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記者從省食藥監局獲悉,國務院食安辦啟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創建試點工作以來,山東省積極推進,出臺了創建三年行動計劃。截至目前,全省已有12個市、73個縣開展食品安全示范創建,初步實現了省委、省政府領導提出的“市市創、縣縣創”工作要求。
為深入推進山東省食品安全創建,規范創建組織管理工作,日前省食安委印發了《山東省食品安全先進市、縣(市、區)創建管理辦法(暫行)》(以下簡稱《辦法》)。
《辦法》包括總則、申報、驗收、復查、日常管理和附則共6章30條,明確了食品安全先進市、縣(市、區)創建期為2年,驗收通過后實行3年一復查。
對通過驗收的各市、縣,要求其每年開展自查,省里每年隨機抽查。對出現問題的食品安全先進市、縣采取約談、通報、要求限期整改等措施,加強事后管理,督促各市、縣持續保持創建狀態,鞏固創建成果。
同時,《辦法》明確規定由社會第三方開展群眾滿意度測評和工作績效評估,做到創建的底線必須達到70%以上的群眾滿意率,切實體現“群眾說了算、不搞花架子”的創建原則。
相關新聞:2016年河北省未發生較大及以上食品藥品安全事件
2月14日,河北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暨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會議在石家莊召開。記者從會上了解到,2016年全省食品藥品監管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全年未發生較大及以上食品藥品安全事件,鞏固和發展了食品藥品安全總體穩中向好的形勢,有力保障了人民群眾飲食用藥安全。
據介紹,經過近幾年努力,河北省食品藥品安全組織保障、法規制度、科技支撐、質量追溯、監管責任、社會共治“六大體系”和問題發現、風險防控、違法懲處、應急管理“四大機制”基本形成。
2016年,全省共立查辦食品藥品案件1.87萬件,同比增長11.3%;罰款1.24億元,同比增長1.49倍;移送司法機關案件60件,破獲案值20萬元以上案件39件,搗毀制假售假窩點39個,保持了嚴懲重處的高壓態勢。
省食藥監局積極組織開展“兩大創建”活動,組織石家莊、唐山、張家口三市深入開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創建試點工作,在強化屬地管理責任、加強監管能力建設、促進產業發展、解決突出問題等多個方面取得明顯成效;深入推進省級食品藥品安全縣創建活動,171個縣(市、區)完成創建任務,創建縣食品藥品安全保障水平明顯提升。逐步形成了河北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品牌。
投資4.7億元的省食品藥品檢驗檢測中心項目主體大半完成。各設區市實驗室改造、縣級檢驗檢測資源整合項目取得積極進展,省級檢測能力大幅提升,市級檢驗檢測資質認證項目增長約23%,最高的增長161%。
172個縣(市、區)配備了常規檢驗儀器設備,完成實驗室建設,全部鄉鎮配備了快檢箱,彌補了基層檢驗檢測能力薄弱的短板。著力推進網格化監管,各縣(市、區)均已搭建起縣、鄉、村三級監管網格,全省共建立縣級網格201個,鄉鎮級網格2523個,村級網格52626個,進入三級網格的基層協管員達58184人。“四有兩責”要求在河北逐步落地。
圍繞“尚德守法,共治共享”,省食藥監局聯合17個部門開展了食品安全宣傳周活動。完善投訴舉報獎勵機制,全年接受投訴舉報4.4萬余件,同比增長23%,一次性兌現獎勵資金18萬元。
大力推廣“藥安食美”手機APP平臺,上傳檢驗報告255.5萬份,監測信息53.2萬條,曝光信息3.3萬條,訪問量494.6萬次,群眾對食品藥品安全信息可查、可拍、可投訴,開啟了掌上監督新模式。全社會參與治理的渠道更加暢通,氛圍逐步形成,群眾對食品藥品安全的滿意度由2015年的69.71%提升到76.77%。
實施食品流通許可證、餐飲服務許可證、餐飲服務場所公共衛生許可證“三證合一”,食品生產許可證、保健食品生產許可證“二證合一”。簽署京津冀1+5區域合作協議,推動區域監管合作。通過優化服務,有力推動了食品醫藥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河北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局長、黨組書記丁錦霞在會上指出,河北省食品藥品安全領域風險隱患還很多,監管工作與黨和人民的期待還有不小差距。面對各種問題,各地要高度重視,切實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
堅決履行好黨和人民賦予的崇高使命,堅持黨政同責、社會共治,強化源頭嚴防、過程嚴管、風險嚴控,加快解決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突出問題,不斷提升全省食品藥品安全治理能力和保障水平,切實保障人民群眾飲食用藥安全。
食品安全新規征求意見 夸大宣傳用語將受罰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日前發布《食品安全欺詐行為查處辦法》(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意見稿明確了包括產品欺詐、標簽說明書欺詐、食品宣傳欺詐等在內的多項欺詐行為,并規定了相應的法律責任。
意見稿提出,以網絡、電視、廣播等方式宣傳食品,如有使用“純綠色”“無污染”等夸大宣傳用語、以轉基因食品冒充非轉基因食品等情形的,均屬于食品宣傳欺詐。
其中,使用“純綠色”“無污染”等夸大宣傳用語等6類欺詐行為,處1萬元以上3萬元以下罰款,并對直接責任人處5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罰款。以轉基因食品冒充非轉基因食品,在處以上述罰款的同時,還會依照食品安全法相關規定再次進行處罰。
意見稿明確,食品生產經營者有食品安全欺詐行為的,記入食品安全信用檔案,情節嚴重的列入食品藥品安全“嚴重失信名單”,通報投資主管部門、證券監管機構和有關金融機構。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jiankang/20170218/103486.html
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