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怪怪自己 不會怪怪別人
——大智若愚,明哲保身
生活中,常常少不了摩擦和碰撞。緊要關頭,有些人大放厥詞,一味地責怪別人;有些人卻只知插科打諢,自我調侃。常言道“少一個敵人就等于多一個朋友”,多個朋友就多條路,少個仇人就少堵墻。不可做小人,要做“偽君子”。做人,明哲保身很重要,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
生活中,免不了會有一些不愉快的事發生,產生爭議,甚至引發不必要的沖突。往往這時候,若是處理不當,就會使雙方的關系,陷入一種困境,最后走向破裂。如果個人的利益被侵害,又得不到應有的尊重,輕易動氣也是沒用的,一定要冷靜,要三思。因為這樣的一副姿態,既容易得罪人,也容易暴露自己的缺陷。
正所謂“冤家宜解不宜結”,與別人產生口舌之爭了,若責任在自己一方,不要死撐面子,態度謙和地承認錯誤,就這樣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如果主要責任在對方身上,也不妨靈活一些,把責任往自己身上攬,既給了對方一個臺階下,也為自己在眾人面前留下了不計前嫌、心胸大度的印象。
有些事,過去了就過去了,不要在私下議論紛紛,橫生枝節。生活中,很多人將生活的重心建立在別人的評價之上,其實這樣的人,早就迷失了自己的心智,不曉得人生的路該往哪里走。有時候,就算別人說了什么不該說的,也不要計較,索性裝作聽不見。人生最重要的不在于改變別人對你的看法,而是堅持自己的人生方向。偏頗的言語,都改變不了事實的真相,卻只可會擾亂人的心性。做人大智若愚,才是上策,不要因為一些虛無縹緲的言論,改變自己對人生的態度和看法。
琉璃廠新來了一位實習生,名叫張華。實習兩個多月了,每天好像總有干不完的活兒。負責帶他的師傅總是追著他,問這問那,好像對他特別不放心。即便他這樣賣力,還總有人說他不夠踏實、不夠努力,這讓張華感到十分委屈。
每天晚上,張華都加班到半夜12點,整個車間里,數他最辛苦。半個月下來,張華終于扛不住了,他開始向父親抱怨道:“這廠子里沒一個有人情味的,我到底要怎么做才算好呢?加班到深夜,周末還要寫報告,這幫老家伙也太苛刻了吧!”后來,父親發了條短信給他,內容大致是這樣的:“孩子啊,有人關注你的工作,批評你、促使你進步,總比無人問津要好。在其位,謀其職。工作中,有一些誤會,在所難免。不好的情緒,及時消化在肚子里,不要輕易表露出來。你現在長大了,有些事要自己學會處理。”看著父親語重心長的話語,張華有些明白了:自己剛踏入社會,吃些苦又有什么關系呢?真不該將火泄向別人。這樣做,對工作、對自己的前途,一點好處都沒有。隨后的日子里,張華好像變了個人似的,每次工作中出現問題,他總是第一個站出來承擔責任。有什么不懂的地方,也是他第一個舉手發問。轉正后,張華積極和老同志交流,與他們打牌、吃飯,相處十分融洽。半年后,張華已然成了廠里的高級技術員。
當下的社會,人心躁動,人言可畏,不在乎別人的看法,不與人發生分歧,也不可能。遇到問題了,不要急于反駁,也不要推卸責任,既要堅定自己的想法,也要及時吸取別人的意見,若是一味關心別人的想法,整天反思自己的毛病,生活也會很累。
人生漫漫,總有許多事讓人煩惱,讓人憂愁。有的人一輩子都在琢磨,翻來覆去地想各種人,各種事,想得焦頭爛額、六神無主。其實,人生不就是那么寥寥幾筆嗎?很多事發生與否,不是以我們想與不想為轉移的。遇到了棘手的問題,想不開姑且擱到一邊,不要因為一個細小的問題,打亂了正常的生活節奏,影響了和別人的關系。
談到大智若愚、明哲保身,就不得不提曾國藩。論做人的學問,自古能臣,沒人比得了曾國藩。他年輕的時候就進入官場,哪些人結黨營私,哪些人收受賄賂,他都了如指掌。可是,他只想做點利國利民的事兒,從不曾得罪誰。然而,一直以來,滿族的王室對漢人都十分排擠,使得他不得不小心翼翼、唯恐發生什么不測。論才華,曾國藩趕不上當時風頭正勁的左宗棠、李鴻章,前期與太平軍的抗爭中,大都也以失敗告終。就算有一些成績和功勞,他也謙遜地讓給別人,并把自己包裝成一個愚魯笨拙之人,加之他堅忍不拔的精神,自強不息的個性,到最后,竟成就了一番大事業,身為一個漢人,能夠在滿人掌政時期獨攬大權,而不專橫跋扈,不得不說,曾國藩的不事張揚、大智若愚,做得恰到好處。
現實生活中,有許多有才干的人,就是因為鋒芒畢露,處處帶刺,到頭來落得個命不保身的下場。《老子》曰:“大巧若拙,大辯若訥”,就是告訴人們要虛懷若谷、深藏不露,低調做人,不要顯擺自己某方面的優勢,更不要處處抬高自己,否則會引來嫉妒、遭人排擠,甚至殺身之禍。
當然,這并不是要求人們工于心計,走一步,算計一步。過分的警覺,過多的剖析,會讓人感到疲憊、感到空虛;太多的動機和心術,則會讓自己變得很累,生活反而失去了樂趣。生活中,要善于發揮自己的才智,只有踏實地做事,把事做好,才會迎來厚積薄發的那一天。
很多人把事情激化、復雜化,到頭來往往成了別人調侃的對象。實際上,有很多事,根本不需要去追究它的原因和背景,也不會擔心它會釀成什么樣的結果,少一些計較,少一些小聰明,順水推舟,才能明哲保身,過得自在。
人生最大的失敗,不是沒有錢、沒有地位,而是遇到難處時,一個人孤立無援,還要遭旁人奚落。有時候,該低頭的時候就要低頭,該自我批評的時候就自我批評。放低自己并不是趨利避害,也不是左右逢源,而是將不愉快的包袱甩給別人,讓自己活得舒坦。
精于世故者,遇事總是不慌不亂。有責任自己攬,不遷怒于別人,既不傷和氣,也很好地保護了自己。可見,做人啊,貼近生活、適應環境最重要,多關注自身,少在意別人,不要總想著把別人樹上的果子,嫁接在自己的枝上。多一分滿足,少一分失落;多一分豁達,少一分困擾;有所為,有所不為,這才是為人的至高境界。
曇花雖艷,卻只綻放一時;牡丹雖貴,卻華而不實。人的一生,往往伴隨著不少缺憾。有些是先天的,我們想改變也改變不了;有些是后天的,失去了很可能再也找不回來。人生沒有圓滿,善待自己,才能換來希望的春天。
文/謝國計
感悟:“老人言”可以說是老祖宗用鮮血和腦漿寫下來的忠告。當今世界上,到處都是有才華的“窮人”。為什么有些人會落得如此境地?究其原因,還是對老祖宗留下來的處世之道悟得不深。有句常常在我們耳邊響起的俗話說得好:“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老人們經過的事多,走過的路多,接受過的歷練多了,對這個世界的認識也就深刻得多了。這些口耳相傳的智慧,值得我們每個人去學習、去領會。人生的路,沒有一帆風順的坦途,誘惑太多,學壞容易學好難。可是生活就是這樣,會遇到很多的難題。孰輕孰重,唯有修煉一顆清凈心,才能做出判斷。在人生的征途中,有迂回曲折的坎坷,也有柳暗花明的機遇。想要看透生活,先要沉淀自己的內心。麻木懈怠,往往會闖下大禍……文/單眼老表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xinli/20161107/42653.html
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