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證是一個人身份的象征,是區別你不同于他人的憑證。可是在日本有一個奇怪的現象——日本人沒有身份證。
美國公民雖然沒有身份證但是他們有一個社會保障卡號,這個社保號不僅適用于所有的服務項目,也是美國政府部門鑒別公民身份的最重要依據。憑著這個社保號,該社保號持有者可以走遍美國,而不需要辦理各種居住證等證件。
而在日本,甚至沒有身份證制度,那他們是如何通緝逃跑的犯人呢?他們的生活會不會變得沒有秩序呢?
日本人一般用駕照、國民健康保險、護照、學生證、教師證等證件來做身份證明,但沒有統一的身份證制度,因此日本人很少有人能記住自己的身份證明號碼。如果要在網絡上申請銀行卡等需要身份認證的東西時,他們就只需要把駕照、健康保險證等的復印件寄到銀行;在窗口辦理的時候出示原件就好,所以日本人一般是會隨身攜帶保險證或者駕照。
事實上二戰后,日本多屆內閣都曾努力推進實施身份證制度,但都在日本民眾的強烈反對中作罷。日本人對于身份證有著非常強烈的警惕感和抗拒感,這源于日本人對戰爭的痛苦記憶。
在二戰結束的前兩年,日本民眾不僅要勒緊褲帶省下錢糧給前線的日軍供給,還要在美國對日本的大小空襲中生活。當時的日本政府規定,不論男女老少都要用毛筆將自己的住址、姓名、出生年月日、血型、所屬單位等多項信息寫在一塊白布上,然后將這塊白布縫到外衣左胸前的明顯位置。出門時一定要穿縫有這塊白布的服裝。這塊白布遠看起來,和現在的身份證很像。
這塊白布在戰時有著非常實際的作用:一是憑此白布去領取政府給每個人配給的口糧;二是防間諜;三是日本人最忌諱的,在美軍空襲中被炸傷或炸死,白布上的信息可以幫助搶救或者認尸領尸。
戰爭給日本老百姓留下巨大創傷,所以,戰后日本社會將身份證制度視為“國民總背番號制”,人們認為,國家政府通過“人人一個番號”的方式掌握民眾所有信息,從而有機會“惡用”到征兵、用民眾資產償還國家債務等。這也是二戰后很多屆內閣推行身份證制度最后不了了之的原因。
日本的身份證制度也是艱巨的系統工程,多年來,有各種輿論,莫衷一是。過去幾屆政權均欲大力推進,有所作為,終因反對聲浪巨大而罷手。
那么,市民沒有身份證,政府靠什么管理人口?答案是住民登錄制度。顧名思義,即國家隨時掌握全體國民的住址信息,對之實行管理的制度。每個居民有一張住民票,由地方政府保管,居民住址變更時,有義務向所在地政府機構申報變更內容。此制度于1952年投入實施,直到現在。
而如今的安倍政府下決心要實施身份證制度。為了消除民眾的警戒,安倍政府還專門給身份證取了個洋氣的名字,叫做“Mynumbercard”(我的號碼卡),力圖消解民眾的二戰痛苦記憶。日本政府還制作了一只手持數字“1”的萌兔吉祥物,以軟化身份證制度給人的殘酷印象。據悉,日本政府打算今年10月通知每位日本國民自己的身份證號,明年1月開始正式啟用身份證。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xinwen/20161123/59466.html
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