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博物院90周年華誕
故宮博物院不只辦了“石渠寶笈”特展,在延禧宮西配殿還有:
清淡含蓄——故宮博物院汝窯瓷器展
累世遺珍——故宮博物院和其他文博單位收藏的汝窯瓷器
圖片:北宋汝窯天青釉凸弦紋三足尊
窯址所得——清涼寺汝窯址和張公巷窯址出土的標本和窯具
圖片:北宋汝窯素燒蓮花式盤(修復)
天青余韻——明清景德鎮御器(窯)廠仿汝窯(釉)瓷器
圖片:仿汝釉蟋蟀罐(“大明宣德年制”款)
汝窯位居宋代五大名窯之首。古人形容它如碧峰翠色,有似玉非玉之美。它的盛名與宋徽宗有關。徽宗崇尚道教,推崇自然含蓄、清淡質樸的審美觀點,而汝窯瓷天青色釉的幽玄、靜謐正迎合了這種審美的情趣,徽宗極為推崇。
圖片:北宋 汝窯青瓷橢圓小洗
但汝瓷的成品率極低,加上“汝瓷”的燒造時間推算僅僅只有20-40年,而流傳至今的真品也僅有67件半。
圖片:北宋 汝窯青瓷盤
世人愛極,卻沒有多少人能真正的擁有汝窯瓷。所以最早在元朝的時期就已經有仿制汝窯的記載。到了清代,由于陶瓷燒造,胎、釉工藝水準的提升,汝窯的仿制更是達到了一個空前的時期。這就不得不提到一位癡迷汝瓷的皇帝——乾隆。
圖片:郎世寧繪《乾隆皇帝戎裝大閱圖》
眾所周知,乾隆皇帝嗜古成癖,他不僅醉心于歷代書畫的把玩鑒賞,還十分喜愛宋代瓷器,尤其是汝窯瓷。
圖片:北宋 汝窯青瓷花式溫碗
現藏于臺北故宮的一件紙槌瓶的口部鑲了一圈銅箍。史料上記載,這件紙槌瓶口部有殘,于是乾隆下令用銅將口部包上,以防再次傷到,為此乾隆還曾寫下詩句。而其中“口欲其堅銅以鎖”的意思就是用銅讓這器物的口部變得結實一點兒,不再損壞。
北宋 汝窯粉青奉華紙槌瓶
▼
定州白惡有芒形,特命汝州陶嫩青。
口欲其堅銅以鎖,底完而舊鐵余釘。
圖片:北宋 汝窯粉青奉華紙槌瓶
親力親為仿汝瓷:
可是僅僅只能把玩欣賞那幾件珍貴稀少的宋代汝瓷,并不能讓身居帝王之位的乾隆心滿意足。又鑒于歷代仿制汝窯器并不完美,乾隆登基之后,便下令御窯廠繼續研發仿制。《清宮檔案》就有乾隆二年:“十月十三日……汝釉杏元四方雙管瓶一件……”的記載。
圖片:仿汝釉鳩耳尊(“大清乾隆年制”款)
甚至為了仿制的與真器更加相似,他還親自參與瓷器的生產過程。“大內出樣,薦御窯廠燒制”這樣的記載,在以往仿制宋代瓷器的過程中可是極少見到的,足見乾隆對汝瓷的喜愛。
圖片:仿汝釉雙系魚簍尊(“大清乾隆年制”款)
在汝窯上刻詩傳世的乾隆:
作為一位詩書畫全能的皇帝,他流傳下來的200多首吟詠陶瓷的詩文中,就有不少首詩歌是為汝瓷專門而作。于是除了上面銅箍的汝窯紙槌瓶,在一些館藏的汝窯器物的器底,也能看到許多被刻上御筆詩的汝窯器,甚至不惜雕破汝瓷瓷底的釉面。
北宋 汝窯粉青膽瓶
▼
通體純青纈細紋,用圜旅食古攸聞,
難為兄固有其事,生二精陶實出群。
圖片:北宋 汝窯粉青膽瓶
北宋 汝窯粉青紙槌瓶
▼
陶得純青生二成,果然色質勝難兄,
緣銅試看守口器,書座堪思防意城。
簪朵雅宜名意蕊,稱懷已自息心旌,
足釘薜暴誠何礙,詎以微瑕棄美瓊。
圖片:北宋 汝窯粉青紙槌瓶
北宋 汝窯粉青盤
▼
盤子徑五寸,如規口面圓,
出陶無髺懇,閱世獨完全。
冰裂紋隱約,鐵釘跡屬連,
底心鐫甲字,先得此同然。
圖片:北宋 汝窯粉青盤
可以看出,乾隆皇帝是一位名副其實,且“破壞力”極強的汝瓷 “鐵桿粉絲”。但他刻詩其上的原因,卻與大家認知中的“炫耀存在感”有所差異。
乾隆皇帝雖然摯愛宋瓷,但卻看不上那位將汝瓷推上巔峰的徽宗皇帝,甚至在刻于器物的詩詞里極力諷刺。比如:“設曰葵花喻忠赤,師成輩豈果其人。”這句刻于官窯青瓷葵口洗的詩句,正是借葵口諷刺徽宗昏庸,妄信奸佞,斷送了江山社稷。
另外乾隆皇帝降旨刻詩,是分次交辦清宮專門負責的如意館和懋勤殿處理,而他選擇刻詩的對象大多以宋代官窯、汝窯最多。其實意圖是透過對宋窯的追溯,期待自己在位時所燒造出的瓷器,能如宋代名窯一樣,成為后世追捧效仿的典范。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xingqu/20170111/85096.html
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