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參寄左省杜拾遺全文及賞析:
寄左省杜拾遺
岑參
聯步趨丹陛,分曹限紫微。
曉通天仗入,暮惹御香歸。
白發悲花落,青云羨鳥飛。
圣朝無闕事,自覺諫書稀。
【賞析】
《寄左省杜拾遺》是唐代詩人岑參的作品。這是一首委婉而含諷的詩,采用曲折隱晦的手法,感慨身世遭遇和發泄對朝廷不滿的憤懣之情,名為贊朝廷無諷諫之事,實含深隱的諷刺之意。此詩辭藻華麗,雍容華貴,寓貶于褒,綿里藏針,有尋思不盡之妙。
杜拾遺即杜甫。岑參和杜甫在唐肅宗至德二年至乾元元年初,同仕于朝,岑參任右補闕,杜甫任左拾遺。拾遺和補闕都是諫官。他們既是同僚又是詩友,這是他們的唱和之作。詩人與友人同為朝廷諫官,每日過著死板、無聊的仕途生活,沒有為國為民做什么,熬得頭發都白了,心中苦悶、悲憤。朝廷沒有缺點,不用歸諫。看似贊頌,實則嘲諷。本詩寓貶于褒,隱晦曲折,抒發了詩人心中的郁悶。
詩題中的杜拾遺,即杜甫。岑參與杜甫在唐肅宗至德二年至乾元元年初(757-758),一同任朝臣;岑任右補闕,屬中書省,居右署;杜任左拾遺,屬門下省,居左署,故稱左省。拾遺和補闕都是諫官。岑、杜二人,既是同僚,又是詩友,這是他們的唱和之作。
前四句是敘述與杜甫同朝為官的生活境況。詩人連續鋪陳“天仗”、“ 丹陛”、“御香”、“ 紫微”,表面看,似乎是在炫耀朝官的榮華富貴;實際卻是要表現朝官生活的空虛、無聊、死板、老套。從他們每天煞有介事、誠惶誠恐地“趨”(小跑)入朝廷,分列殿廡東西卻毫無建樹就可看出。清早,他們隨威嚴的儀仗入朝,而到晚上,惟一的收獲就是沾染一點御香之氣而歸罷了。“曉”、“ 暮”兩字說明這種庸俗無聊的生活,日復一日,天天如此。這對于胸懷大志的詩人來說,豈能不感到由衷的厭惡?
五、六兩句,詩人直抒胸臆,向老朋友傾吐內心的悲憤。“白發悲花落,青云羨鳥飛。”這兩句中,“悲”字是中心,一個字概括了詩人對朝官生活的態度和感受。詩人為大好年華虛度于“朝隨天仗入,暮惹御香歸”的無聊生活而悲,也為那種“聯步趨丹陛,分曹限紫微”的木偶般的位置而不勝愁悶。因此,低頭見庭院落花而倍感神傷,抬頭睹高空飛鳥而心生羨慕。
詩的結尾兩句,是全詩的高潮。“圣朝無闕事”,是詩人憤慨至極,故作反語;與下句一起來看,既是諷刺,也是揭露。只有那昏庸的統治者,才會自詡圣明,自以為“無闕事”,拒絕納諫。正因為如此,身任“補闕”的詩人見“闕”不能“補”,“ 自覺諫書稀”,一個“稀”字,表達詩人對文過飾非、諱疾忌醫的唐王朝失望的心情。所以杜甫讀了這首詩后,心領神會,奉答曰:“故人得佳句,獨贈白頭翁。”(《奉答岑參補闕見贈》)。
這首詩,采用的是曲折隱晦的筆法,寓貶于褒,表面頌揚,骨子里感慨身世遭際和傾訴對朝政的不滿。
譯文:
和你一起小跑著登上紅色的臺階,隔著中書省、分屬辦公。早晨跟著天子的儀仗入朝,晚上帶著御香回家。滿頭白發哀傷花兒落下,羨慕在青云中高飛的鳥兒。圣明的朝廷沒有什么過失、缺點。自己勸諫的奏章也少了。
唐詩三百首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岑參《逢入京使》賞析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lishi/20161109/44454.html
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