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著力改造提升傳統產業,鞏固汽車、石化、農產品加工“老三樣”支柱產業;另一方面培育新經濟、新業態,打造醫藥健康、裝備制造、建筑、旅游“新四樣”優勢產業。2017年,針對制約振興的結構性問題,吉林省將調結構、轉方式,擼起袖子真抓實干
2016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也是東北振興滾石上山、爬坡過坎的關鍵一年。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國內經濟形勢,吉林省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可喜成績,用事實和數據回擊了“唱衰東北”言論。并在培育振興新動能的同時實現了民生改善,提振了東北振興的士氣和信心。
“吉林用鐵的事實回擊唱衰東北言論,讓我們基層干部感覺深深出了一口氣!”談及過去一年吉林省的經濟社會發展,吉林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九臺區委書記史長友非常振奮。在人大會議的分組討論中,“長春團”的代表紛紛說,經濟發展數據為大家提升了士氣、堅定了信心。2016年,吉林省地區生產總值預計增長6.9%,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預計增長6.3%,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外貿進出口增速3.8%……
“去年吉林的發展讓我們感到很光榮,對吉林未來發展也非常有信心。”政協吉林省第十一屆委員會委員、澳門企業家黃國勝說,吉林省用發展數字說明了唱衰東北是無稽之談,“尤其是外貿出口恢復性增長和比較低的失業率,這在全球經濟范圍內也都是很好的發展數據”。
時任吉林省代省長劉國中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說,過去一年中,吉林省千方百計穩增長,主動對接“國14條”等相關政策,出臺了88條落實意見,著力破解發展難題。同時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推進軟環境建設。在各級政府部門的努力下,2016年吉林省經濟發展質量效益均有所提升。
創新驅動成果描繪轉型升級藍圖
在吉林省政協委員、吉林松花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韓大偉看來,傳統企業轉型升級并不容易,即便他在企業進行的產品結構調整已經開始看到效果。“我從前只做摻混肥,成分就是氮磷鉀。但是去年開始,我們探索在肥料里加入鐵鋅等微量元素,效果就很好。”韓大偉說,今年企業效益增長就要依靠這些“小創新”。
正是這些企業的“小創新”,構成了老工業基地調結構、轉方式的發展動能轉化。針對制約振興的結構性問題,吉林省一方面著力改造提升傳統產業,鞏固汽車、石化、農產品加工“老三樣”支柱產業;另一方面培育新經濟、新業態,打造醫藥健康、裝備制造、建筑、旅游“新四樣”優勢產業。
“老支柱”要做技術改造和經營模式創新。例如新建的一汽-大眾奧迪Q工廠將生產奧迪Q5下一代車型及其衍生車型,計劃年產整車30萬臺,一期將于今年11月投產。“新優勢”產業則力求高端站位。“吉林一號”商業衛星和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時速350公里中國標準動車組,成為老工業基地新工業的“金字招牌”,優勢產業鏈條不斷向高端延伸。
劉國中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說,近年來,吉林省技改投資占工業投資比重達到60%;2016年,吉林省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預計達53.6%,上升了1.7個百分點。
濃厚的振興氛圍為吉林吸引了更多投資。吉林省人大代表、東北工業集團董事長于中赤說,去年公司在美國收購了一家企業,這家企業原本計劃在蘇州的投資現在要放在長春。“蘇州開出的條件無可挑剔,但吉林發展的精神面貌和面對困難時展現出來的狀態非常積極”。
打好國企改革攻堅戰
“進一步深化改革,要著力抓好國企改革。”在2017年吉林省兩會上,國企改革再一次成為與會代表委員們的熱議焦點。
據吉林省政協委員石要武介紹,全國國企占工業比重大約30%,但是東三省所占比重達56%,因為國企占比太大,在經濟發展中轉型慢、適應市場慢、背的包袱重,受計劃經濟影響也太大,因此要加大力度促進國企改革。
“國企改革在現階段的東北太重要了,現在輿論談到東北問題,首談必是國企問題。國企改革搞得怎么樣,直接關乎到外界看我們的體制機制問題有沒有處理好,關乎到我們東北人自己的信心能否樹立起來。”吉林省政協委員、吉林省吉盛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籌備組組長高峰說。
截至2016年10月末,吉林省納入經濟統計的省屬國有企業共有19戶,總資產7166億元,所有者權益1236億元。“吉林省國資國企改革工作起步早、基礎好,雖然面臨經濟下滑的沖擊,但體量仍然較大,只要改革得當,發展空間巨大。” 高峰認為,地方國企的改革絕不能完全照搬央企方案,一定要有地方首創精神。吉林省國企改革最重要的是要找到市場與政府的平衡點。而打好東北國企改革攻堅戰,首先要“走出去”,特別是在思想上要“走出去”,廣納天下英才,積極與市場對接,主動迎接資本市場的考驗。
高峰介紹,吉盛資產公司管理資產總額855億元,是省屬資產規模最大的非金融類國有企業,也是省屬第一家獲得AAA最高主體信用評級的企業,“主動獲取信用評級一方面是為了發行債券做準備,更重要的是要以主動、公開、透明的姿態面對境內外資本市場。”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推進省屬國企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基本完成公司制改革,篩選10戶以上國有企業,開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
“國企改革要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在組建完成幾個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平臺,初步完成資源的重新配置后,要盡快一企一策完善改革方案,今年是全國各省市深入推進國資國企改革元年,市場資源有限、人才有限,競爭會非常激烈,不進則退。”高峰說,優秀的國企就像一個支點,一邊是有限的財政資金和國有資源,一邊是無限的市場和社會資本,通過加固這個支點的信用能力,才能不斷發揮國企在經濟發展中的促進作用。
同奏攻堅曲合力奔小康
今年吉林省兩會一開幕,“脫貧攻堅”就成了熱門話題,吉林省代表圍繞這一主題紛紛建言獻策。
“繼續打好脫貧攻堅戰,實施精準扶貧項目3000個左右,全年減貧20萬人,實現600個貧困村退出,省級貧困縣柳河縣摘帽,長春、吉林、通化基本完成脫貧任務……”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脫貧目標,一直在沈文娟代表的心間縈繞。
如何打贏脫貧攻堅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楊茂義代表進行了深入思考。他說,在邊疆少數民族地區,貧困人員長期封閉,不愿、不敢與外界交流,主動發展意識不強。村子要脫貧,農民要脫貧,一定要喚起貧困戶的精氣神。
“目前,有少數貧困農民對脫貧攻堅認識發生了偏差,認為戴上‘貧困帽’就‘冬暖夏涼’,依賴性越發嚴重,越扶貧反而越想保貧。”楊茂義代表坦言,扶貧不扶志,扶貧的目的就難以達到,即使脫貧,也可能會再度返貧。只有幫助貧困農民摒棄“等、靠、要”的思想,讓他們自己樹立脫貧意愿,肯干、能干、踏實干,才能打贏脫貧攻堅這場戰役。
“當下,脫貧攻堅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展。在推進扶貧工程中,我們既要有熱情似火的干勁,也要有冷靜思考的頭腦。”元永鎮代表說,脫貧攻堅不僅要讓貧困農民“站起來”,而且要讓他們“走得遠”。實現這一目標,必須加大教育扶貧力度,促進教育資源特別是人才資源向貧困地區傾斜。
“脫貧攻堅是個龐大的系統工程,僅靠政府部門‘單兵作戰’顯然不夠,必須廣泛動員各方面力量參與扶貧,形成脫貧攻堅的‘大合唱’。”楊茂義代表認為,扶貧工作推進到今天,要深化社會扶貧合作機制,結合當地的發展特點制定扶�發展方案,變“大水漫灌”為“精準滴灌”。
沒有穩定可靠的富民產業,脫貧致富就是沒有根基的房子,撐不住也長不了。楊茂義代表說,脫貧攻堅必須同農業現代化結合起來,企業將技術、設備、人才和資金匯聚在貧困地區,并與當地建立起“公司+基地+農戶”產業模式,帶動一鄉一鎮貧困群眾脫貧。
百度搜索“看文倉”,專業資料、生活學習,盡在看文倉,您的在線圖書館!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xuexi/20170314/122321.html
文章列表
BloggerAds
- Dec 13 Wed 2017 03:47
吉林省:如何“滾石上山”
文章出處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