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墨上印稿
銅印材上印稿,比石材難很多。一般先寫紙上反拓上稿的方式,銅印很不容易做到清晰。有個小撇步:印面不能太細緻光滑,用#240水砂紙乾磨(不加水),不能沾到手汗。上稿沾水要很少很少,墨要很濃很濃,大概這樣。這裡補充說明一點,寫紙反拓時,磨墨是基本常識。最好用新製的墨條現磨,取其膠稍重,具有黏性。老墨舊墨膠性已退,寫字很好,但反拓上稿很糟,會糊掉。所以,不是老的都好,要找適合的才好。^_^
毛筆上稿:
這樣上稿最清晰,也最省事,不必準備一堆有的沒的工具器材。描個大概的樣子就行,之后看刻工和美感,成竹在胸,印稿只是參考位置而已。
印床刻刀及杠桿:
許多篆刻家都直接把印材握在手裡,拿刀就刻,石花崩落,沙沙有聲,好帥呀!換成刻銅印,小弟在此強烈建議:「千.萬.不.要.耍.帥!」還是用印床安全,安全才是唯一的路,別跟自己過不去,弄得傷痕累累,血染江河,切記切記!槓桿是用來當作刻刀的支點,便于施力挖肉。不用槓桿也可以,但危險指數直線上昇,即使平常有練指力腕力,也要小心。徐老師用的槓桿是一枝黑檀木的筷子,配上一個黃楊木(?)的把手,一看就是專家風范,但我用起來很吃力。我用的是一把小剉刀,把它前面包了護布比較好握,用它裹橡膠的柄當槓桿。依個人需求調整,適手又安全就好。
銅印的刻制
刻製一:
刀架在杠桿上,大約和印面呈60度角(說不準),插進印面裡,然后向前移動槓桿,刀子跟著前進。刻刀是側鋒入石的,才有辦法「削」出理想的線條,肉才挖得動。正鋒只能切線,肉挖不起來。請注意,此時印面和印床在同一平面上,這是施力的關鍵。徐老師用一塊中間有洞的薄木板墊在印床上,這樣印面可以夾高一點,印鈕就不會磨擦到桌面,造成刮損。因人而異,因時置宜。
刻製二:
仔細看,這裡刻銅是用「削」的方式,而不是「鑿」的。力量的分配方面,左手槓桿是向前的力量,右手刻刀是向下的力量,兩者搭配才能挖得動,要練習才能理解,說不明白的。
刻製三:
削起來的銅屑像雜草一樣卷起來。不需用吹的,因為吹不動。用手指撥也撥不乾淨,一不小心還會刺進手指,當場受傷。要用刀鋒去轉,把它切斷,然后輕輕撥開就乾淨了。一樣要小心。
刻製四(錯誤示范):
入刀角度太大,切不動也走不遠;角度太小,會滑刀,非常危險。適當的角度才省力有效率,但必須自己揣摩,說不明白。
打印泥試鈐:
水溝挖好,先打印泥試鈐。我的印泥是自己混合調的,色調不像美麗那麼紅艷,自己喜歡,好用就好。
試鈐:看看水溝有沒有挖錯,挖錯要重來,非常麻煩。所以刻銅印一定要專心,更要小心。
修線條一:把水溝加粗,肉挖得更深一點。
修線條二:這時候可以不用槓桿了,因為有先前的刻痕作為施力點,再加上刻刀非常鋒利,可以直接削,但仍要小心,切記切記。
剷筋:大致刻好后,字口及轉角處會有行刀切不乾淨的「筋」(這名字我自己取的)。要把刀平抵印面,向前輕推,把筋削掉。注意力量不能太大,削得太用力會傷到線條。
修邊角:把邊角修圓,也可以不修,看個人喜好或印風需求。我喜歡漢印渾穆圓融的形式,所以修一下。印材可以突出印床一些,比較不會削到印床。
再試鈐:看看效果,不滿意再繼續修。
百度搜索“就愛閱讀”,專業資料,生活學習,盡在就愛閱讀網92to.com,您的在線圖書館!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xingqu/20161213/69135.html
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