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如何學習的?如果你像大多數學生一樣,那么你最喜歡的策略就是閱讀課本和筆記,然后再讀一遍。你可能認為閱讀和重讀是最好的學習方法。其實并非如此。
心理學研究發現了許多學習秘訣。我們將要告訴你的是真正的秘訣,在科學實驗室以及從初中到大學的各級學校里都被證明是有效的。如果我們只能用一句話來告訴你這個秘訣,那么這句話是這樣的:學習好的秘訣是測試自己有沒有掌握所學知識——向自己提問、檢索答案、返回頭來重新學習不明白的地方,并反復測試自己,直到掌握學習材料。即使已經掌握了學習材料,整個學期里你也需要定期測試自己,這樣才能對所學知識記憶猶新。
不錯,我們用了兩句話來告訴你學習的秘訣,但是這些秘訣太重要了,所以我們悄悄地額外加了一句話。下面詳細介紹一些秘訣,讓你能夠學好功課,取得好成績。
在上課前要做什么
教師布置了一些閱讀任務,有課本上的,可能也有其他來源。你如何學習所有這些知識呢?
秘訣一:使用3R法:閱讀(Read)、背誦(Recite)、復習(Review)
假定你得在下節課之前閱讀一個章節的內容。請采取以下三個基本步驟:
閱讀此章節的一部分。然后合上書以及筆記。
背誦(大聲朗讀)所有你能記住的剛剛讀過的內容。你不需要昂貴的設備。你可以背誦給自己聽,也可以背誦給朋友,背誦給自己的貓咪,甚至是咖啡杯或房間里的植物。
重讀并復習該部分,糾正任何錯誤之處,或者重新審視背誦時所忽略的重要知識。
在一項比較各種學習方法有效性的研究中,三組學生都被要求閱讀很長的技術百科全書條目(McDaniel、Howard與Einstein,2009)。第一組學生使用了3R法;第二組學生讀了兩遍文章,其他的什么也沒做;第三組學生讀了一遍文章,但讀的時候做了筆記。一周以后,所有學生都參加了相同的測試。使用3R法的學生比采取其他方法的學生取得了更好的測試成績。而且,使用3R法比閱讀并做筆記花費的時間更少。
這個方法非常管用,原因之一在于當進行到第二個R時,你馬上可以發現自己無法理解、學習以及記憶的地方,這樣你就知道在進行第三個R——復習時應該關注的是什么。
秘訣二:深入挖掘
你不能像瀏覽臉書頁面那樣快速而膚淺地閱讀課本。很多學生認為頭腦就像一個箱子或者一塊海綿;你只需要把知識倒進去,知識就會保存在頭腦中。很抱歉。要想把知識保存在頭腦中,你得進行加工,直到真的掌握了這些知識。當你付出努力去理解一些東西時,你在向大腦發出信號,“這些東西”是值得記住的。
當你閱讀時,做到這一點的好辦法是試著把新知識和已經掌握的知識聯系起來。假設你在閱讀關于心理科學的四個基本取向(生物取向、學習取向、認知取向以及社會文化取向)的內容。對于每個取向,你都可以想到讀過或者能應用到自己生活中的例子:“我有很多朋友服藥來控制他們的抑郁或焦慮;這來源于生物取向的方法。”
秘訣三:運用想象力
把想法形象化的學生比不這樣做的學生能更好地記住這些想法。該方法的關鍵部分在于讓圖像互相影響。盡管在各個關于“訓練你的大腦!”的網站上,你可能讀過一些大腦訓練法,但是你并不需要去想象奇怪的圖像;你只需要讓圖像互相影響(Wollen、Weber與Lowry,1972)。因此當你讀到第四章中的內容,“神經膠質細胞(glia cells)”(來源于希臘語中的“膠水(glue)”)是大腦中最常見的細胞,負責把神經元固定就位,你可以想象一下在神經元下面噴出一大瓶貼有神經膠質標簽的膠水。
秘訣四:自我測試
假設你剛剛閱讀了一個章節的第一部分,是時候開始背誦啦。首先試著記憶所有能記住的內容。然后看看該章節第一頁上的提綱,用提綱來喚起記憶,以便記住更多的內容。查看書頁空白處的術語,蓋住這些術語的定義,試著用自己的話來下定義。簡單記下答案,或者對著電腦、平板或手機說出答案,這樣你稍后還可以重放錄音。在閱讀的過程中,隨時把記不住的內容記錄下來,但不要查找答案。當你讀完之后,返回頭來看看你對書頁空白處的術語了解多少,或者能回答多少自我測試中的問題。
現在你可以開始復習了。返回頭來看看該章節的開始部分,再讀一遍。在閱讀的過程中,記住難倒你的部分;讀完后,確保你能回答上次不會回答的問題。
秘訣五:抬起頭來,手邊放一支筆隨時做筆記
課堂不像DVD。首先,你不能按暫停鍵。另一方面,如果你不全心專注于課堂,你就會錯過一些重要的內容,甚至意識不到這一點。所以在上課時,不要跟你的朋友交談,發短信或上網搜索可愛小貓賣萌的照片。
在課堂上好好做筆記是至關重要的。做筆記要把握一個平衡:一方面,你希望你的筆記既準確又完整;另一方面,你不希望你的筆記只是單純的文字記錄,因為這樣很難找到真正重要的內容。Elliot Aronson(2010),該領域最偉大的社會心理學家之一,針對他的大學第一個學期寫道:“我發現我從來沒有學會如何做一名學生。我甚至不知道記筆記時首先要做的事。我會坐在教室里,一邊聽講,一邊迅速而潦草地做筆記。到快要期中考試的時候,我拿出課堂筆記,發現這些筆記幾乎無法理解。
在聽老師講課時,想想你所聽到的與你已經掌握的知識如何聯系在一起。寫下關鍵詞句,而不是像法院的書記官一樣寫下完整的句子和段落。篩選你所聽到的內容,提煉出重要組成部分,這種行為將使知識更有意義。
你可能在想,如果老師讓你將講課的內容錄音,或者在網上發布幻燈片,你就不需要做任何筆記了。但錄音和幻燈片不能代替你思考,也不需要參加考試。
課后要做些什么
秘訣六:加工筆記
一旦你可以,在課后就像Elliot Aronson (2010)那樣做。他期中考試考得不好,但多虧了那差勁的筆記,他想出了一個新策略:“在每一堂課結束時,我會找個小角落——有時甚至是最近的樓梯井——再讀一遍我潦草的筆記,并用一兩頁巧妙地總結下來。在學期結束時,到準備期末考試的時候,我的筆記描述的是課程的核心內容。不僅如此:我的筆記反映了教授的思維范圍和模式,也反映了講課內容如何與文本相吻合。對于掌握觸及主題本質的藝術,我已經邁出了第一步……我發現自己也在學著熱愛學習,也許最重要的是,我是在學著辯證地思考以及挑戰沒有確鑿根據的主張。在我的人生中,我第一次明白了做一名學生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Elliot Aronson的經驗讓他發出了喜悅的叫聲“啊哈!”,這樣的經驗也可以觸動你。當你復習筆記的時候,把注意力集中于課堂上的信息。如果你的筆記點綴著涂鴉、箭頭和星號,缺失定義,還有讓人摸不著頭腦的短語,那么請組織語言,重新撰寫。通過查閱課本或朋友的筆記,或者咨詢助教或講師,填寫缺失的定義或其他信息。這些活動是另一種測試自己并填補不明之處的方法。
復習備考
秘訣七:凡是學過的知識,就不要忽略
你可能會忍不住跳過一章的部分內容,因為你確信自己已經掌握了這部分內容。不要這樣做。相反,請利用一個強有力的研究發現:通過回憶起早些時候能記住的知識來重新測試自己的學生,比起不針對熟悉材料重新測試自己的學生來說,在考試中取得的成績好一倍。
秘訣八:忘記填鴨式的用功方法
在學習過程的某個環節上,許多學生得出結論,復習備考意味著整晚熬夜,一加侖一加侖地喝咖啡,以及多次重讀課本和筆記,以至于眼睛里布滿血絲。事實上,大多數學生都根據接下來考什么來決定下一步學什么。幾乎沒有學生會提前制定學習計劃,然后堅持執行。
填鴨式用功方法的問題在于,這種方法給了你一種錯誤的自信,就是你已經掌握了學習材料。事實上,盡管你可能暫時記得一些內容,但是你不會記得很久。這是因為你還沒有花時間在記憶中對知識進行多次組織,將這些知識與已經掌握的知識聯系在一起,并在頭腦中鋪設新的路線,幫助你在以后的考試中或其他有需要的時候檢索這些知識。這就是很多學生實際參加考試時“大腦一片空白”的原因之一。
有個方法可以替代痛苦的熬夜。與其填鴨式地用功,在一個為時很長的時間塊內付出所有的努力來測試自己,不如在整個學期里定期測試自己,比如一周一次(Bjork與Bjork,2011),并確保把你在定期測試中已經掌握的材料包含在測試范圍內。在明天的考試中取得好成績的秘訣不同于在整個學期里都表現出色的秘訣。
秘訣九:忘掉你的“學習風格”
如果你已經做過測試,表明你是個“視覺型”學習者,這是否意味著你會很難理解課堂知識,尤其是與身為“聽覺型”學習者的同學相比?令人高興的是,答案是否定的。沒有證據表明,當方法與偏好相匹配時,人們學得更好,也沒有證據表明,運用不符合偏好的方法就沒有效果。可視化材料對每個人都有效,簡單又古老的積極傾聽也是如此。事實上,除了讓實施測試的公司掙了大錢,學習風格測試似乎并沒有什么用。學習的九個秘訣對于各種各樣的學生來說同樣有效。對你也有效。
在心理學專業,你對人性的好奇心將得到滿足,你將透視政治和社會問題,學會可用于控制自身情緒的技巧,提高記憶力,并減少有害的習慣。我們希望你能喜歡并記住自己讀到的內容。但最后,還有第十個學習的秘訣,那就是:不管課程和課本有多好,都不能為你代勞學習之事。
(此文全篇摘自美國心理學會(APA))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發布,不代表今日頭條立場。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xuexi/20170118/89594.html
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