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在中醫臨床護理學教學中培養本科護理專業學生中醫臨床思維能力。方法: 采用重組課程教學內容、PBL教學法、案例式教學法、討論式教學法、多媒體教學法等,構建多樣化的課堂教學,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結果: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中醫臨床思維能力。結論:突出培養學生的中醫臨床思維能力是中醫臨床護理學教學的關鍵。
【關鍵詞】中醫臨床護理學;教學方法;培養;中醫臨床思維
【中圖分類號】R248【文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1007-8517(2017)02-0130-03
In the TCM Clinical Nursing Teaching in Cultivating Students Clinical Thinking Ability
WANG JinjinZHANG LinlinGUO YiCHEN Zukun*
Yunnan University of TCM,Kunming 6502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In the TCM clinical nursing teaching to cultivate undergraduate nursing students’ clinical thinking ability. Methods By restructuring teaching content, PBL teaching, case teaching, discussion teaching method, multimedia teaching method and so on, to build a variety of classroom teaching and combine theory with practice.Results cultivate th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TCM clinical thinking ability.Conclusion TCM Clinical nursing teaching is the key to cultivating students’ clinical thinking ability.
Keywords:Clinical Nurs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eaching Methods;Training;Clinical Think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中醫臨床護理具有實踐性強的特點,其教學不僅要讓學生掌握中醫臨床常見病的概念、辨證分型、護理措施,更應培養學生的中醫護理臨床思維能力。中醫臨床護理學是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本科護理專業開設的必修課程、特色課程。筆者在教學中,采用重組課程教學內容、PBL教學法、案例式教學法、討論式教學法、多媒體教學法等,構建多樣化的課堂教學,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教會學生規范辨證,培養學生形成一定的中醫臨床思維能力。現將近幾年的工作經驗總結如下。
1突出培養中醫臨床思維能力的重要性
中醫臨床護理學是中醫藥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在中醫理論指導下,應用整體觀念的理念、辨證施護的方法和傳統的護理技術,對臨床常見病證進行預防、保健、康復、護理的一門學科。中醫理論體系具有抽象、難理解的特點,學生在學習時需要有較強的理解能力和想象力,但有關中醫臨床護理學的課程設置,存在著教學內容豐富,學時少的情況,我院此課程為54學時。為了更好的講解本課程及讓學生能夠充分理解并學會本課程必須要掌握的內容,在教學方式上不能采用傳統的注入式教學法,讓學生在學習時處于被動消極的狀態。應構建多樣化的課堂教學,突出培養學生的中醫臨床思維能力,否則我們培養的學生很難理解中醫護理的實質和精髓,很難將中醫理論運用于護理臨床。
中醫臨床思維是指醫者在臨床診療過程中,應用自己掌握的中醫理論和自身的實踐經驗,在判斷和分析疾病本質、發病規律,制訂治療、預防疾病的原則及處方用藥過程中所表現的思維活動[1]。正確的臨床思維對于醫學理論的實踐應用能起到良好的引導作用,是連接理論與實踐的橋梁。中醫臨床護理思維的特點是整體觀和辨證施護。整體觀是其認識論的基礎,辨證施護則是其臨床實踐的方法論。整體觀念使我們在臨床護理時從整體上進行綜合考慮,以此來把握疾病本質和規律。在護理過程中,將患者視為一個有機整體,不但考慮到疾病本身,同時還要考慮到患者的體質、年齡、情志變化、生活習慣、飲食起居等因素,以及自然、社會諸方面因素。辨證施護是以中醫理論為指導,將望、聞、問、切四診所收集的資料加以分析、綜合、歸納和總結,辨清疾病的性質、病因、部位及邪正關系,并概括、判斷為某種性質的證,在此基礎上確立相應的護理原則和方法,并及時把握證候的變化,隨證修訂護理計劃及措施。因此,護理學專業學生必須掌握中醫臨床護理思維特點,才能正確地對疾病進行診斷、護理,提高臨床綜合應用能力。
2構建中醫臨床思維教學方法
筆者教授中醫臨床護理多年,在教學中采用重組課程教學內容、PBL 教學法、案例式教學法、討論式教學法、多媒體教學法等,構建多樣化的課堂教學,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21重組課程教學內容我院采用的中醫臨床護理學教材,以常見病證為經,以證型為緯,運用護理程序“施護”,教學內容較多,但本課程的學時數有限,因此,重組課程教學內容對該課程極其重要。
首先是對整本教材進行重組,依照臨床分科,教學重點在內科部分。其次是對每一疾病教學內容進行重組,將內科疾病歸為七個系統,即肺系疾病、心系疾病、脾胃疾病、肝膽疾病、腎系疾病、氣血津液疾病、肢體關節經絡疾病。以系統為單元進行講授,每一系統先作概述,簡要回顧該系統疾病的生理病理、主要證候及常見證型,簡述護理要點。每一系統選擇2~3個臨床常見疾病進行詳細講解,其余疾病�學生按教學思路進行自學。每一疾病按概述(包括概念、歷史沿革、討論范圍)、病因病機、診斷及鑒別診斷、辨證施護、健康教育等板塊進行闡述。將辨證施護作為一獨立內容,由辨證要點、一般護理、分型護治構成,保證辨證施護的完整性,強調中醫臨床思維的培養,突出實用性和中醫特色。 通過實踐證明,該重組課程教學內容的方式對《中醫臨床護理學》的教學有很大的幫助,它理清了教學思路,讓學生對所學課程有一個整體的印象,對所學課程內容也了然于心,而且還能掌握應該從哪些方面入手來學習該課程,減輕了學生的學習負擔,培養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讓教學重點放在了對學生中醫臨床思維的培養上。
22PBL教學法以問題為導向的PBL 教學法能夠給學生對問題探討的充分機會,可以促進學生不斷地思考,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精神,培養學生文獻檢索、查閱資料的能力,歸納總結、綜合理解的能力,邏輯推理、口頭表達的能力等,使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學會理論聯系臨床實際,培養中醫臨床思維。在實施過程中,以一個系�y疾病為單位,講授完該系統2~3個重點疾病后,布置課后開放性思考題,一般以該系統未作課堂講授的疾病病例設計問題,讓學生運用所學該系統疾病的特點及中醫護理的規律和特點,針對病例問題進行相關資料查詢、思考。然后以宿舍為單位進行討論,形成相對統一的意見,可有不同看法。下次課時各小組派代表發言,充分展開組間討論;教師進行啟發和引導,控制討論節奏;做出初步判斷,擬出臨時診斷。教師再提供相關的體檢及實驗室資料,學生再分組進行分析討論,做出診斷及護理措施。教師再進行展示、總結。該教學方法的實施過程,從教師準備資料開始,教師就要結合提綱、病例去查閱大量的文獻資料,設計出相關作業;而同學也要查閱大量的文獻資料,積極與同學交流溝通,同心協力得出最佳結論。這樣的學習,花在前期準備工作上的時間精力大大多于普通的課堂學習,因此不但培養了學生們主動學習的自覺性,使學生獲得扎實的理論知識,起到理論聯系實際的作用,學會正確的中醫臨床思維方法。同時,對教師自身的素質和教學技巧的提高亦有重要意義。
23案例式教學法案例式教學法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培養其中醫臨床思維能力及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培養學習的興趣,使學生能對所學內容有較深印象。在教學中,筆者在進行每個疾病的講解前,均會先導入一個該疾病的典型病案,并提出一些相關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進入該疾病的學習。講授該疾病后,再重新回顧導入的典型病案,請學生回答該病案的診斷、護治原則,護理措施,并對答案進行評價,指出存在的問題、指導正確的中醫臨床思維。選擇的病案要符合教學目的,與教學內容密切結合,具有典型癥狀及體征,便于學生直觀、形象地學習相關知識。案例式教學法剛應用時,因學生不熟悉、不適應,在病案的描述上要按照主訴、現病史、體征、輔助檢查的格式來排列。隨著教學的進展,病案的描述方式則應貼近臨床實際,按患者的敘述方式來描述病案,以可以培養學生學會自己采集病例資料及綜合分析的能力。
24討論式教學法病例討論是醫療護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通過不同病例的探討,學生加深對疾病發生、發展及治療護理的認識,從更深層次掌握疾病的正確診治過程,訓練學生的中醫臨床思維能力、綜合分析能力和實際工作能力[2]。討論式教學法通常在教學進行到一個階段時進行,根據教學大綱及教學進程的安排,整個教學過程中會安排4次討論課,一般情況下以兩個系統疾病為一個單元,每講解完兩個系統疾病后,會結合案例式教學方式,給出4~6個關于該兩個系統的典型病案,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分析。首先將學生以8~10人為一組進行分組,請學生在1個小時內就4~6個典型病案進行小組內討論,大家各抒己見,集中眾人的智慧,對病案作出診斷(包括西醫診斷、中醫診斷及證型)、護治原則,護理措施。然后隨機請各小組1~2名同學進行回答,最后根據學生的討論結果進行總結及評價。該教學方式同樣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并使學生在討論中集思廣益,學到書本中學不到的知識,增強學生學習《中醫臨床護理學》的興趣,培養中醫臨床思維能力。同時,討論式教學法還有利于學生表達能力、心理素質、溝通能力的提高。
25充分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利用多媒體教學,教師可以制作出圖文并茂的幻燈片或播放相關影碟,可以使教學內容更直觀、形象化,有利于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降低學習難度,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同時,還可避免由于教師長時間單純的理論講授造成學生的疲勞,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比如在講解疾病各證型時,不同的證型有不同的癥狀、體征,單純的文字描述會顯得很空洞,學生難以想象出該證的癥狀、體征,而且不同的學生對同一癥狀、體征的描述會產生不同的想象。利用多媒體可以插入癥狀、體征的典型圖片,形象、生動,貼近臨床,有助于中醫臨床思維能力的培養。如一張鼓脹病人的圖片,可使學生深刻地認識“腹脹如鼓,膚色蒼黃,腹皮青筋暴露”的表現,有利于學生對鼓脹病的理解和掌握。
3不斷創新中醫臨床護理學教學方法
在護理學專業學生中加強中醫臨床思維能力的培養,是一個系統工程。在中醫臨床護理學教學中要不斷創新、改進教學方法,突出培養學生中醫臨床思維能力及良好的思維習慣。而且,還應積極協助各中醫臨床教學醫院進行中醫護理臨床實踐基地的建設,提高臨床帶教能力,規范臨床實踐教學,積極引導學生到中醫院參加臨床見實習 [3],以鞏固和提高學生的中醫臨床思維能力,培養學生中醫臨床護理工作能力。
中醫護理學作為中醫學的一門重要學科,已逐漸成熟與發展,中醫護理學的整體護理觀、辨證施護觀和在預防疾病、養生保健等方面的優勢越來越顯示出其獨特的魅力,逐漸為國內和國際醫學界所理解、重視、研究并采用[4]。中醫護理教育者必須肩負起歷史賦予的重任,著力中醫護理教學方法的研究,加強對護理專業學生中醫臨床思維能力、中醫護理操作技能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提高護理隊伍的知識層次和人員素質,為我國護理事業及中醫護理事業的發展提供人才保證。
參考文獻
[1]顏乾麟.關于中醫臨床思維的思考[J].同濟大學學報(醫學版),2010,31(5):1-2.
[2] 金桂蘭,汪悅,孫麗霞,等.醫學生中醫臨床思維能力現狀與培養對策[J]. 中國醫藥導報,2011,35(8):123-124.
[3] 郭紅,李艷琳,韓麗沙.對我國中醫高等護理教育的SWOT分析[J].中華護理教育,2013,10(2):87-89.
[4] 施學麗,郭超峰. 論中醫護理專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3,11(1):117-118.
(編輯:穆麗華)
百度搜索“看文倉”,專業資料、生活學習,盡在看文倉,您的在線圖書館!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xuexi/20170315/123073.html
文章列表
BloggerAds
- Dec 13 Wed 2017 03:46
中醫臨床護理學教學中突出培養學生中醫臨床思維能力初探
文章出處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