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效機制確保“舌尖上的安全”
——福建檢驗檢疫局助力“福建食品安全放心省”創建紀實
創建福建食品安全放心省和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是當前福建食品安全領域工作的重中之重。作為福建省食安委成員單位,福建檢驗檢疫局著力構建長效機制,全面推進各項工作落實,取得了明顯成效。
構建食品安全現代化治理體系
福建局全面實施“進口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和“出口食品質量競爭力提升工程”,落實質檢總局監管機制改革新要求,在進口食品環節構建3大環節21項制度,在出口環節實現工作重心向全過程綜合評定模式轉變;大力推行進出口食品監督抽查和風險監測、進口食品口岸分級分類管理等新制度,持續完善福建局進出口食品過程合格評定“111”特色模式,研究構建標準化框架內容;
主動服務福建自貿區、平潭綜合實驗區建設,加大機制創新,建立完善臺灣進口食品“源頭監管、口岸驗放”“一張證書,兩岸互認”、出口食品“過程合格評定,口岸零抽檢”等創新便捷舉措,構建完善覆蓋全過程、全鏈條的福建局進出口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體系。
構建條塊協作長效機制
在地方政府主導下,福建局與農業、海洋漁業、商務等部門共同建立聯合協作應對機制,先后接待美、歐、日、韓等國家和地區對福建食品安全管理體系的考察;在食品原料種植、養殖源頭,與福建省農業廳、海洋漁業廳建立合作共管機制;
在生產流通領域,與福建省食藥監局簽署新版《深化協作共同保障食品安全合作備忘錄》,提出共同推進福建“食品安全放心省”建設等16條合作措施,下屬泉州、莆田、平潭、寧德、福清等5家分支機構分別結合各自轄區實際,與地方食藥監、市場監管局對口簽訂了合作備忘錄。
構建質量共治格局
福建局全力推進“三同一示范”工作,打造“質量共治”福建樣本。深入推進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建設,打造福建食品產業“質量名片”;
今年新指導福清蝦制品、莆田鮑魚和順昌柑橘3個示范區獲得國家級示范區稱號,福建國家級示范區數量達16個,涉及19個品種,繼續保持全國前列;積極參與全國首批出口食品“三同”示范企業創建試點,全力打造福建企業高端質量品牌;
向福建省政府報送《推動出口食品生產企業內外銷“三同”工程服務福建食品安全示范省建設情況以及有關建議的函》,得到福建省副省長梁建勇專門批示肯定;
日前福建有4家獲得全國首批出口食品“三同”示范企業殊榮。
構建技術保障平臺
福建局掛牌成立“福建省食品安全檢測中心”,先后承擔“福建省食品藥品安全檢測公共服務平臺”“福建省特色食品農產品檢測公共服務平臺”“福建特色食品農產品檢測鑒別技術公共服務平臺”等建設任務。
該局充分發揮檢測資源和技術優勢,配合各級地方政府開展國家食品安全監督抽檢和風險監測,為企業提供質量安全檢測服務和咨詢服務,為研究機構與企業提供協作共享環境。2013年以來,僅承擔的各級監管部門委托的食品安全抽檢監測和復檢任務就達1萬多批,成為食品安全監管體系的重要環節。
構建能力保障長效機制
福建局持續強化風險預警、應急處置等工作,認真開展輿情監測與應對,上報的食品安全輿情信息連續6年采用數保持全國系統第一;
持續加快“互聯網+食品安全”平臺建設,完善以進出口食品風險評估模型為核心,以準入系統、追溯系統、監督抽檢系統和風險預警及快速反應系統為四翼的“一核四翼”進出口食品安全智慧監管大數據平臺建設,及時依據大數據整合和分析結果,建言獻策,加大質量服務供給。
同時,福建局持續強化宣傳教育,開展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質量月等活動,通過能力培訓、在線訪談、媒體報道、公眾微信等渠道,強化一線監管隊伍、企業質量管理人員的能力建設,強化提升全社會民眾共同參與食品安全的責任意識。
構建服務發展軟環境
福建局持續強化口岸核心能力體系建設,大力支持有條件的口岸開展指定口岸、進口食品集中查驗區等建設,已建成進口糧食、種苗、食用水生動物、肉類、冰鮮水產品等指定口岸21個;創新檢疫審批模式,下放檢疫審批權限、實施網上審批核銷,優化進境食品檢疫許可辦理、縮短流程時限,做強做大進口食品產業規模。
福建局全力優化通關模式,推進檢驗檢疫區域通關一體化,實現“通報、通檢、通放”,全國首創企業資質管理“多證合一”改革和原產地簽證管理3項便捷措施,全國首家實現e-CIQ主干系統與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對接應用,率先推出貨物“雙模申報”等措施,全力加快進出口通關速度。
福建轄區食品出口貨值連續多年保持全國第三,進出口食品總值居全國第六位。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jiankang/20161222/75859.html
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