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

內容提要:班級體是學生學習、生活的主要場所。1個班級的學風、學習氛圍好壞是班級優劣的主要標志,它將直接影響到班上每個學生的成長。好的學習氛圍,能促進學生集體上進,健康成才;反之,則會導致淡化學習觀念,消磨學習意志,內心空虛浮躁,旁逸邪出在所難免!

關鍵詞:學風、班風、班級學習氛圍學生成長

班級體是學生學習、生活的主要場所。1個班級的學風、學習氛圍好壞是班級優劣的主要標志,它將直接影響到班上每個學生的成長。好的學習氛圍,能促進學生集體上進,健康成才;反之,則會導致淡化學習觀念,消磨學習意志,內心空虛浮躁,旁逸邪出在所難免!

而且,在我看來,班主任工作盡管十分繁瑣,但概括起來主要只有2類:學生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這兩者實際上又是相互聯系,互為因果,相輔相成的。其中,學習是各項工作的“龍頭”。班主任只要把學生的興趣、精力引導到了學習上,其他各項工作也就迎刃而解了,否則,將事倍功半,費力不討好。因此,作為1個明智、負責的班主任,一定是要花大力氣抓班上的學習,抓學風建設,“以學風促班風”;同時,不斷地修正、逐步嚴格要求學生的行為習慣,按照“以學風,促班風;又以班風,促學風”,使學風、班風相互促進,良性循環的思路來治理班級體,以保障班級每個成員的健康發展,并使班主任工作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高度重視學風建設,把它作為班務工作的重心,這是每個班主任不可推卸的責任和明智的抉擇。那么,工作中應怎樣展開學習教育,怎樣營造班級的學習氛圍呢?據我所知這是許多人深感“頭痛”的問題。我曾經接手的二OO三屆四班等,也曾是厭學十分嚴重的班級體,經過努力大都轉變成了1個個學風濃郁,紀律良好,各科成績年級領先的優秀班級。現結合我個人多年的實踐經念,就此談點看法:

一、要以一顆慈愛之心,平和、寬容、耐心地面對學生,走進他們的心靈,弄清癥結所在。

面對學生的整體厭學,精神空虛、行為浮躁,許多人是難以保持“平和”心態的。因為“升學率”、“合格率”、“鞏固率”像幾大枷鎖套在當今教師的脖子上,的確形勢逼人!然而,此刻,教師是絕對不能急躁冒進,甚而急功近利,對學生實施高壓、強制手段的。教師應以一顆慈愛之心,平和、寬容地面對它們,走進他們的心靈,摸清癥結,再對癥下藥。因為,高壓、強制的教育手段既不利于現在及未來公民社會的建設,不利于學生公民意識,自主、獨立人格的培養和形成,有悖于1個教育者的良知和社會職責。而且,事實證明,即便是對目前現實的班務工作,如此教育也只會導致“煮夾生飯”的現象,甚至適得其反,更加重學生的厭學情結!而只有慈愛、平和,耐心、寬容地面對他們,和他們作朋友,才能取得他們的理解和信任,了解到他們的真實想法,從而弄清癥結所在。何況,眾所周知,學生并非生下來就“不好”,這現在所以“不好”,“個中”定有原因。而這“現在的不好”就足以說明他們是曾經教育的可憐的犧牲品,面對1個個的他們,應引起我們教育工作者的同情和反思!

二、要講究方法,對癥下藥。

以二OO三屆四班為例,曾經我深入調查分析,發現導致該班學生剛進中學就表現出嚴重的厭學情緒的原因主要有這樣幾點:

1、小學階段,他們曾經換了五次班主任,普遍學習、紀律觀念淡薄,行為習慣差,缺乏遠大的理想和追求。

2、小學時他們先后經歷了純傳統的應試教育和五年級后的“減負”2個階段。前者早已撲滅了他們“求知的火焰”,后者又使他們找到了“不學習的借口”。

3、“盼望已久,滿懷希望’’的初中生活又是那么的沉悶,單調乏味。許多老師的教學理念、態度、方法,與過去沒什么兩樣,學生所謂“只喜歡某人某科”,對其他科目普遍缺乏興趣——對初中生活感到失望!

針對這種情況,結合教育學、心理學理論,我決定按“激發學習興趣、樹立學習理念——指導學習方法——磨礪學習意志”的步驟來展開對學生的學習教育,營造班級學習氛圍。具體作法是:

第一、進1步改進、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學方法。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和教育教學藝術魅力來深深打動,并牢牢地吸引住學生,使之更加“親其師,信其道”,從而,更加增強教育效果。

第二、對學生進行生命價值、人生理想教育和社會生活、社會責任感的教育,以激發學習興趣,增強學習動力,明確學習目標,樹立學習理念。

一方面,我引導學生體念、認識自己能夠作為人類——宇宙中1種高智慧的生命而來到這個世界上其機率是多么的低,擁有今生,自己是多么的幸運!而生命又只有這唯一的一次,今生是過一天,就少了一天,一旦失去了就不能再來,人生是多么的珍貴!由此出發,激發并培養學生作為“人”的自豪感和責任意識,引導學生“不能白走這一招”,要珍惜此生,努力學習,增長才干,樹立遠大的人生理想,最大限度地實現自己人生的價值。

人是社會性靈長動物,人不但要與自己,還要與他人、與社會相處。初中學生,大多剛從天真爛漫的蒙昧童年走出而開始步入觀察、思考社會、人生,世界觀、人生觀正在形成的關鍵時期。如何正確認識自己、他人與社會及如何正確處理與自己、他人、社會的關系是他們正在思考和普遍困惑的問題。這一時期如果引導好了,不僅能對其現在的學習產生極大影響,而且將影響其終生的成長和發展。因此,作為1個對學生有憐愛之心,有人文關懷,對社會有責任感的班主任,定不會忽視初中學生的這一年齡及身心特點而注重并強化對其認識自己、他人及社會的教育。以幫助學生及時排除或減輕身心不必要的煩惱和負擔,學會正確面對自己,悅納自己,保持積極樂觀,開放包容的心態,與他人和諧相處,并樹立崇高遠大的社會理想,勇于擔當社會責任。因此,我不僅給他們講關于生命、人生及社會的各種知識和道理,還常常以古今中外一些名人的實例來引導他們思考、認識人生的意義和價值,促其形成積極健康的人生理念和崇高遠大的社會理想,并結合現代社會歷史發展的要求,有意識的培養其作為現代及未來社會公民的民主權利意識和社會責任意識。以此,既幫助學生輕松快樂的面對學習和生活,提高了學習的興趣和效率,又讓他們明白了“學習是學生的天職”,樹立了學生學習的社會責任意識和使命意識。

就愛閱讀 www.92to.com歡迎您轉載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xuexi/20161027/12873.html

文章列表


不含病毒。www.avast.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師兄 的頭像
    大師兄

    IT工程師數位筆記本

    大師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