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


提起我國上古的武器,首先會想到干戈,商代金文的形象字中就有一手持戈、一手持干(干就是盾)的人物,代表當時用常規武器武裝起來的士兵(圖一)。

  這種銃由于子銃裝藥量小,母銃口徑不大,威力有限。鳥銃是明代對火繩槍和燧發槍的統稱。鳥銃的槍管較長,口徑較小,發射圓鉛彈,射程較遠。并設有準星和照門,可以瞄準后再發射。但發射時要經過裝藥、搗實、裝鉛彈、搗實鉛彈、開火門蓋、下引火藥等一系列程序。所以作戰時要分組輪流裝填舉放。鳥銃傳入后經我國仿制改進,性能有所提高,成為裝備明清軍隊的主要輕型火器之一。紅夷炮于明末引入我國。天啟元年、二年(1621—1622年)明朝先后從澳門買了這種大炮,為葡人從在澳門附近擱淺的英艦下拆下的,是英國在16世紀后期生產的大型前裝滑膛炮。這種炮口徑大、管壁厚、管身長,是當時火力最強的炮。天啟六年(1626年)努爾哈赤攻打寧遠(今遼寧興城),被袁崇煥用紅夷炮擊傷,終于不治。當時明與后金都大力仿造這種炮,并給予各種“將軍”的封號。過去的故宮端門和午門之間擺著兩尊這種炮,炮上刻的文字和鑄的圖案已模糊不清。國家博物館藏有此炮未剝蝕前的舊拓片,文為“天啟二年總督兩廣軍門胡題解紅夷鐵銃二十二門”,證明它們就是最初引進的那批炮的實物。清人諱“夷”,將它改稱為“紅衣炮”。(圖文自《古兵探觀》)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shehui/20161027/2626.html

文章列表


不含病毒。www.avast.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師兄 的頭像
    大師兄

    IT工程師數位筆記本

    大師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