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


情寄醉根——醉根詩會作品集(并序)


【作者簡介】蔣世鴻  1974年生,河南省光山縣人,號于飛軒主。中華詩詞、河南詩詞、香港詩詞等學會會員,承社、龍社、豫社等社員。已出版發行詩文集《鴻蒙集》《孤鴻夢影》《鴻雁于飛》等多部。



吾嘗于乙未孟冬丙申季秋兩度忝列“醉根詩會”,期間見浙西風物殊麗,而根雕工藝美術大師徐谷青及其于開化一隅所鑿之“根宮佛國”又特出其類。欣隨眾同道交游其間,足之所抵,目之所遇,手之所觸,心之所感,凡百所歷,無不曠心達性,因寄情于斯,又斯情或以此能郁陶而醉。其醉乎?洵醉也。歐陽修作《醉翁亭記》云:“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而徐大師谷青之醉不在名利,在乎根,因以“醉根”為號,又復以其號舉詩會,用心也如此。

兩度幸所遇且識者,憶雪堂熊師東遨,濯纓軒主人方師偉,善聯堂黃兄文進,昆吾子閆子春震,毅盦李兄勇,龍山人熊書家武,其余卓其名者眾,皆于我多有砥礪,我始敢告不敏,成所謂詩詞聯者,其實亦即情之所堪寄也。曹孟德詩云:“幸甚至哉,歌以詠志”,吾惶惶然竊許以庶幾其類。因將所得篇什堆垛于此,以備一哂。

丙申立冬日 世鴻 識于于飛軒



詩之什

 

乙未孟冬,熊東遨、方偉諸師長建“相約三衢道上行”微信群,某忝列其中,謹以群名為“根宮佛國”開化筆會之引,作此轆轤以獻


其一

 

相約三衢道上行,不辭千里入芹城。

出塵心向山中去,入化身從云外輕。

穹谷深青天泄海,江源澄碧水浮晶。

風騷幸有機緣會,來證平章一段盟。

 

其二

 

冬陽暖暖笑逢迎,相約三衢道上行。

宿鳥爭鳴如謦欬,霜橋有跡任縱橫。

身從佛國證開化,性自靈山求續賡。

每信詩書最堪恰,春秋不忘又經營。

 

其三

 

驀地群山翠入睛,鳥聲婉轉送新晴。

且看四海吟中好,相約三衢道上行。

因此風塵遙不隔,果然丘壑大堪驚。

坫壇豈作尋常設,莫負微軀平仄名。

 

其四

 

詩山詞水媚盈盈,味到深時境始生。

貝葉常開歸淡泊,梅花怒放詫奇清。

且拈一瓣佛前笑,相約三衢道上行。

輾轉人間未曾廢,殷勤獻我此番情。


其五

窗外江山屬眾卿,芹陽日暖一城明。

漢唐風自根宮起,雅俗心于佛國縈。

也借詩懷薦名刺,敢遺墨瀋慰生平。

破塵千里因同趣,相約三衢道上行。


將赴開化感徐谷青大師盛邀兼呈諸吟長

 

千里分塵坱,赴邀于浙西。

松溪沿壑入,山日轉云低。

佛愿人間聚,緣逢道上稽。

風騷漸開化,引渡出津迷。

 

乙未孟冬游根宮佛國感作兼呈徐谷青大師

 

路轉峰縈幾道彎?頓知漸進即循環。

塔閑日影松回鶴,谷應風聲溪繞山。

大世界中探究竟,小陽春里看斑斕。

時來養得浩然氣,充滿蒼茫天地間。

 

開化送歸諸師友

 

征輪路上往來頻,不息人間輾轉身。

豈待明年約花信?為君先報一枝春。

 

開化根宮佛國將歸有寄

 

根宮宴罷我將行,佛遣青山送一程。

不料臨分天更雨,纏綿似阻別離情。

 

青梅園寄詠

 

園梅態度總雍容,不向閑花爭艷濃。

卻與青山同性格,引來居士樂相從。

 

過醉景園

 

斯園料是舊曾諳,總有林泉供醉酣。

不向蘇杭輸景色,只緣此地即江南。

 

贊根雕大師徐谷青

 

一峰聳向昊天青,磊落嵯峨參大星。

萬古玲瓏窺剞劂,卅年卓犖出伶仃。

發硎戡盡木居士,秉鏨雕空金字經。

骨氣清同眾羅漢,潛思闊處即淵渟。

 

根魂

 

十五年間記此根,等閑日夜抱精魂。

路逢難處偏能達,情到深時最可尊。

厚重終當無棄置,胸懷合是有乾坤。

頓從混沌入開化,究竟靈臺遺拓痕。

 

雨夜宿醉根山房

 

山房燈夜里,閑聽雨敲窗。

點滴交韻律,仄平諧板腔。

詩成人不獨,夢廢影堪雙。

是我陶然醉,根心入此邦。

 

根宮佛國行

 

君不見浙西峻嶺并崇丘,千里蒼茫萬古幽。

開化眾澗鳴溪水,錢塘因此有源頭。

君不見根宮佛國出世間,千佛共此萬重山。

寶塔嵯峨開視野,玲瓏直上入蒼寰。

我來時節值孟冬,小陽春里寄游蹤。

游蹤且逐林泉轉,轉而迎面忽來四五峰。

峰若主人迎墨客,八百由旬誠不隔。

磊落光明是此懷,人前一例青青色。

且經大門入福門,便從福門探乾坤。

福門一路送祥光,陣陣如聞梅蕊香。

眼前乃是青梅園,不待春風花自言:

使君來,我未開。恐君遽爾不識材。

待得開時君再至,為君朵朵怒放傲塵埃。

請君且起流連步,更有風光開去路。

路邊一轉見嶙峋,便詫奇觀百木春。

枯木之心生碧樹,抽榮即為佛化身。

人間萬事見枯榮,悠悠歲月亦崢嶸。

過往幾度滄海桑田且不論,何論蜉蝣與老彭?

俄而將身醉根天工博物館,別樣風光盈腑滿。

大師妙手施刀鏨,巨細肖形生百感。

根魂矗處見厚重,誰言材大難為用?

閩地村野魂縈十五年,到此又將根來種。

根連根,魂并魂。根雕佛國朝圣尊。

未來佛,如來佛,菩薩天王厲而溫。

眾比丘,諸羅漢,輪回生死復晨昏。

肅然誦念回向偈,渡我上報四重恩。

四重恩,三途苦,同生莊嚴佛凈土。

此間又發菩提心,因向寶塔拜觀音。

玲瓏寶塔十三層,我以虔誠謁復登。

此時蓮華云上騰,會與東南佳氣蒸。

慈悲照似一明燈,慈航渡我向三乘。

一世一劫一相仍,相仍人間是永恒。

繞且行來止又行,復經醉景園邊縈。

縈復縈兮至行道,使我胸中丘壑生。

濯纓軒,憶雪堂,談笑風生慨而慷。

松風過澗聞鏗爾,江聲出壑響琳瑯。

龍山人,半夢廬,書就詞成自恰如。

鶯語間關回徑綠,丹楓燒作彤云舒。

日月亭,醉松亭,坐望江山入畫屏。

同行十余子,各自稟性靈。

江山如有待,詩酒祝軒庭。

到此眼底崔嵬眾山青,使我頓然釋勞形。

釋勞形兮歸自然,稟儒兼道復悟禪。

再從春秋變幻之國證開化,然后明心見性似神仙。



 

開化逢濯纓軒主人,薦而勵余,感作

 

興從詩酒論江淮,塊視杯觀等一懷。

萬里風塵歸料理,幾番過往聽安排。

從容且看世間俗,謦欬為除心上霾。

聆取良言得開化,逢人不倦說吾儕。

 

開化逢龍山人熊武書家并得惠贈墨寶感作以答

 

人生到處是青山,峰嶺及天開闊間。

倜儻毫尖風態度,縱橫塵外水悠閑。

日鈐云影潭涵跡,筆蘸江聲墨見斑。

又寫性情于淡泊,一懷清俊豈容刪?

 

丙申醉根詩會行前作

 

路去衢州近,峰觀開化高。

沿回探蹤跡,取次問風騷。

雁杳松同契,山深秋與陶。

江天如待我,相坐看云濤。

 

再游根宮佛國即興

 

又向根宮佛國游,今年侶并去年儔。

浙西山待云頭日,江表風來城外丘。

老眼看開新境界,初心寄與古衢州。

嚶鳴猶自綠陰出,如聽鶯聲答客謳。

 

赴開化途中車上作

 

湖山誠有約,待我溯錢江。

兼路塵中半,同誰世外雙?

云生孤獨國,雁聽往來腔。

開化今重到,遙看日入窗。

 

醉根山房寄詠

 

天從眼底沁幽藍,一片深情徹底酣。

望里晴嵐連岱起,山房共我坐淵涵。

 

行道小立

 

一痕青黛遠,萬里白云深。

人在清涼國,山風正滿襟。

 

繞行根宮佛國山道上(三首)

 

其一

 

云出蒼崖白,山朝碧落青。

叢林深處路,繞繞入空靈。

 

其二

 

高低林外道,上下嶺頭云。

繞繞未曾出,身猶在不聞。

 

其三

 

時高時下路,欲雨欲晴天。

過往渾無事,乾坤轉得圓。

 

醉根山房聽雨(二首)

 

其一

 

疏一聲兼緊一聲,天公遣雨濕黎明。

山房坐聽連綿韻,滴到心頭作仄平。

 

其二

 

山房獨聽雨瀟瀟,不盡纏綿破寂寥。

點滴落來如韻腳,幾行詩句送通宵。

 

望醉根寶塔

 

塔出蒼冥山勢增,玲瓏共我十三層。

東來紫氣及淵滿,西度紅云從日蒸。

胸次頓然余磊落,生涯驀地起軒騰。

須彌芥子原相似,解此如如即永恒。

 

醉根山房夜宿聽雨

 

山房秋待客,三宿竟隨人。

雨腳殷勤至,心頭踏問頻。

安身當自在,入夢不逡巡。

瀺灂傳私語,連宵聽似春。

 

醉根山房晨起(二首)

 

其一

 

秋熹催夜盡,鳥噪入簾櫳。

樹起彤彤日,天回蕩蕩風。

所欣孤士覺,堪與眾山同。

小住微茫里,心融大化中。

 

其二

晨共乾坤覺,時當萬慮空。

山房秋淡泊,佛國日沖融。

睎岱風吹面,臨窗松校躬。

晏然思曲直,況是在根宮。

 

慧根居寓懷

 

居然日月對山門,坐老松齡到慧根。

煙靄起時生幻化,胸襟開處是乾坤。

 

開化會黃兄文進,用其韻寄懷

 

秋深萬里白云低,駕起長風向浙西。

一路林高山并列,幾番人到鳥同啼。

欲從究竟轉回向,且自娑婆破執迷。

天地此時惟靜穆,如參日月兩般齊。

 

開化逢賴兄飛明并蒙贈新詩集,感其雅懷摯情。乃取集中如《芹江》《光陰》等十二篇名入詩,作此以答

 

約向芹江聽鳥鳴,忽來雨點并秋聲。

池塘靜好風常到,小徑遺忘花自輕。

浸潤蔚藍天作海,盤旋幽碧夢如城。

詩由螞蟻收藏后,醞釀光陰供解酲。

 

徐谷青根雕歌

 

開化奇人徐谷青,雕僧雕佛窮其形。

誰許經綸大匠手,在天在地雕岳星。

乙未孟冬我來行,所觀無不遽然驚。

宏觀微觀俱妙肖,剞劂輕施徹底精。

五百羅漢列長廊,造化之功無盡藏。

觀音百態見寶塔,渡人一一是慈航。

仰參釋迦牟尼佛,人間頓覺失奇崛。

不賴凡塵識厚重,大千悉視如無物。

又有根魂出山陌,十五間年情不隔。

一朝矗于山脊上,崚嶒但見真骨骼。

度其前身是大德,回向開化開佛國。

不然何具玲瓏法,山川應手成雕刻?

我信其人有慧根,始能鑿鏨雕乾坤。

乾坤競呈奇妙處,會當問道向其門。

丙申季秋我又來,我來依舊山門開。

山門開處皆山色,此間更起百丈臺。

高臺之上氣氤氳,正見大師擘紛紜。

邇來更有加持力,但斫混沌運大斤。

 

浙西行

 

旖旎風光堪與儔,浙西名物看衢州。

放懷豁落出塵道,踏足逍遙作勝游。

贛水云襟千里日,徽山雁帶一天秋。

莽原盡處余寥闊,會向乾坤再展眸。



 

詞之什

 

西江月·根宮佛國

 

形自根宮化遂,性從佛國開光。漫天花蕊散琳瑯,灑在三衢道上。     枯木逢春故事,天工奪巧文章。大千世界渡慈航,功德果然無量。


 

臨江仙·根宮佛國近錢江源,因山依水,得其緣而寄此懷

 

望里錢塘千疊浪,源從開化成流。蒼茫宛轉總無休,借其鏗爾勢,送我浩然舟。     是處根宮堪禮佛,拈花一笑消憂。一輪紅日上崇丘,群山奔楚尾,眾水溯吳頭。


高陽臺·根雕佛國

 

望及雄渾,行臨壯闊,四圍山色氤氳。肅穆相參,十方世界繽紛。如來笑住蓮臺上,看人間、一例如春。況將身、沐入和風,蕩去囂塵。     根雕佛國今番到,是緣生后果,分有前因。為仰莊嚴,何辭八百由旬?心能彼岸通誠去,信慈航、渡卻逡巡。驀如聞,空谷清音,回向靈根。

 

滿庭芳·醉根寶塔

 

山醉天青,林酣云白,日色千里初紅。望中重塔,巒外出玲瓏。疑是瀛洲向此,移靈閣、西浙成峰。蒼茫里,崔巍看似,煙際矗仙宮。     凌空。飛鳥過,飄然遁跡,俶爾乘風。向千手觀音,借得從容。究竟慈航可渡,終不廢、春夏秋冬。菩提共、莊嚴寶塔,根筑大圜中。

 

六州歌頭·徐谷青大師設家宴款待醉根詩會眾吟儔,談宴慷慨,氣涵塵滓,胸有湖山,感而作此,以為佐席之獻

 

府君雅量,詩酒暢還賡。河岳境,松柏性。晚風輕,夜燈明,四座人皆并。逢其盛,當其興,風雨應,江山令,競相傾。談笑席間,慷慨洵堪慶,且共時英。將殷懷素抱,萬里兌杯觥。礪弟磨兄,淡枯榮。     幸詩之訂,根之證,冬之請,事成行。塵已定,懷以贈,任縱橫,快生平。宛轉穿幽徑,長空靜,眾峰青。煙色暝,嵐光映,俱為盟。我信春秋,醉罷終當醒,況有嚶鳴。待盈窗蘭竹,入宴作賓朋,為勸三更。

 

行香子·旅次根宮佛國

 

心系山鄉,源溯錢塘。但邀來、山水蒼茫。花香繞路,鶯語回廊。愛閣形狀,園姿態,塔容妝。     根宮佛國,騷客文章。信斯懷、別有風光。一朝佳會,三宿芹陽。醉塵根外,云根下,樹根旁。

 

風入松·根雕五百羅漢長廊

 

長廊一路詫還奇,入境乍迷離。虔誠為謁諸尊者,漸行去、漸出塵羈。過往身形未遠,輪回人事誰知?     皆言自性即菩提,我亦信無疑。且從羅漢求因果,便如是、回向相期。究竟堪生彼岸,春秋不廢其時。

 

望海潮·醉根寶塔瞻觀音像

 

城連江外,云生林際,朝陽遠岱來添。楓燦溢丹,溪寒泄碧,山閑一角天藍。迎面是晴嵐。我來醉根塔,千里相參。便拜觀音,且除塵慮,對莊嚴。     因思法雨均沾。喜松姿挺拔,竹態安恬。冬雪澡身,春風沐德,靈臺究竟如龕。何事困涼炎?多少化身里,醒悟平凡。但有慈航普渡,天地入包含。

 

桂枝香·丙申季秋將赴開化醉根詩會感作

 

昂藏不屈。是峻嶺疊巒,奇卓風骨。秋色橫空萬里,杳然蒼郁。車行一點斜陽下,聽霜風、碧天吹拂。雁高云遠,山長水闊,眾林如笏。     看筆墨、曾書黼黻。信賢圣文章,天地難沒。遺世誰知?怕是世間飄忽。就中混沌須開化,待吾儕、忝作前卒。此懷堪與,千年根柢,一時人物。

 

點絳唇·根情寄徐谷青大師

 

穹谷深青,空明日燦山林秀。醉根依舊,耽性宵還晝。     瞻彼根宮,卅載由誰構?經綸手,匠心通透,更有情同候。



 

鷓鴣天·根韻

 

遠近松濤作共鳴,韻諧平仄入詩聲。騷人興會同山坐,燈火搖紅對月明。     根不死,夢長生,起承轉合證前盟。風云律動從胸出,無限江山助我情。

 

踏莎行·重訪根宮佛國

 

 日點秋山,林排儀仗,白云深處開屏障。游身又自遠方來,者番逸興同誰上。     寶塔千尋,根宮萬象,峰巒共我俱無恙。松風聽到寂寥時,復從供養探回向。


玉樓春·佛國黎明

 

瀛寰將曉風初靜,人已醒來山未醒。倚窗獨自對黎明,如是我聞山入定。     孤云閑弄林中影,數鳥輕啼廊外徑。此時天地共相參,坐忘深秋如許冷。

 

南歌子·往錢江源途中

 

路向林間去,山朝眼際來。煙嵐撲面醉人懷,況是車隨鳥語到天涯。     客里風云會,胸中境界開。錢江水調聽悠哉,行到萬山深處忘形骸。

 

水調歌頭·錢江源

 

一水向東去,隱隱送春秋。望中無限蒼渺,浩蕩作洪流。西浙群山環謁,東海群仙坐列,換盞酌灜洲。會與諸公飲,陶醉共寰球。     浪千里,風千古,出衢州。但憑涓滴開化,漸漸綠盈疇。且看江南煙雨,更看江山媚嫵,一例入雙眸。嶺外聽潮起,洄溯到源頭。


暗香·根宮佛國

 

根宮佛國。共群山靜穆,四圍深碧。一域忽開,曠野長林兩無隔。西浙秋風過境,還依約、輸來秋色。正寥闊、坐望蒼茫,如在白云側。     晨夕。對木石。信木石性靈,萬古奇特。有人會得。誰會乾坤納于一?天道歸根就本,因不作、諸多痕跡。看塔剎,恒示處,忽來大日。

 

疏影·醉根山房夜坐

 

松間片月。照客懷萬里,相與瑩徹。夜注空山,秋澈長天,蟲聲漸杳林樾。稀疏獨有棲亭鳥,竟未息、風中清說。倚枕聽、佛國深更,肅穆自心萌蘗。     人在山房不寐,此時擁一室,天地閑閱。縱有秋寒,豈隔林泉,自是安寧融泄。盈盈燭照空明處,剩的皪、一懷如雪。且坐看、窗外峰巒,靜對月光同列。

 

霜天曉角·根宮佛國內見鵝掌楸,因詠之

 

孑遺何若?數本沖云岳。縱到秋深時候,孤獨處,更高卓。     如約。俱磊落。乾坤同寄托。還看冰霜消盡,唯風在、掌中著。

 

菩薩蠻·醉根寶塔瞻千手觀音像

 

叢林深處山沉默,秋邀人到清涼國。寶塔又來登,觀音對眾生。     一航恒不息,千手加持力。應世轉滄桑,慈悲無盡藏。

 

小重山·開化會濯纓軒主人并昆吾子有寄

 

雁陣橫空萬里秋。鄉心惟一點,共悠悠。中州路遠接衢州。天無際,白日逐云流。     山水兩堪酬。此間天地闊,且來游。天公著意勸人留。芹城夜,邀月上高樓。


雨霖鈴·根宮佛國之雨夜

 

幽然穹谷。正瀟瀟雨,枕外輕撲。秋風暗送秋色,當綿渺處,青山埋伏。此際林巒闃寂,共天地同屬。佛國里、無限清深,但有悠悠夢成筑。     心中驀作盈盈綠。并葳蕤、一片春恢復。榮枯豈在時序?根茁壯、又成高木。蔭及人間,休向云煙索問歸宿。獨坐向、風雨中宵,聽此泠泠曲。

 

齊天樂·記丙申醉根詩會

 

菊廳香靜秋光艷。詩同醉根交感。遠雁東來,金風北至,萬里身躋壇坫。心門不掩。況蒼岱盈窗,白云虛塹。佐我高談,信君才調耐霜染。     當時風雨正減。四圍青未了,排闥相瞰。眾品堪諧,諸天能濟,羞使韶音空泛。襟懷自檢。待律動丘原,韻舒肝膽。坐起空明,又從天地覽。

 

沁園春·開化根宮佛國重游感興

 

問道相逢,望岱重來,佛言有緣。向根宮佛國,心歸肅穆;古城開化,情與纏綿。千里秋風,四圍山色,待我襟胸共大觀。從容看,是醉根寶塔,醉景名園。     眼前無限江山。便我輩、風騷譜入篇。況浙西形勢,山增其大;座中人物,水定其閑。吳越文章,乾坤氣派,俱在縱橫一掌間。天高處,正一輪紅日,騰起渾圓。




聯之什


醉根山房門樓(二副)

 

其一

 境呈唯一風光,信此處江山,本藏靈性

相見大千法度,數當時人物,多具慧根

 

其二

醉看高山,自四面奔來向此,以成唯一

根生大地,歷千年挺起如斯,因有不群

 

懷玉齋書吧

 

騷客以時來,因有好書為道友

雅章隨處看,豈無佳會可人懷

 

枕山樓門

 

欲憩云端,便借得青山作枕

將生谷上,常迎來紅日當門

 

風雅音樂吧

 

此地是東南佳處

斯文稱吳越風流

 

根雕佛國

 

人到根宮,還自來時探究竟

路尋佛國,更從歸處溯源頭

 

云鶴軒大堂

 

勢出東南,此地見靈山態度

天生吳越,當時有騷客風流

 

根雕五百羅漢

 

保一點初心,再見時依然故我

留十分方便,相逢處究竟成緣

 

通用聯(二副)

 

其一

 云影寂湖心,了然到眼皆參化

鳥聲同梵唄,遽爾當胸是頓開

 

其二

 避俗且朝山里去

有緣都向此中來

 

醉根山房酒店大堂

 

醉乎,當山水之間,誠斯醉矣

根也,宿房閭以內,樂此根哉

 

醉膳坊中餐廳

 

宴樂且相從,坊間山海堪回味

笑談洵可續,座上風云最恰懷

 

鹿鳴廳中餐廳

 

頌鹿鳴之章,此來佳會

聞湯問之樂,又到高山



 

碑廊

 

參破禪關,頓開化境

拂除迷障,漸入通途

 

樂禽園

 

同世俗了然無涉

與自然總是相關

 

醉云閣會議中心(會心樓)

 

江海同盟,因東道真能作主

瑟琴諧調,唯知音最是會心

 

醉根寶塔

 

塔影入波心,塔自高,影自低,看塔同其影猶合,休執迷大千虛相

鶯聲穿柳帶,鶯忽下,聲忽上,聽鶯與其聲未分,且探究一切真如

 

醉心酒廊

 

醉心何用酒

屬意但行杯

 

風雅音樂吧

 

簫應琴鳴,往來客解知音意

風隨雅至,唱答情關之子懷

 

吞云雪茄吧

 

一支且共悠閑,樂來半日親云霧

四海堪同謦欬,興到三更聽雨風

 

醉根天工博物館

 

此地有根魂,便知厚重自尋常開啟

斯人唯本色,始解神奇從腐朽化來

 

慧根居

 

心自勤中積慧

性從德上生根

 

贊徐谷青大師

 

志以無窮開佛國

情因不朽化根宮

 

題根雕

積慧于根,知無用之用

納心入本,得自然而然

 

贈徐谷青大師

 

理水疊山,點綴些異卉奇葩,頓成風景

修身養性,面臨著枯根朽木,漸到空靈

 

觀音百態

 

起浮屠,一層修到七層,俱是化人法度

觀菩薩,百態幻成千態,悉為濟世慈航

 

醉云閣(二副)

 

其一

 高閣云生,胸懷并醉

重巒日起,眼界忽開

 

其二

 春醉雨,夏醉風,秋醉云,冬醉雪,并意醉于根,醉也醉也

東觀江,西觀日,南觀月,北觀山,又心觀以眼,觀夫觀夫

 

醉根山房(八副)

 

其一

 詩意棲居,況多山水相親,真當一醉

塵緣寄放,所喜房閭可宿,不是孤根

 

其二

醉乎根,根乎情,其實一也

行在道,道在本,是無雙哉

 

其三

三宿而歸,仍對山房生眷戀

一朝還至,宜將足跡付殷勤

 

其四

 醉在山房,不論陰晴皆有趣

歸于化境,能安天地豈無真

 

其五

 風景正宜人,適多詩意

山房能待我,最是醉根

 

其六

 去后約重來,根于陶醉

離前邀再聚,體在自然

 

其七

山房于我如家室

詩意鄰居是醉根

 

其八

 一輪紅日,一輪明月,天合四時,地合四方,映照得四圍山色

八面青松,八面蘭房,心連萬里,情連萬種,典藏來萬古濤聲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lishi/20161219/73964.html

文章列表


不含病毒。www.avast.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師兄 的頭像
    大師兄

    IT工程師數位筆記本

    大師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