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古典君
人間十樂,樂不盡人生,其樂融融!
人間十樂 其樂融融(資料圖 圖源網絡)
天倫之樂
親情,是世間最牢固也最美的感情。因為不論是友情,或是愛情,最終都將轉化為更為牢固的親情。
天倫之樂出自于李白《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中的“會桃花之芳園,序天倫之樂事”。倫:人與人的關系。因為中國人受儒家文化的影響,所以很重視家庭和天倫之樂。男耕女織,你耕田來我織布,我挑水來你澆園,嬌妻愛子,高堂在上,是傳統中國的生活畫面。
天倫之樂,可以是孟郊的“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的長長牽掛;也是王維“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深沉感嘆;是蘇軾“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美好祝愿,也是辛棄疾“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的幸福場面……
天倫之樂(資料圖 圖源網絡)
知足常樂
知足常樂,不是懶惰、平庸,而是一種坦然、從容、平和的心態。
宋代慧開禪師有一首詩:“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這首詩說的是只要心中不計較、不分別,以知足心和平常心過活,就是“日日是好日”,也就是通常說的知足常樂。
有一個民間故事:
胡九韶,明朝金溪人。他的家境很貧困,一面教書,一面努力耕作,僅僅可以衣食溫飽。每天黃昏時,胡九韶都要到門口焚香,向天拜九拜,感謝上天賜給他一天的清福。
妻子笑他說:“我們一天三餐都是菜粥,怎么談得上是清福?”胡九韶說:“我首先很慶幸生在太平盛世,沒有戰爭兵禍。又慶幸我們全家人都能有飯吃,有衣穿,不至于挨餓受凍。第三慶幸的是家里床上沒有病人,監獄中沒有囚犯,這不是清福是甚么?
是啊,人生是在苦難中成長的,想想生命中還有很多比我們更不如意的人,就不會有那么多煩惱了。有的人一生疾病纏身,還有的人一生都看不見光明;我們能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應該感到知足和幸福。
知足常樂(資料圖 圖源網絡)
山水之樂
稚趣之樂,置身山水,以好奇之心探究所見之景。
旅游,絕對是人生一大樂事之一。孔子曰:“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于水的清澈奔涌中,繾綣瀟灑博愛之情;仁者于山的巍峨綿延中,高揚積蓄仁愛之心。
積山而高,積水而長,望山高昂胸中之志,望水亮麗心中之魂。樂山者人心不老,樂水者人情不衰。
“登泰山而小天下”是一種博大的胸懷。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是一種不為五斗米折腰的超物外情懷。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是一種清幽明凈的心靈唱和。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一種對未來生活的向往與執著。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是一種對燃起生命之火的贊美。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是一種對友情的真摯歌頌。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是一種對英雄人物的敬仰與感嘆。
山水之樂,雖山無言,水無語,但山有志,水有情。
望山,山之巍峨不是迷茫,是向往,是信念,是人的脊梁。望水,水的悠長不是流逝,是鐘情,是奔涌,是情的深沉。
山水之樂(資料圖 圖源網絡)
學習之樂
學習是能得到快樂的,知識是社會的寶貴財富,是人們的精神食糧。多看書、常讀報,既增見識長才干,又驅寂寞益身心。活到老,學到老。
每個人都有心情浮躁的時候,在這個時候可以選擇去讀書,選擇一本好書,努力讓自己靜下心來,耐心的讀,一直讀到心情不再浮躁,得到安寧。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xinli/20170114/87602.html
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