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

里斯本大地震是歐洲歷史上最大的地震,其死亡人數高達約10萬人。大地震后隨之而來的火災和海嘯幾乎將整個里斯本付之一炬,同時也令到葡萄牙的國力嚴重下降,殖民帝國從此衰落。它造成的影響首次被大范圍地進行科學化的研究,標志著現代地震學的誕生。

  里斯本大地震是歐洲歷史上最大的地震,其死亡人數高達約10萬人。大地震后隨之而來的火災和海嘯幾乎將整個里斯本付之一炬,同時也令到葡萄牙的國力嚴重下降,殖民帝國從此衰落。它造成的影響首次被大范圍地進行科學化的研究,標志著現代地震學的誕生。這次事件也被啟蒙運動的哲學家廣泛討論,啟發了神義論和崇高哲學的發展。

  一場突如其來的8.1級強震,使貧困的尼泊爾陷入困境之中。截止至今,尼泊爾已有上千人罹難、經濟損失難以計數,而城市又遭到嚴重破壞。尼泊爾難免會像5年前的海地一樣,落入低谷。

  自然災害的破壞力無須贅述。對于一些小國來說,遭受這樣一番災禍,必然是元氣大傷。不過,倘若把時間推前到近代,即使一個強國遇到這么一次浩劫,那也吃不消。

  260年前的萬圣節當天,恰好就是有這么一場強烈地震,震垮了一個老牌殖民帝國,甚至改變了歐洲歷史。

里斯本大地震如何改變歐洲歷史

  《刺客信條》的玩家們應該不會對該系列最新作——《刺客信條:叛變》中的一幕感到陌生:主人公被指派到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去取走“圣器”,但甫一接觸,“圣器”消失,里斯本突然地動山搖,一座華麗的都城瞬間化為廢墟。

  這段場景雖然只是游戲中虛構的劇情,但里斯本大地震卻是真實的歷史事件。

  里斯本地震是歐洲歷史上第一次被科學記錄的地震,也是迄今為止歐洲破壞力最強的一次地震,震源是里斯本西南200公里處的大西洋海底。地震發生于1755年11月1日,也就是萬圣節當天。據推算,當時地震的震級接近9級,死亡人數超過6萬。里斯本大地震是歐洲歷史上最大的地震,其死亡人數高達約10萬人。大地震后隨之而來的火災和海嘯幾乎將整個里斯本付之一炬,同時也令到葡萄牙的國力嚴重下降,殖民帝國從此衰落。它造成的影響首次被大范圍地進行科學化的研究,標志著現代地震學的誕生。

  雖然18世紀的葡萄牙早已不再是歐洲的霸主,但在17世紀后期,當時屬于葡萄牙殖民地的巴西發現了大金礦,葡萄牙仍然是歐洲最富庶的國家之一。同樣,人口高達27.5萬的里斯本是與倫敦和阿姆斯特丹齊名的大都市。里斯本的港口滿是來自英國、荷蘭和德意志地區的貨船。

里斯本大地震如何改變歐洲歷史

  放之于今日,里斯本被地震摧毀,不啻于倫敦、巴黎或柏林遭難。其影響力可想而知。

  “洶涌的波濤撲進港口,打碎了所有停泊的船只。火焰和灰燼蓋住了大街小巷;房屋倒塌了,屋頂被掀跑了,房基也毀壞了;男女老少共三萬居民,被壓死在這些廢墟之下。”里斯本地震如何慘烈,從伏爾泰筆下的文字中可見一斑。

  地震引起的海嘯席卷葡萄牙首都里斯本

  萬圣節當天9時30分,地震爆發。而當時里斯本的市民們大多在教堂里做著彌撒。瞬時間,無數人被困于變成廢墟的教堂里。地震之后還有余震,很多來不及跑的信徒都被掩埋在瓦礫之下。

  從教堂逃出來的幸存者們本能地跑向城內最寬闊的地方——港口和皇宮廣場。但他們沒有想到的是,地震還引起了大海嘯。頃刻之間,里斯本港口的艦船就被洶涌的海水吞沒,而逃散到廣場的市民也大多罹難。

  平民們死傷慘重,葡萄牙王室倒是并無大礙。在當天早晨做完彌撒后,葡萄牙王室就離開了里斯本,國王若澤一世逃過一劫。

  不過,真正對里斯本造成毀滅性打擊的還是火災。萬圣節是天主教的重要節日之一,遍布教堂和修道院的里斯本各處都是蠟燭與油燈。地震一來,倒塌的廢墟中便生起熊熊烈火。里斯本震后本還剩下一些斷壁殘垣,但大火卻把城內沒有被地震損毀的財物燒為灰燼——外商的存貨,圖書館的典籍,王室的藝術品甚至連達·伽馬親手記錄的航海日志都沒能幸免。

  更悲劇的是,由于火勢太大,而里斯本又變成一片廢墟,救火工作極難展開。不少在地震中受傷,當時仍幸存的里斯本市民在大火中被活活燒死。

  經此一難,里斯本80%的建筑被損壞,超過五分之一的人口喪生,再加上逃難而走的流民,里斯本的人口減少了將近十萬,經濟損失更是難以估量。里斯本大地震是歐洲歷史上最大的地震,其死亡人數高達約10萬人。大地震后隨之而來的火災和海嘯幾乎將整個里斯本付之一炬,同時也令到葡萄牙的國力嚴重下降,殖民帝國從此衰落。它造成的影響首次被大范圍地進行科學化的研究,標志著現代地震學的誕生。

  好在歐洲的幾個大國都在災后向葡萄牙伸出援手,里斯本的重建工作才得以順利進行。不過,這次劫難重創了葡萄牙的經濟,使原本逐漸落后于歐洲諸強的葡萄牙更加頹圮。一個老牌殖民強國就這么衰敗了。

里斯本大地震如何改變歐洲歷史

  地震發生后,葡萄牙幾乎到了崩潰的邊緣。葡萄牙國王若澤一世火速拔擢自己的親信、曾擔任駐英國和駐奧地利大使的“鐵腕政客”卡瓦略-梅洛擔任首相,并主持震后重建工作。這位卡瓦略-梅洛首相就是隨后揚名歐洲的龐巴爾侯爵。

  龐巴爾侯爵在歐洲歷史上也是一位頗受爭議的政治家。一方面他是領導里斯本重建,讓葡萄牙短暫復興的“葡萄牙啟蒙運動之父”,另一方面他也是把持朝政,大權獨攬的葡萄牙“獨裁者”。

  不過,龐巴爾侯爵在災后重建工作中進行的并不順利。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葡萄牙天主教會的阻礙。

  葡萄牙是歐洲天主教勢力的重鎮,時至今日,葡萄牙八成以上的人口仍信奉天主教。由于大地震恰好發生于宗教節日萬圣節當日,葡萄牙的天主教勢力隨即宣稱這是上帝對葡萄牙的警告。宣揚這種思想的人里,最有影響力的就是葡萄牙耶穌會元老馬拉格里達。

  提起耶穌會,可能很多人并不會對其感到陌生。耶穌會是天主教最主要的男修會之一,該會的教士大多都是學者,在中國歷史上留有一席之地的利瑪竇、湯若望、南懷仁、郎世寧等傳教士都是耶穌會的成員。但耶穌會最早是為了抵抗歐洲宗教改革而成立的,他們的做事風格頗受爭議,而且屢屢對世俗權力相沖突。在歐洲很多的天主教國家,耶穌會在后期都成為主要的打擊對象。

  1756年,馬拉格里拉發表《一種看法:這場大地震的真正起因》,宣稱震后重建工作是“違背上帝旨意”,會招致更大的災難。此文一出,里斯本的重建工作變得更加艱難。龐巴爾侯爵的政敵們也聯合天主教勢力對其大加批判。里斯本大地震是歐洲歷史上最大的地震,其死亡人數高達約10萬人。大地震后隨之而來的火災和海嘯幾乎將整個里斯本付之一炬,同時也令到葡萄牙的國力嚴重下降,殖民帝國從此衰落。它造成的影響首次被大范圍地進行科學化的研究,標志著現代地震學的誕生。

  曾出使英國和奧地利,深受啟蒙思想和改革精神熏陶的龐巴爾侯爵很早就知道以耶穌會為代表的天主教勢力是葡萄牙發展的阻礙。因此,他也借此機會打算徹底壓制國內的宗教勢力。一方面,他命令學者們證明地震并非是“上帝的懲罰”;另一方面,他暗中派遣堂弟奔赴梵蒂岡“告狀”——耶穌會貪婪無度,甚至要打造“獨立王國”,與教廷分庭抗禮。

里斯本大地震如何改變歐洲歷史

  教廷隨即做出妥協,取消了耶穌會在葡萄牙的諸多特權。“得勢”之后的龐巴爾還要對耶穌會“趕盡殺絕”。1758年,里斯本開始盛傳“國王要被暗殺”的流言,一些線索指向了葡萄牙耶穌會。龐巴爾侯爵隨即逮捕以馬拉格里達為首的13名耶穌會高層。次年,國王頒詔,宣布所有耶穌會士都是罪犯,并將其驅逐出境。

  一番“大清洗”之后,連曾經在歐洲肆無忌憚的“宗教法庭”都不得不向葡萄牙國王低頭。1761年,馬拉格里達被判罪為異教徒,半年后即被處死,刑罰則是這些耶穌會教士再熟悉不過的火刑。只不過,這次的火燒到了自己的身上。

里斯本大地震如何改變歐洲歷史

  馬拉格里達的死并非是這一事件的結束,而是一個“正式的開始”——代表著教權的耶穌會開始被各國打壓。1764年,法國宣布驅逐耶穌會;1767年,西班牙解散耶穌會;1768年,亞平寧半島上的帕爾馬及那不勒斯和西西里王國也做出行動。1769年,法國、西班牙等國大使聯合出面,要求教皇徹底取締耶穌會,否則這些國家將不再接受羅馬教廷管轄。

  權衡利害之后,教皇克雷芒十三世被迫妥協。然而就在他正式宣布取締耶穌會的前一晚,教皇離奇死亡。繼任的克雷芒十四世也頂不住各國的壓力,終于在1773年徹底取締了耶穌會。教會的權力再一次遭受嚴重打擊。

以上是用戶分享關于里斯本大地震如何改變歐洲歷史的資料希望對您有所幫助了,感謝您對就愛閱讀的支持!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lishi/20170308/114393.html

文章列表


不含病毒。www.avast.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師兄 的頭像
    大師兄

    IT工程師數位筆記本

    大師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