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年紀稍微大一點牙齒就會出現問題,比如牙縫比較大,每次都需要剔牙,那么就需要我們好好的保護牙齒的,中醫保護牙齒的方法很特別,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中醫是如何保護牙齒的吧!
叩齒養胃固腎都可以幫助我們很好的保護牙齒的,但是任何的護齒方法都需要我們堅持的。
為什么年紀大了就喜歡剔牙
跟年長的親人和朋友一起吃飯,飯桌上是一定要備好牙簽的,因為他們吃過飯后,必定剔牙。曾見過某位四十多歲的朋友,一邊滿桌子找牙簽,一遍哀嘆:“以前從來不用剔牙的,從今年開始,吃完飯就不得不剔了。哎!老啦。”
飯后剔牙跟老了有關系么?這位朋友說的一點不錯。
在中醫看來,“齒為骨之余”,全身的骨骼好、骨髓充足,牙齒才能健康。而骨骼的健康與否取決于腎,因為“腎主骨”。飯后要剔牙,是因為牙縫增大;牙縫增大,是因為牙齒開始枯萎,也意味著骨骼開始枯萎;骨骼枯萎,意味著腎氣開始虛衰。腎是生命之根:從本質上講,人老先老腎;從現象上講,人老先老牙。
而保護牙齒,不僅是使人笑起來漂亮,吃嘛嘛香,還是可以讓人益腎固本,健康長壽。
中醫如何護齒
由淺入深地講,中醫保護牙齒有三種方法:叩齒、養胃、固腎。中醫是講究整體的,這三種方法,不僅僅是養牙,而且是養生。
叩齒
叩齒,說白了就是上牙磕下牙,力度以舒適為度。歷代養生文獻對叩齒的具體操作方式的記載有頗多出入,我們可以不必拘泥,只要在每天早上起床后、晚上睡覺前,叩齒三五分鐘,就可以了,貴在堅持。
唐朝名醫孫思邈,主張“清晨叩齒三百下”,他活了一百多歲;南北朝時期著名醫家陶弘景,年過八旬,依然牙齒完好,身體健壯,他主要的健身方法也是叩齒。
叩齒不僅是使牙齒好,讓牙齒堅固,同時也是養生的重要方法,能使人神清氣爽,筋骨強健。因為,齒為骨之余,叩動牙齒,對骨骼也會有一定的激發作用,激發骨骼,又會影響到腎。使人腎氣充足,充足的腎氣又是人健康的根本。
叩齒完畢,口中會有一些津液,要咽下去。
養胃
口腔和胃是相通的,胃不和則口腔不和,口腔不和則牙不安。牙齒是很嬌弱的東西,需要良好的生存環境。很多人嘴里都會有一股異味,或酸,或苦,或臭,這種環境對牙齒是非常不利的。
養胃以清胃熱為首要。胃為多氣多血之腑,其中多熱,所以中醫經常講“胃為燥土,得涼則安”。加上現代人飽食終日,油膩、辛辣的食物吃得較多,胃火自然會更重一些。火性上炎,胃火中,口腔首當其沖,牙齒在胃火的熏蒸之下,哪能不老得快呢?
也正是因為胃火較重,現代人更為喜歡冷飲涼食,以享受那片刻涼爽。尤其是夏天,涼食冷飲尤其多。其實,吃任何東西,對牙齒的影響都不會很大,飲食影響牙齒,更重要的途徑是胃,能和胃的食物,自然對牙齒有好處,否則,就沒有好處。比如,過量吃甜食,導致脾胃濕熱,對牙就不好。脾胃的濕熱會導致口腔的濕熱,濕熱則生蟲,于是有蟲牙。
至于冷飲、涼食,也不是說完全不能吃,如果實在要吃,可在飯后略微吃一點,這是弊端最小的。當然,也要避免在吃了熱東西后緊接著就吃涼東西,或者吃了涼東西后猛然就吃熱東西,冷熱變化太劇烈,首先是牙齒本身受不了,接著是脾胃受不了,脾胃受損,最終還是會影響到牙。
固腎
固腎是保養牙齒的根本。有人年紀很大了,牙齒卻仍然堅固完好,這都得益于腎氣的旺盛,也是長壽的象征。至于怎么固腎,也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了。
腎藏精。精,不僅僅是精液,它是人體最精華物質,性生活中的精液只是其表現形式之一。固腎就是固精,要盡量減少腎精的消耗。
因此,在性生活上要盡量有節制,這是直接消耗腎精的;消耗腎精還有一個重要的途徑,就是熬夜。
晚上子時(23:00-1:00)不睡覺,腎精將嚴重虧耗。這一點往往被人忽視。年輕人腎氣旺,熬夜根本沒感覺,其實腎精也在不知不覺中虧耗;等虧耗到一定程度了,或是年紀稍微大了,再熬夜就會覺得很疲憊,也就正是在這個時候,你會覺得牙縫變大了,甚至牙齒有一些微微的松動了。到這時,你再想起什么六味地黃丸之類,就是臨陣磨槍了。
如何正確保護牙齒
正確的刷牙方法
錯誤的刷牙方式會造成牙面耗損和牙齦萎縮,所以我們不僅要養成良好的刷牙習慣,還要講究刷牙的正確方法。
晚上需刷牙
晚上刷牙不僅能清潔牙齒里面的殘渣物,而且還有利于保護牙齒的健康。但一天之中不宜過多次數刷牙,因為這樣會損害牙齒的健康。
不要過多吃甜食
過多吃甜食容易使牙齒蛀牙,應多吃蔬菜和水果,可以增強口腔粘膜的抗病能力,同時對牙齒起到機械洗刷和摩擦的作用。
正確選擇牙刷和牙膏
合適的牙刷和牙膏是決定牙齒是否健康的關鍵。畢竟牙刷和牙膏天天與牙齒打交道,所以絕對不能忽視這兩樣東西。
定期進行口腔檢查
定期到醫院進行口腔檢查能及時發現牙齒是否存在疾病,牙齒有病者應及時就醫,可以予以修補或拔除。這樣對牙齒的長久健康起到了這關重要的地步。
結語:通過以上文章介紹我們是不是對中醫護齒的相關知識介紹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呢,中醫護齒的方法還是蠻多的,我們可以根據自身的需要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平時生活中保護牙齒的方法我們也不能錯過哦。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jiankang/20170217/103331.html
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