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藍提問:
葉梓老師,請問5D3級別的機器在低ISO(感光度)情況下,暗部也會有明顯噪點,這是否正常?怎樣避免?是否可以采取“向右過曝”法?謝謝啦!
在高光比環境中搶拍時應“寧欠勿過”曝光(葉梓攝影)
葉梓老師回答:
先糾正一下深藍同學的問題,我們一般稱之為“向右曝光”而不是“向右過曝”,在某些情況下是可以采用這樣的方法的,至于什么時候可以采用“向右曝光”,我來解釋一下。
首先解釋一下這兩個詞的含義。第一個詞叫“寧欠勿過”,它是指曝光的時候盡量拍的暗一點,寧愿有曝光不足的部分也不要有曝光過度,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我們的膠片和現在的數碼相機的數碼感光元件在拍攝的畫面比較偏暗的時候,雖然暗部看上去暗部曝光不足了,但實際上還是能在后期中把它調出很多的細節回來。但是如果你的曝光已經過度了,天空已經變成純白一片了,它里面的細節就會丟失很多,而且可能在后期處理中根本就救不回來了。不管是膠片里的負片還是數碼的感光元件,他們都有這樣的特性,就是暗部細節可以被拉回來很多但是曝光過度的部分是完全無救的。基于這個基本的特性,我們在高對比度需要搶拍的時候,會“寧欠勿過”,寧愿曝光不足也不曝光過度。就像上面第一張照片的范例,這是在布達佩斯橋梁底下的一個小隧道里拍攝的。墻體非常非常暗,但是遠處的天空又非常非常的亮,同時我又需要搶拍到這個瞬間。為了避免出現曝光過度的天空,避免丟失亮部的細節,我會盡量的讓畫面暗一點。就像你們看到的范例照片,拍出來是左邊這樣非常暗的場景,在后期中可以把它大量的調亮變成右半邊的結果。拍攝的口訣是:先拍暗,再調亮。
我們采用“寧欠勿過”的曝光方法可能還有另外一種原因,因為現在我們都習慣用電子顯示屏來看照片。在顯示屏上暗一點的這些純黑的部分我們肉眼看上去并不會感覺很不舒服,因為現實生活中我們也經常會遇到看不清的黑色部分。但是我們卻很不喜歡很刺眼的情況,如果畫面中有些部分已經變成純白一片,非常耀眼、非常刺眼的話,眼睛會覺得不舒服。所以有時候寧愿讓畫面中出現一些曝光不足,也不太希望它出現曝光過度。
當“寧欠勿過”這個口訣已經被很多人都知道并且運用的時候,突然即有人跳出來說應該“向右曝光”。“向右曝光”的意思就是直方圖盡量偏右一些,也就是說拍出來的照片盡量亮一些,然后在后期處理中再把它調暗一些,這跟我們說的“寧欠勿過”完全就是唱反調,那到底誰對誰錯呢?其實誰都沒有錯!
在低光比環境中慢拍時應“向右曝光”(葉梓攝影)
“向右曝光”指的是在拍攝場景的對比度本身就不太大的情況下,在不太容易出現曝光過度也不太容易有曝光不足的情況下,曝光的時候盡可能的亮一點,但是要看好直方圖,千萬不要變成過度了。你要盡量亮,但不能完全曝光過度!這有什么好處呢?一來沒有完全的曝光過度就沒有丟失亮部細節。二來整個畫面已經盡量曝光的亮一點了,那就意味著曝光時就沒有了暗部,或者暗部沒有那么暗了。為什么我們那么不喜歡在拍攝時拍出暗部來呢?因為確實就像深藍同學所觀察的那樣,即使是在低感光度的情況下,我們拍攝照片的暗部依然會畫質比較差,有比較明顯的噪點。所以在拍照時盡量拍的暗一些就消滅了暗部,整個畫面的平均畫質也就大大提高了。原本那些比較暗的地方也不再有明顯的噪點。在后期處理中我們再把整個畫面調暗到一個正常的水平,就可以有更好的畫質體現。這就是“向右曝光”的基本原理。我再次強調,它只適用于那些對比度不太強光比不太強的畫面,并且可以允許你慢慢的看直方圖,慢慢的調整曝光、慢慢的拍攝的場景。它并不適用于畫面對比度高的,需要搶拍的場景。
據我所知“寧欠勿過”和“向右曝光”這兩派的攝影愛好者已經爭吵了很久了,我想到此可以休戰了,因為雙方都沒有錯,只是需要運用在不同的情況。借此機會我還是想對大家說一句,藝術里面其實沒有什么絕對的原則,下次大家再在網上或書上看到這樣的介紹的時候,請記得自己思考一下,多想一想,不要輕信、盲信,辯證的看待問題。
注:以上文字由小編整理自葉梓老師錄制的語音。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xingqu/20170112/86225.html
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