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



今天(11月18日)上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菲律賓馬尼拉出席亞太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APEC)并發表主旨演講。在演講中,習近平表示:

兩年來,"一帶一路"得到6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積極響應和參與,勢頭已起,效應初顯。預計亞投行將于年底前正式成立,為一批重大項目提供融資支持。



這一年來,亞投行一直是新聞的頭條熱詞,就在一周前,新西蘭議會12日完成立法程序,正式批準新西蘭加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截至目前,亞投行創始成員國已經達到57個。什么是亞投行?它主要的工作是什么,我們先來回顧一下:




習近平說:我們圍繞經貿、能源、投資、人文等重點領域逐步建立和完善一批新平臺,激發現有雙邊和多邊機制新活力。具體到每一個人,會給您帶來那些賺錢的機會?




互聯互通 亞太經濟血脈更加通暢

APEC是亞太經濟合作重要平臺。習主席強調亞太發展應堅持推進互聯互通,促進“亞太經濟血脈更加通暢”。互聯互通也是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的優先發展目標。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不是平面結構,而是立體設計,包括推動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這“五通”將成為亞太經濟一體化的重要因素。


事實上,APEC成員國非常關注“一帶一路”建設,其中很多國家已經明確表示支持中國倡議,并積極與中國共商戰略對接。也有不少國家加入了亞投行,并將從亞投行發展中獲益。


“一帶一路”建設將助力亞太合作,亞太區域合作也會成為“一帶一路”的重要支撐。在合作共贏理念指導下,亞太區域合作與“一帶一路”倡議都將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


——國際問題專家 蘇曉暉



兩天前,習近平參加G20,發表了《創新增長路徑共享發展成果》的演講,為世界經濟形勢把脈。在今天的演講中,習近平再次為亞太的發展提出了中國主張:


"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要堅持以發展為中心,全力營造有利于發展的和平環境,決不讓任何事情干擾亞太發展進程。




排除干擾 化解分歧 實現共贏

在APEC北京會議上,各方就亞太自貿區建設、改革創新、互聯互通等問題達成了一致。過去一年,各方在這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推進,但藍圖不會自動變為現實,想實現這些目標,需要各方進一步加強協調,才能夠排除干擾,利用好亞太經合組織這樣一個平臺,形成合力,使各方能夠在合作共贏中迎來共同的發展,這一點是亞太各個經濟體共同期盼的,因此可以說通過什么樣的方式,能使大家聚焦于一個統一的目標,使得彼此之間的那種分歧通過協商對話的方式去化解,將會變得非常重要。


——央視特約評論員 洪琳





要解決世界經濟深層次問題,單純靠貨幣刺激政策是不夠的,必須下決心在推進經濟結構性改革方向作更大努力,使供給體系更適應需求結構的變化。




十天三次提“供給” 促全球經濟結構性改革

在習近平主席這段話中,有個“新說法”——“必須下決心在推進經濟結構性改革方面作更大努力,使供給體系更適應需求結構的變化。”這已經是他在過去十天內,第三次在重要場合談及“供給”二字。


11月10日,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上,他強調,“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5天后,在安塔利亞G20峰會上,他強調,要“重視供給端和需求端協同發力”。十天內三提“供給側改革”,顯然富有新意,更富有深意。


過去一二十年,全球各主要經濟體普遍在“供給”和“需求”之間更關注后者。隨著轉型深入,大家發現,并非什么需求都該滿足,那樣的話不僅過度消耗資源,而且經濟體系的效率不高。唯有優質需求,才值得努力以有效供給去滿足。供給經濟學因此在世界范圍內被重要。它帶來的變化是:消費升級開始推動供給升級,更多地用有效供給去滿足優質消費需求,從關注需求的數量轉向更關注需求的質量。


更具體地說,供給側的結構性改革注重提供三大供給:一是勞動力供給,通過提升教育培訓質量、改善人才使用環境,消減勞動力結構性錯配,提高勞動生產率;二是技術供給,集中攻克關鍵科技領域,提高科技進步貢獻率;三是制度供給,著力完善市場體系,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經濟效率。這三方面,或將成為未來幾年全球經濟結構性改革的重點。


——央視特約評論員 楊禹



來源/央視新聞

本期監制/周慶安 主編/唐怡

編輯/文雅 郭爽 王瑤 查建琨 夏菲

"凡治國之道,必先富民。"期待發展成果惠及更多人!↓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shehui/20161027/10562.html

文章列表


不含病毒。www.avast.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師兄 的頭像
    大師兄

    IT工程師數位筆記本

    大師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