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預測10年后的中國 2012-11-26 星期一
“十年后我們將面對一個怎樣的中國?”在中共十八大閉幕后,這個很“未來學”的問題勾著國際媒體對中國的明天做出各種占卜般的預測。
過去十年,中國從世界第六大經濟體躍升為世界第二,經貿觸角伸向全球各個角落。在中國國內,城市在快速地變裝,高樓取代胡同,汽車淘汰了腳踏車,而2008年面向世界的北京奧運會開幕禮和2010年的上海世博會,讓世界為之驚艷。
中國綜合國力的顯著提升,改變了當今世界的權力格局,就連美國“老大”也不得不正視中國的崛起,積極探尋新型大國相處之道。
各國都在密切關注接下來的十年,中國還將如何改變,給人們帶來什么樣的驚嘆。而中共十八大正是中國踏入下一個十年的一個開端,是外界窺探中國發展方向的一條線索。
“十年后我們將面對一個怎樣的中國?”在中共十八大閉幕后的幾周,這個很“未來學”的問題勾著國際媒體對中國的明天做出各種占卜般的預測。
他們中樂觀的人說,不僅中國經濟總量將在此期間超越美國,2022年的中國還將擁有世界最大規模的中產階級,在各種諾貝爾獎上都有斬獲,并躍升為在科技、經濟、文化領域“處處領先的超級強國”。
那些看空中國的人則堅信中國不會再擁有“最好的十年”,他們預言來自社會內部和外部環境的各種挑戰會把中國變成“泥足巨人”,讓人類再次見證“全球老二”的隕落。中國會重蹈蘇聯和日本的覆轍嗎?
然而多名中國學者不認同這種過于簡單的假設,他們用在各自領域對未來十年的期待和預測構筑起一個多面的中國。中國學者金燦榮說,中國未來十年的經歷注定是一部全球矚目的大片,對今日世界很多人來說,劇情的每個起伏都不容錯過。
外媒爭論2022年的中國
本月11日,一場奇特的賭局引起了英國廣播公司(BBC)的注意。下注的兩方分別是代表英國《經濟學家》的該雜志編輯西蒙?考克斯,以及北大光華管理學院教授邁克爾?佩蒂斯。兩人的賭注是一瓶中國白酒,而他們要賭的是:中國經濟會不會變得氣喘吁吁?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包括美國總統肯尼迪在內的每個人都‘知道’蘇聯將在70年代超越美國,但這一幕并未發生,俄羅斯經濟卻陷入債務危機和為期數年的停滯”,佩蒂斯說,巴西和日本也經歷了各自的從經濟奇跡到發展停滯的軌跡。
他認為,上述國家都遵從政府主導經濟發展的模式,中國亦是如此,而且支撐中國經濟增長的三大主要動力中投資出現了過剩,出口出現下滑,老百姓內需則只占中國消費的1/3。
《經濟學家》雜志則打賭中國經濟總量將在2018年超越美國,考克斯說,“中國經濟存在不公和低效問題,但并非不穩定。”
沒有人清楚世界上還有多少以中國經濟命運為題的賭局。十八大前,西方媒體有關“2020年前,中國經濟第一,美國第二”的猜測就已很多。
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中國經濟總量2020年將達24.6萬億美元,超過美國當年23.3萬億的水平,不過一些美國經濟學家強調,中國屆時人均國民收入約為1萬美元,只是美國人均國民收入的1/4。
美國《福布斯》雜志19日說,隨著人均收入倍增第一次納入中國的官方經濟發展藍圖,未來十年中國在消費產品與服務、科技、農業、醫療保障和金融服務五大領域“充滿了機會”。
文章舉例說,如果中國GDP和人均GDP未來十年成功翻番,意味著中國將創造出這個世界從未經歷過的巨大消費市場,7.5億中低收入中國人正在蓄勢待發,為中國內需注入新的動力。
文章還說,有了錢的中國人自然渴望更優質的醫療、更好的藥品,這意味著藥品、醫療器械、醫院管理等領域“都是機遇”。
韓國《中央日報》20日說,2020年中國中產階級將達到4億人口,韓國各大證券公司都看好中國未來經濟發展。《澳大利亞人報》說,該國福特斯克金屬集團主席安德魯弗里斯特甚至“大膽測預”,中國經濟未來十年仍將保持7%到8%的增長,“我們將見證中國最好的十年”。
“世界各國政府和政策分析家都該為中國的衰落做好準備”,美國企業基金會學者奧斯林在日本“外交學者”網站撰文預測的就像是“另一個中國”,他預言中國未來十年很可能遭遇重大經濟政治危機,甚至卷入軍事沖突。
文章說,當年蘇聯突然解體曾讓美國政府和中情局措手不及,“為避免驚喜”,他們應多了解中國存在的政治斗爭、經濟增長減緩、與周邊國家領土爭端升級、環境災難、缺乏政改新思想等問題。
未來十年中國在軍事、文化等領域又會是什么樣?俄羅斯《觀點報》22日說,中國將會建造更多航母作為對美國加強在西太平洋存在的回應。中國擁有充足的資金和技術潛力,2020年前中國海軍預計會擁有4艘航母。
日本TBS電視臺則從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上看到了“歐洲對中國文化的認同”,預言今后不僅在文學獎上,其他諾貝爾獎項上也會有更多中國得主,未來十年中國會成為一個在科技、經濟、外交領域處處領先的超級強國,與美國共同引領世界。
中國人對未來十年期許很多
“十八大之后的未來十年,您最期待中國有哪些改變?”環球網22日以此為題向網民發起民意調查,結果顯示,最多人(7502票)選擇“中國經濟實力繼續增強,人均國民收入翻番目標得以實現”,選擇“社會政治穩定,(上接第一版)人民幸福感上升”的人幾乎同樣多(7376票)。
此外,“軍事科技大幅提升”、“周邊安全環境明顯改善,主權爭議問題得到解決”、“文化事業更加繁榮,更多中國文化產品影響世界”,以及“體育領域足籃排三大球實現突破,中國承辦男足世界杯”的得票分列三至六位。
在該民調征集到的“其他方面期許”的2000條留言中,“懲治腐敗”被網民提得最多,還有人期待未來十年工資更高,物價更低。
32歲的羅毅是北京一家國有企業的員工,他對十年后中國的最大期待是教育和醫療能更有保障,“今后我們的孩子入托能不像現在這么貴,這么難,中國家庭不會被一場大病拖垮”。
他還說,中國現在與西方社會的最大差距是在社會福利上,期待未來十年中國能迎頭趕上。30歲的媒體記者王健則期待,10年后中國人的護照能得到更多國家免簽,中國人走出國門能得到更多尊重。
22日,多名中國學者談起了他們在各自領域對十年后中國的期許。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金燦榮說,十年后的中國,黨內民主會比現在更加制度化,集體領導會更加確定,基層政府會更透明,法制化程度明顯提高,老百姓參政渠道也會有所拓展,可以想象,屆時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會有自己的“民意辦公室”。
在外交上,中國實力的提升會讓外界從心理上接受中國是合理、合法的超級大國,那些對中國崛起的抗拒心理會趨向終結,兩超地位的穩定會使中國周邊國家更愿意在領土問題上與中國擱置爭議。
在經濟上,人民幣會成為與美元、歐元并駕齊驅的全球三大貨幣之一,全球說漢語的人口也會大幅增加,走到海外的中國人可以用漢語問路。
“誰也不能期待中國十年就把所有問題解決”,東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徐康寧說。他認為,中國未來十年的目標是朝中等發達國家邁進,這十年里,中國經濟維持7%以上增速沒有太大懸念,中國既要建更多高鐵,也要建更多更好的學校、醫院、文化體育設施,讓老百姓更多從經濟建設中受益。他預計中國企業會更多走出去,到2022年全球500強企業中中國企業會超100家。
“十年內,中國軍隊要確保具備應對三種戰爭的能力。”中國軍事專家羅援說,對于小戰必須確保打贏,不給我們的戰略機遇期造成干擾;對于中戰能嚇阻即嚇阻,不能嚇阻要堅決取勝;對于大戰要能有效遏制,但絕不是以妥協換和平,而是要達成高質量、有尊嚴的和平與戰略平衡。
除了大戰略層面,一些專業人士對十年后中國的期許更加具體。資深影評人周黎明并不認為十年后中國能拍出一部在全球熱映的電影,他預計未來電影的國界會越來越模糊,10年后中國人投拍《鋼鐵俠》,美國人制作《功夫熊貓》這樣的文化交叉會越來越多。
“我希望十年后的中國運動員是念過書的,是誠實的,希望體育是全民的,是孩子的。”人民日報資深體育記者汪大昭說。對于許多人期待中國足球在未來十年取得突破,汪大昭說,只要十年后中國足球不再靠房地產商砸6億人民幣拿下中超冠軍,對中國足球就算是好結果了。
中國會如何改變世界
“中國改變世界的八種方式”,BBC以此為題的文章就像是對中國改革開放成績的總結和對未來十年發展的勾勒。
文章說,中國創造了人類歷史最巨大的經濟成功之一,在中國第五代領導人2022年交班時,中國可能已把美國趕下世界的頂端。從皮鞋、拖把到手機,中國廉價的勞動力把西方世界所有東西的價格都拉了下來,中國未來還將擁有世界最大規模的中產階級。
文章還預測漢語未來將挑戰英語的全球霸主地位,擔心中國在領土問題上的強硬會讓“和平崛起”的宣言變得不誠懇。文章預言2022年前先登月的一定是中國人,又擔心什么都吃的中國人會造成大象、犀牛、比目魚的滅絕。
“中國有潛力到2030年成為現代、和諧、有創造力的高收入社會,但這并不會輕而易舉地成為現實。”這是世界銀行今年早些時候題為《2030年的中國》的報告的預測。
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東亞問題專家雅科斯說,西方未來十年需要適應中國的新一輪崛起,一個以此為特點,西方并不熟悉的時代正在緩慢來臨。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shehui/20161026/136.html
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