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

在中國山水畫創作這塊藝術園地里,無數有識之士志存高遠、身體力行,為繼承弘揚傳統的中國畫藝術傾注了自己的熱情,并且成果豐碩。葉紅兄就是其中表現尤為突出的一位。他自幼習畫,早年專注于素描、色彩,人物、花鳥等工筆類基礎扎實,且自具格調。古語有言:“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最終他選擇了專攻中國山水畫,并自成品格風骨。

  一、秉承天賦,源于勤奮
  1958年,葉紅兄在重慶出生,其祖籍安徽巢湖,現系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館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四川省美術家協會理事、山水畫藝委會委員,四川當代國畫研究院副院長。
  葉紅兄自幼就喜愛繪畫。他下鄉當過知青,進廠當過工人,干過宣傳工作,修過大馬路,沿街叫賣過雪糕,做過繪畫學徒工。他曾夢想自己將來能成為一名畫家,但因雙親都是普通工人,與繪畫藝術界沒有任何接觸,也不認識藝術界的人士,那時的他就只能憑自己的繪畫秉性與天賦,純粹在那兒自娛自樂地“瞎畫”。不過,就是這種天然去雕飾的“瞎畫”,激活和膨脹了他的繪畫藝術細胞,讓他從此與國畫藝術結下了終生的不解之緣。
  還處于幼時的姚葉紅,不管何時何地,只要一有空閑,就拿起畫筆,自覺地到房前屋后、路邊水旁去描山畫水,不分寒來暑往,任情自然,周而復始,從未間斷。中學畢業后的葉紅兄在陳恒先生的引薦下進入成都詩婢家學習,畫了數年的扇子。雖然表面看是臨摹歷朝歷代的各種傳世名畫,但通過悉心的臨摹和潛心的領悟,給有心的葉紅兄奠定了堅實的傳統繪畫技法基礎,從而也幫助他提高了對中國繪畫藝術的認識和理解。
  當“讀書無用”的時代結束后,他報考高等美術院校失利,心里十分憋屈。但他深信,文憑不代表水平,只要自己勤奮努力,將來一定有讓自己作品展示、說話的機會。為此,他更加堅定了自己走好繪畫藝術道路的決心與信心。特別是當他結束知青生活從鄉下返城當上了一名普通工人后,從此有了固定收入,每日只要手中無工作可忙,就會拿起畫筆習畫,把別人進舞廳、泡酒吧、喝咖啡、打麻將的時間全用于學習繪畫藝術。功夫不負有心人。他通過自己長期的努力,作品終于開始在各有關報刊雜志上陸續發表,從而成了工廠里的“名人”。他感覺到似乎離圓兒時畫家夢的距離已經近了一些。
  在巴山蜀水這方寶地上,曾孕育出一批在中國畫領域卓有建樹和影響的藝術家。張大千、齊白石、黃賓虹、石魯、陳子莊、馮建吾、吳一峰、李瓊久、岑學恭、黃純堯、龍國屏、趙蘊玉、王永年、羅巨白等,都在這塊神奇的土地上得到了滋潤,創作出的作品也頗受推崇和藏家喜愛。但要想很好地表現巴蜀大地的文化厚度、質感與神奇,卻并非易事。葉紅兄說,他生于斯、長于斯。他畫巴蜀大地,并沒有想太多,也沒有什么套路,就是把自己所看、所想和對巴蜀大地之情融匯其中,借助老師講授的傳統的水墨山水畫技法,秉承學傳統、接地氣、創新意的宗旨,筆下完成的作品就自然是傳統技法、地域特色與現代理念的交融結晶。他把勾、皴、點、染,潑墨、破墨、干墨、濕墨等最傳統的筆墨技法融會于筆端,或根據需要把它們予以重新組合,再注入時代的審美要素,變成自己的繪畫語言,從而把對巴山蜀水的那種獨特感受充分地表現出來。尤其是他獨創的皴法,運筆、用墨與水、色巧妙融合,刻畫精微,已臻仙境。葉紅兄的水墨山水畫有很強的表現力,格局開闊,氣象宏大,意境深邃,質感厚重,刻畫細膩,將巴蜀大地的獨特風貌和肌理表達得恰到好處,逐漸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并得到美術界的認可。在“三峽畫派”的創建過程中,葉紅兄和其他師兄弟一起,在恩師岑老的指導下,積極而全身心地投入,探索水墨與巴蜀大地的有機結合的表現形式。所以說,葉紅兄的畫是既講筆墨,又講丘壑,展現出了他自己的一個表現巴蜀大地風土民俗的具有創造性的視角景觀效果,格外顯得別開生面。
  二、轉益多師,法于自然
  葉紅兄自踏上繪畫藝術之路后,就積極多方拜訪畫壇名家名師陳恒、白志忠、岑學恭等先生。17歲時,他開始師從著名花鳥畫家陳恒學習工筆人物、花鳥,同時跟隨白志忠先生學習素描、色彩。1983年,25歲的葉紅兄轉益多師,有幸成為岑學恭、趙蘊玉等蜀中名家執教的四川民革中山學校開設的中國畫培訓班學員,這是他平生第一次真正接受正規而系統的中國畫教育。因先前有相當扎實的工筆花鳥畫基礎,雖進學習班是初習山水,但岑老見他悟性很高,對他心生了幾分喜悅。三年的培訓班結束后,岑老主動邀請他到家中,納為門下弟子予以親授。從此,葉紅兄常常跟隨岑老到三峽地區和全國名山大川寫生,開闊視野,搜集了大量的寫生畫稿,為日后創作積累了大量的素材。經過認真的學習、精心的參悟后,葉紅兄堅實、雄厚了自己的筆墨功力。可以說,在他四十來年的繪畫生涯中,他筆不離手,焚膏繼晷,其作品多次參加省、市及全國美展并獲獎,且積極投身到省內外藝術交流活動中,受到當代藝術界的廣泛關注,在國畫藝術領域的影響地位也日趨高漲。
  如今,岑老雖然早已駕鶴西歸,但昔日恩師的諄諄教誨對葉紅兄來講卻歷歷在目,仿佛如昨。他跟隨岑老學習長達二十多年。在岑老的悉心指點下,葉紅兄憑借自己對繪畫藝術的執著,秉承“三峽畫派”大山水、大筆墨、大布局、大氣象,筆筆見性、錚錚鐵骨的畫風,再加上自己的想法和創新,從而在中國山水畫創作上擁有了自己一套獨特的表現手法,逐漸成為“三峽畫派”不可多得的中堅創新力量。
  葉紅兄能夠在國畫山水這個領域取得今天這樣的成就,與他重視寫生不無關系。張大千曾說:“多看名山巨川、世事萬物,以明白物理,體會物情,了解物態,才能胸中有丘壑,下筆有依據”。葉紅兄正是繼承了中國古典畫家飽游飫看的自然寫生觀,去與天地自然融為一體的。他表示,這樣的親身經歷產生更多的激情與熱情,因而才能創作出具有不同尋常的感染力和表現力的作品。
  葉紅兄十分明白一個畫家要師法自然的道理,師法某人某派僅僅是形而下的,要師法大自然才是形而上的東西。故他時常深入自然山川,體會和感悟不同氣候下山水的形態變化。其足跡遍及各地名山大川。他曾多次走太行、到青城,上峨眉、訪劍門,登泰山、宿華山,賞九寨、攀岷山,過三峽、爬長城,可謂華夏萬里風光盡羅于胸中。因此,在葉紅兄的筆下,山水作品境界壯闊、氣勢恢弘,充滿了生命力。在他行走于崇山峻嶺的同時,他還曠游山村鄉野、城中鬧市,用筆墨謳歌時代,描述著自己對大自然的眷戀、熱愛和理解。   三、潛心耕耘,道于天成
  葉紅兄只問耕耘,不問收獲。他明白,只要勤奮努力、持之以恒,就會達到天道酬勤的效果。葉紅兄不停留在老師所傳授的技法層面,常思考、探索著如何把自己的情感寄托于氣韻生動的畫面中。清代著名畫家唐志契曾經這樣說過:“氣韻生動,與煙潤不同。氣有筆氣、墨氣、色氣,運用活潑,自然生動。煙潤不過點墨無痕跡,皴法不生澀而已。”然而,古人卻常將“氣韻”歸之于“天性”,故而至今畫山水者說起“氣韻”,便會面有難色,甚而至于“談虎色變”。
  葉紅兄所走的繪畫道路似乎與眾不同。他十分注重對作品“氣韻生動”的追求,把對“氣韻”的追求濃縮成了三個方面的路徑來實現。一是行萬里路。所謂行萬里路,說白了也就是到大自然中去觀察、體會、寫生、悟法。葉紅兄的寫生,可以說是別出心裁。他不是為了簡單寫景去描摹客觀景物,而是把自己的整個身心和情感融匯到所描繪的對象中去。無論是春夏秋冬季節,還是風霜雪雨天氣;也無論是名山大川勝景,還是寺廟宮觀圣地……他都是身臨其中,認真觀察物象,仔細揣摩規律,繼而如醍醐灌頂,心曠神怡。俗話說得好:“境由心生”。心境開闊了,筆墨自然灑脫;筆墨灑脫了,氣韻自然生發。葉紅兄的學習創作無不如此。二是師法古人。葉紅兄在自學與跟師學習階段,通過認真篩選,找來歷代傳世的山水畫名作佳品。他認為能傳承留世的古畫,無論它是來自于“天性”,還是來自于“功夫”,既然可以傳世,自然也就頗具氣韻。只要能夠堅持臨摹,認真體會,自然會將它們的氣韻與自己的筆墨契合。其實,這也是葉紅兄追求自己作品氣韻生動的另一條路徑。三是明辨畫理。葉紅兄的每一幅山水畫作品,都無不是采取師從古人技法、表現今時山水、體現個人情感的,所以他的作品總是在似與不似之間,其構圖都是從生活中寫生而來,所以山巒、斷崖、峭壁、樹石、江河、花草、云霧、舟車、亭臺樓閣,其遠近距離態勢的形成,都有十分的講究,處處都表現得合乎情理,這樣自然就在有意無意中產生了氣韻。山水畫有了氣韻,也就有了靈性,故而他的作品頗受讀者和收藏家的喜愛。
  葉紅兄對客觀大自然中的一山一水都寄予了深厚的感情。他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親近它、欣賞它、品讀它、描繪它。他深刻體會到,在人生的渴望與追求中,最曼妙的風景莫過于自己內心的淡定與從容。他創作出的山水畫作品靈動飄逸、意境深邃,能夠傳遞給讀者最直觀、最深刻的印象就是風骨大氣磅礴、層次分明變幻、意境深邃靈動、筆墨老到干練、構圖巧妙新穎,給人以超凡脫俗、耳目一新、震撼心靈的藝術享受。從他的山水畫作品中,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他在點、線、面的處理中,把“以形寫神”“以神傳形”的創作理念和追求融入其中。如他的《錦江春色來天地》《天府之源》等作品,其畫面中山石的厚重大氣、云霧的朦朧繚繞、江河的湍流不息、亭臺樓閣、樹木蔥蘢,都會讓人別有一番滋味。能夠達到這個境界,自然與畫家的品位息息相關,也與他的性格和人品密不可分。
  宋代著名文學家、書畫家蘇東坡在評價王維的詩畫時說過:“觀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這就明確道出了國畫的意境首先要以“詩”為基礎。在山水畫的創作中,葉紅兄的山水畫可謂是詩意盎然、情趣富足。他注重文化修養,尤其是傳統文化,善于把“自然情境”與自己的“人生軌跡”巧妙地融合,在畫面上形成自己主觀意識的藝術形象,實現了“道法自然”“物我合一”的初衷。也就是說,他“詩意”地超越了“現實世界”的具體時空。他的《川西三月》《三峽云開》《早市》《回望三江思古風》等作品,無一不體現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境界。
  在山水畫創作中,葉紅兄十分注重追求屬于自己的藝術語言,尤其是注重對勾、皴、點、染等技法表現的琢磨。他認為這些都是圍繞筆墨暢達、凸顯個性服務的。他習慣于將“三峽畫派”中常用的大小斧劈皴、折帶皴、馬牙皴、豆瓣皴、雨點皴等技法與現實生活中的山水形貌進行有機融化對比,以情入畫,借勢追韻。其筆墨之間,處處彰顯出嚴謹、真實、自然的個性風格。他的《蜀道連云》《春灑都江堰》等作品,無不如此。他認為,要想凸顯個性,就要研修傳統文化,學習儒道釋哲學思想,做到畫風斯文含蓄,文化內涵豐富。只有這樣,作品才能夠具有深度、高度、廣度、力度和法度,也才能真正實現師古而出新,進而實現時空上的跨越。葉紅兄之所以能夠做到這一點,還得益于他長期對蜀山秀水的深情厚愛、寫生研習和當年岑老先生的悉心培養。他喜歡游山玩水,一有閑暇,就深入生活去寫生,搜集創作素材,在真山真水中去消化古人的經驗,總結、提煉自己的表現技法,逐步凸現個人風格,故而對中國畫中用筆用墨、謀篇布局、氣韻氣勢等等,有了較為全面的理解和把握。其作品可謂人與自然結合,渾然天成,大氣磅礴,鬼斧神工。
  也許,正是我對葉紅兄的山水畫作品有靈動飄逸、意境深邃,詩意盎然、情趣富足,筆墨暢達、個性凸顯的認識和理解,才有我對他的中國山水畫藝術的如下概括:采眾長成自家風格全有生活,共雅俗氣韻境界每伴禪悟。
  四、傳承國粹,心境淡定
  葉紅兄并不滿足于個人已取得的成就。他琢磨著如何在這紛擾浮躁的世界中,把民族繪畫的技法與精神傳承下去,這才是目前面臨的重要任務。為此,他淡定于心,從容于行,積極努力研究、總結、提煉和豐富自己山水畫創作的筆墨語言。他取法于前人,但卻“師古而不泥古”,且在力圖創新中漸漸形成了自己獨有的風格。這在時下無疑是十分難能可貴的。
  他的繪畫語言十分豐富,善于處理客觀自然山水與主觀畫面構成的關系,善于取舍,善于處理畫面的虛實、縱深、水墨、色墨關系。他妙手著墨,大膽施彩,創作了大量高雅脫俗、視野開闊、意境深遠的山水畫作品,總是給人一種磅礴、積極向上的感覺。其畫面很大氣、霸氣和神氣,在筆墨肌理上又很講究章法,既有遠山浮嵐的輕掃淡抹,又有危巖堵石的重皴濃染,既極之廣大,又細刻其精微。同時,他善于把握色彩,敢于創新,畫面效果色彩強烈――這是其畫風中的一個極活躍的構成因素,充分顯示出獨具個性的風格。他也以此在國內外藝術界和收藏界日趨彰顯出自己的一道別致的山水風景線,與當前所倡導的繼承傳統國粹、弘揚民族文化藝術的發展方向相吻合。   藝品如人品,葉紅兄作為“三峽畫派”的得力干將,在不斷提升自己藝術水平的同時,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熱情奉獻愛心,充分體現了一位具有強烈社會責任感和慈悲襟懷的藝術家的高尚品德。我們相信,葉紅兄的繪畫藝術一定會像他瀟灑謙和、銳意進取的人生,在藝術春天的陽光中更加色彩斑斕,璀璨奪目!
  葉紅兄的作品氣勢磅礴,熱烈奔放,拙樸蒼勁,總是在表達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熾熱情懷。他秉承自己一生的山水畫創作要為中華民族造像的志向與理念,通過其筆下的山水畫表現出自己獨有的筆墨語言和山水圖式追求。
  葉紅兄生性灑脫幽默,常在筆墨與內容構圖上不拘小節。其造型、墨法、設色已成大章,丘壑體貌則盡出己意;用筆揮灑自如,自由的形態與筆墨語言的展現無不透逸出獨具個性的藝術靈性。在中國當代藝術一派浮躁鋪張的世相中,葉紅兄的藝術姿態實屬不易。縱觀葉紅兄的山水畫作品,構圖繁復重疊,皴擦、勾線、設色同時進行,散發出莽莽蒼蒼的峻異之氣;墨氣雄渾厚重,設色鋪水通透,層層積染;行筆流暢穩健,線條簡練剛勁,以長短、疏密、奇正的有序組合,表現出山石奇峭峻拔之勢。畫中峰巒疊翠、丘壑幽深、江流開闊、舟艇競發、村舍隱隱、草木華滋,頗有“豎劃三寸,當千仞之高;橫墨數尺,體百里之迥”之氣勢。他喜好寫意,愛畫懸崖峭壁,用筆大膽不落窠臼,但絕不標新立異。他認為,創新是一方面;與此同時還得尊重法度根基,還得從傳統汲取養分。
  人如其畫,畫如其人。葉紅兄的人與畫作都充分展示出他的坦誠和率真,從骨血里滲透著他的豪氣。他的畫立意清新,樸拙蒼潤,勁健豪雄。無論是做人還是作畫,他都做到了認認真真,腳踏實地。
  孔子曰:智者樂水,仁者樂山。仁,正是葉紅兄追求的大境界,也是他做人的大準則。他說,自己除了繼續努力學習創作外,還要全身心地用作品回報社會,回報老師、組織對自己的培養與厚愛。如今已是政府文史館員的葉紅兄,其繪畫藝術世界始終保持著一種心靜如水的境界和狀態。當今社會上的一些浮躁之氣,對他似乎沒有絲毫的作用。他淡定從容,還是那樣數十年如一日,默默地描繪著壯美的祖國大好山河,“靜”和“凈”二字都成為他作品表達內心世界的突出特點。論畫藝、講人品,他實實在在地堪稱“德藝雙馨”。善者無敵,仁者無敵,勇者無畏。只有大德、大善、大勇,才有大力量、大造化,也才有大境界、大收獲。
  我衷心祝愿葉紅兄在繪畫藝術的大道上走得更矯健,站得更高拔,看得更深遠,畫得更宏闊。
百度搜索“就愛閱讀”,專業資料、生活學習,盡在看文倉kanwencang.com,您的在線圖書館!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xuexi/20170202/97197.html

文章列表


不含病毒。www.avast.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師兄 的頭像
    大師兄

    IT工程師數位筆記本

    大師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