:“每個人都有理想和追求,每個人都有夢想。現在大家在討論中國夢。何為中國夢?我以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最偉大的中國夢。”并強調,“每個人的前途命運都與國家和民族的前造命運緊密相連。國家好,民族好,大家才會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星是一項光榮而艱巨的事業.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共同為之努力。空談誤國,實干興邦”。

究竟什么是“中國夢”?相較而言,它更像是一個國家的集體夢想。盡管在實現“中國夢”的道路出現過種種挫折和磨難,但“富國興邦”的理念從未改變。“中國夢”對整個國家和民族來說,就是要實現國家的繁榮、富強、昌盛。但這個基礎是保證民眾憑借自己的勤勞、智慧和奮斗精神,去爭取美好幸福生活。事實上,一路走來,中國在經過建國后60年的努力,尤其是在改革開放30年里,許許多多個人在給社會做貢獻的同時也成就了自己的夢想,他們奮斗成功的本身也是對“中國夢”的詮釋,這也使得中國人更加自信和從容地立足于世界去探尋“中國夢”。

“中國夢”的和諧性更吸引發展中國家

2008年奧巴馬成為美國歷史上首位黑人總統,出身草根階層的他,成功書寫了美式民主下的一段“美國夢”傳奇:奮斗,堅持,直到夢想成真。

2011年奧巴馬發表國情咨文,提到了“美國夢”。他說,我一直堅持不論出身、背景如何,只要有夢想就會實現的信念,正是這個信念讓我今天晚上可以站在各位面前,讓斯克蘭頓普通工人家庭的少年(副總統拜登)和曾經在辛辛那提擦地板的少年(眾議院議長博納)站在我的身后。在半個世紀的冷戰中,美國曾經戰勝了蘇聯。然而奧巴馬在這個場合談“美國夢”是何用意呢?奧巴馬說“盡管我們的民主主義有時會出現爭論、挫敗及混亂,但我知道在座各位沒有人愿意同地球上任何一個國家交換位置”。并且,在國情咨文中作為“新的競爭對手”屢次提及中國。

這正是“美國夢”和“中國夢”極大不同所在。“美國夢”,永遠是以自己為主軸,對抗、霸權思維無處不在,而“中國夢”,首先即是追求的和諧性。有著幾千年追求和諧人生與和諧社會的思想基礎,使得在國內構建和諧社會,在國際上推動建設和諧世界,很自然地成為了當代中國人的共同理想與追求。這種“夢”,表現在國際事務中,就是一種強烈的國家與文明體之間的平等意識和相互理解,也是一種維護世界和平、促進繁榮發展的國際責任。

最近幾年間,拉美、非洲、中亞等許多發展中國家都十分樂于強化與中國的合作,這種合作的加強不僅進一步提升了中國的國際影響力,也使得美國等一些發達國家在與中國的協商對話中也增加了新的內容。對此,有西方觀察家稱,這里有很大一部分是現實利益的驅動,但遺憾的是,他們忘記了一個很重要的緣由,那就是“中國夢”對這些發展中國家的吸引。那種國家不分大小的平等,那種文化間的尊重與欣賞,那種超越單純經濟利益考慮的互利、互惠、互讓與互諒意識,都使得有著相似的艱辛的發展歷程的國家之間,產生了特別的認同感和強烈的合作驅動。

此外,也有觀察人士提出,“中國夢”最核心的特征是自信,這一方面表現為不斷學習與不斷完善的堅定,另一方面則表現在國際事務中的不卑不亢,不溫不火。今日的中國,不僅能夠更坦然地告訴世界他們所追求的是什么,也能夠更從容地應對來自各方面的挑戰。更難能可貴的是,中國尊重所有國家和民族的夢想,也愿意與人們一同體會夢想牽引之下的幸福。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shehui/20161026/260.html

文章列表


不含病毒。www.avast.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師兄 的頭像
    大師兄

    IT工程師數位筆記本

    大師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