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如何了解自己以及孩子的性格,相信每個家長都應該感興趣。都在想著孩子以后是當個科學家、醫生、老師或者其他方面的工作者,我們都在憧憬著美好的未來,也期待著孩子以后能
如何了解自己以及孩子的性格,相信每個家長都應該感興趣。都在想著孩子以后是當個科學家、醫生、老師或者其他方面的工作者,我們都在憧憬著美好的未來,也期待著孩子以后能夠幸福健康的生活著。
我們都知道在不同的環境下,孩子都會產生不同的行為,甚至是不同的想法。那了解這些特征,我們就需要引入心理學的一個概念:人格。
人格也稱個性,這個概念源于希臘語Persona,原來主要是指演員在舞臺上戴的面具,類似于中國京劇中的臉譜,后來心理學借用這個術語用來說明:在人生的大舞臺上,人也會根據社會角色的不同來換面具,這些面具就是人格的外在表現。面具后面還有一個實實在在的真我,即真實的自我,它可能和外在的面具截然不同。
人格定義:是個人在適應環境的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系統的獨特的反應方式,它由個人在其遺傳,環境,成熟,學習等因素交互作用下形成,并具有很大的穩定性。
舉個等公交的例子:如果公交車10分鐘、20分鐘還沒來,有的人就會罵娘:“草,公交天天都要等半天,怎么那么慢!”;有的人則選擇不坐這趟公交了,換乘其他公交;有的人就干脆打個車;有的人就死死的等,等到天荒地老,海枯石爛,不見公交不回頭……同樣等公交,不同人的行為模式不同,背后就是因為每個人都有獨特的人格。
同理,孩子學習也是一樣。同樣一個老師給孩子上課,有的孩子就學的很快,有的就學的慢。老師批評孩子也是如此,語氣稍微重點,有的孩子就受不了很傷心,有的孩子就無所謂,一副放馬過來吧的樣子。下課時,有的孩子很文靜,有的孩子則顯得很活潑。這些不同行為的背后,就說明我們的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每個孩子都有其特有的人格。
而我們有的家長不懂這些,也不了解這些知識,于是我們就會看到家長們就拿自己的孩子跟其他孩子比較:你看看人家的孩子都學習多好,成績有多么棒,再看看你自己的學習成績。或許你不知道,別家的家長還會說,你看人家的孩子多好,嘴多甜,再看你天天就知道在家里,也不出去玩。
人總是這樣奇怪,而父母也總是那么的不滿足,但是你要記住,孩子是獨一無二的,你可能不會從世界上再找一個跟自己孩子一樣的,因為他們都是The one and only!
>>添加微信ID:jtxjy516 學做好爸媽
看文倉www.92to.com網友整理上傳,為您提供最全的知識大全,期待您的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jujia/20161229/79546.html
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