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


前言:在經濟增速放緩,增量變小,以存量博弈為主的大環境下,房地產業的一系列思維方式成為了實用主義的生存法則。后續將從房地產投資、融資、開發、營銷、客服五個方面來總結房地產業思維方式的多種啟示。

房地產投資,或通俗叫土地獲取,是企業開發的第一步。萬事開頭難,困難往往是由于第一步就走錯造成的。不管是招拍掛拿地、城市更新、還是收購兼并,好的項目事后總結各有原因,但是差的項目特征卻是基本類似——違背了房地產投資思維的大邏輯。掌握了實用主義的房地產投資思維,相信在社會各領域,你都可以應對自如。

思維一:擁有大局觀 

大局觀是決定性思維。

卓越的房地產投資人員,應當是一位城市規劃師,一位設計師和一位營銷天才。城市未來如何發展,板塊如何規劃,地塊未來利好有哪些,土地屬性適合產品情況,客戶定位落地,這些在獲取土地前都要了然于胸。當然,房地產行業現狀是大部分企業都是高周轉開發,似乎城市的大局觀只能反饋短期利益。相信我,任何模式的成功一定是和時間交朋友,隨著時間的推移價值越來越高,比如香港地產商大量囤地,十年后土地的增值收益豈是開發收益所能比擬。我不是鼓勵囤地,只是闡述賺大錢的邏輯一定是卓越大局觀造就的。

反饋到生活方面,成功的人一定是擁有大局觀的人,尤其對于以投資作為職業的人。國際和國內大的經濟背景信息比較容易了解,大行業的發展狀況也不難獲得,難的是發現可以把握的大行業中的小趨勢,進而落地獲利。從大局觀上講,拓展自己的資源,獲得信息不對稱的優勢,進而運用豐富的金融工具變現是實現財務自由的大邏輯。

思維二:選擇逆周期

生意賺錢的訣竅都是“低買高賣”,對于房地產投資也是一樣,逆周期布局是成功的要門。可惜房地產投資現狀往往是:當整個行情不好的時候,拿地報告的各方面數據都不好看,往往不容易過會;當行情好的時候,數據好看了,但拿到的土地都是地王,盈利能力反而很差。問題出在哪里呢?沒有逆周期布局的思維!拿地應當考慮的是幾年后房地產銷售時市場的情況,而不是目前的市場情況,幾年后房地產市場火熱現在才應該多拿地,當下火熱幾年后趨冷,應該謹慎拿地。然而,越是大的企業,體系的力量就越強,沒有漂亮的數據支撐就越沒有人做決策,進而房地產火熱時拿地瘋狂,造成幾年后開盤時達不到承諾數據,次次被打臉,豈不悲哉!

做到逆周期投資蠻難的,因為這是挑戰人性的工作,人往往趨利避害:在市場形勢一片大好的情況下,更容易做出選擇;行情不好的時候,畏畏縮縮的反應是天生對自己的保護。然而,成功的投資者一定是逆周期的,或者說真理只掌握在少數人手中。耐得住寂寞,逆周期投資,該出手時毫不手軟,并且下重注,這是強大的心理素質。練就逆周期投資的本領,幾次下來,距離財務自由也不遠了。

思維三:打好提前量

打好提前量,此處指充分準備,或進一步闡述為務必保證“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東風指拿地)”。拿地的過程是經過充分醞釀的,外部需要獲得土地信息和競爭對手情況,內部需要各個部門不斷去溝通。一定意義上講,打好提前量是一個主觀能動性的過程。比如了解有意向的參與方,這樣可以提前談合作,降低各自的開發風險;提早向有關領導溝通和發送地塊的相關信息,做預熱工作等。很多看似不起眼的工作,有時候反而決定了項目的成敗:規模房企總部的投資總并不是每個城市、每個區域都很了解,多帶他們到自己轄區內考察,既增進感情又加深對土地價值的理解。多做些看似無用的費時間的自己主動增加的工作展示給領導,比如市場數據的整理、市場風向的分析,有地沒地都定期給領導匯報自己轄區的發展,諸此種種,在關鍵時刻反而發揮了重要作用。

“盡人事,聽天命”,內在的含義就是自己做事要有充分的準備,做到萬無一失,這樣就會內心坦然無遺憾。任何投資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提前準備好人力、物力和財力,否則機會來臨的時候,你就錯過了。比如,上海的房屋回調了,你提前準備好資金買了嗎?中國股市到底了,你提前做好心理準備和資金準備抄底了嗎?人生大的機會有偶然,但更多的是充分規劃后的必然。概率論講人生每隔七年就有一次改變命運的大機會,你如果沒有把握住,多半是因為沒有打好提前量,機會來臨的時候你不知道這是機會或者心有余力不足,可惜可惜。

思維四:先圈地再說

做房地產投資的人一定思考過“拿地王可怕,還是沒有地開發可怕”,拿地王可能會虧損,但公司還有維持的可能;沒有地開發就意味著公司存在的根基沒有了,哪個可怕,顯而易見。先圈地再說的思維,一方面意味著做事不糾結,把握大的原則和方向;另一方面意味著強大的執行力,有把事情干了,并相信自己能干好的魄力。房地產投資拿地是大事,土地金額巨大和拿地成敗影響深遠決定了保守的態度去拿地是常態。公司的發展與領導者的擔當息息相關,糾結的太注重完美的太算計的領導往往拿不到好項目,也不會把公司做大做強。

成大事者不糾結,有目標者不猶豫,對個人的投資生涯和職業規劃亦是如此。把握事實的核心本質,在認清生活和職場艱難的環境下,仍能樂觀的直達目標的人,才是真的猛士。面對人生的選擇,猶猶豫豫,畏手畏腳,根源往往在于缺乏對事物本質的把握。在投資和職場中,當你不知道要做什么的時候,先做好手頭值得做的事情。不要糾結于所做事情有沒有意義,糾結本身就沒意義,因為只有做了并且做好才有下一步的可能,否則免談。

思維五:成事為導向

成事為導向即為做成事情比做了事情重要一萬倍。投資拿地的人一年看幾百塊土地,談幾十個合作方,最終可能沒有一個落地,不好意思,基本上講一年白過了。明確以成事為導向,才能真正的定位自己的價值所在。拿到土地對公司而言,有了項目儲備,有了合作伙伴等;對個人而言,與資源方產生了強鏈接,后續會有更多機會深入接觸更優質項目。當今土地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合作和收購拿地越來越多,不斷地求同存異,共同做大增量,共同解決存量的瑕疵,這就是以成事為導向。營銷崗定價時客觀反映市場,而不是壓低定價,給自己營銷留足空間;成本客觀核算,而不是提高各項指標,給自己優化留有后手;法務提意見時規避核心風險,減少或有風險,不刻意糾結于表述,以上如此種種,對于牽頭的投資人員而言,大家就是以成事為導向。

王陽明講知行合一,認知要在實踐中去加深,個體的任何進步都建立在做成事的基礎上。有很多生活的煩惱,來源于不做事而想要的太多;有很多職業的煩惱,來源于做不成事而抱怨公司太多。投資生涯和職業規劃的本質是該走的路不能投機取巧,該繞的彎路不能一蹴而就。扎扎實實的做成每一件煩心事,看似是彎路,其實是風景。

做房地產投資是蠻有意思的一件事,因為你思考的是專業的提升,資源的積累和人性的把握。“擁有大局觀”是空間廣度,“選擇逆周期”是時間深度,這兩種思維是價值觀的范疇。“打好提前量”是準備工作,“先圈地再說”是行動準則,“成事為導向”是理念標準,這三種思維是方法論的范疇。

以上點點思考與諸君分享,歡迎交流和合作。

 


------------END------------

作者原創,嚴禁抄襲,嚴禁未經授權轉載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xinwen/20170123/94130.html

文章列表


不含病毒。www.avast.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師兄 的頭像
    大師兄

    IT工程師數位筆記本

    大師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