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

 一、巴菲特的迷思

幾乎所有崇拜巴菲特向巴菲特學習的人,都認為巴菲特是股神。那么為什么巴菲特是否是我們眼中那個善于炒股的股神呢?大眾的理解各不相同,相同的是存在大量的誤差。讓我們從邏輯推理的角度,抽絲剝繭看一下巴菲特何以打敗眾多傳奇基金經理成為唯一的贏家。

迷思一:巴菲特比彼得.林奇更優秀

彼得.林奇是傳奇的基金經理人,但是和巴菲特的長期收益率相比貌似還差了一些。事實上,除了彼得.林奇,幾乎所有的天才,從比爾.米勒到比爾.蓋茨再到了不起的蓋茨比,都沒有人能超越巴菲特的長期年復合收益率。

原因并不是人們常常理解為的投資技巧,而是資金來源。

與基金經理人的資金屬于向個人投資者募集不同,巴菲特的資金主要來源于伯克希爾旗下眾多保險公司的浮存金。浮存金就是投保人的保費,出于大數原則,大部分的保費是不需要被支付的,所以保險公司常常能夠掌握大量的流動資金,這位巴菲特提供了極佳的資金來源。

當基金經理人忙于討好投資者以期望投資者不要撤回投資時,巴菲特已經獲得了一大筆幾乎免息的貸款。

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基金經理由于資金來源的特性,其投資行為必然受制于基金投資者(詳見《獨立思考者的投資分析1-個人投資者能否戰勝機構》)。一旦基金遭受較大的損失,即使損失是暫時的,依然會遭到投資者非理性的贖回。華爾街最偉大的投資者之一比爾.米勒就因為由投資貝爾斯登的失敗而引發的大量的非理性贖回導致了基金規模縮減一半。

回觀巴菲特,即便在通用再保險上出現巨額浮虧,但由于使用的是浮存金,沒有人可以干預,所以老爺子才能有這份定力拿得住,熬過最難的日子。

使用浮存金是巴菲特最為高明的投資發明,使得他可以無息使用巨額資金,并且不用看客戶臉色從而在虧損的時候拿得住。所以請不要再拿巴菲特和彼得.林奇們比較,他們根本玩的是兩個游戲。

迷思二:巴菲特通過投資最優秀的企業成為巨富

這同樣是不對的。最優秀的企業并不能讓你賺到錢,因為一旦企業成為公認的最優秀的企業,就會導致人們的追捧,從而價格上升,因此最優秀的企業一定已經包含了市場對其“優秀”支付的溢價。

當然長期最優秀的企業一定能實現股價的長期上升,但是這樣的企業太少了。大多數優秀的企業都已經坐在了高價的山頂上。

這就像賭球,所有人都知道韓國隊有很大概率能打贏中國隊,但是如果你賭韓國贏,你只能獲得十分之一的回報,而如果賭中國贏,你有可能50倍的回報。這時候,你還會認為押寶韓國是最好的選擇嗎?

既然持有最優秀的企業未必能夠真正賺到錢,巴菲特是怎么做到的?答案很簡單,你買下它。

一旦你在一家企業持股超過20%,該企業收入的20%就會作為投資公司的長期投資收入。

換言之,對巴菲特而言,他只需要找到一家有成長潛力的公司。股市走勢好的時候,它能夠從股價賺錢,股市走勢不好的時候,他依然能夠從企業盈利中賺錢。反正只要這個公司在盈利,他總能賺錢。你能嗎?

當然如果你認為A股市場那點可憐的分紅也算分享企業盈利的話另當別論。

迷思三:巴菲特是典型的長期投資者

巴菲特說過他對好股票是“到死都不愿意賣”。于是很多巴菲特的模仿者便手握一支績優股常年不肯賣。其實,他們沒有讀懂巴菲特,巴菲特說的是“到死都不愿意賣”,而不是“到死都不賣”。雖然老大不愿意,但是當價格被高估時,巴菲特還是賣了。

其實通過很簡單的數字就能證明巴菲特的投資并非像他說的那么“長期”。華爾街1957年3月至2003年12月復合收益率最高的的股票是生產煙草的菲利普.莫里斯,年復合收益率為19.75%。而巴菲特復合收益率約為24%(未經完全同期計算,可能有上下2%以內誤差)。

試想,如果巴菲特早早買入華爾街最好的股票,持有46年后,他的年復合收益將為19.75%,距離24%依然不小。可見,即便是巴菲特,也使用波段操作的方法,只不過他的周期比人們更長一些。

迷思四:巴菲特不碰金融衍生品

次貸危機爆發之前的伯克希爾年會上,巴菲特和查理芒格就指出了金融衍生品的巨大風險,但是伯克希爾相當大部分的財富依然投資于各類金融衍生品上。

盡管神經質般的厭惡風險,但是巴菲特依然投資于金融衍生品,或許從側面告訴我們一個投資真理:投資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留出足夠的安全邊際,降低風險。

迷思五:只在自己的能力圈內行事

這點是關于投資哲學的。巴菲特核心觀點之一就是“明確自己的能力圈,并且確保只在能力圈內行事,絕不投資于能力圈之外的領域”。

我看到許多國內的投資者完全誤讀了這一點。他們知道自己懂些什么不懂什么之后,只投資于自己相對了解的方面,然后始終在此徘徊。

其實,巴菲特還有后半句話沒有說“用一生的時間去學習,拓展自己的能力圈”。是的,巴菲特只在自己的能力圈內投資,但是他一生都在努力擴大自己的能力圈,當能力圈擴大了,投資的寬度也相應增加。

我們要做的應該是通過終生的,持續的,充滿好奇心的學習來擴大能力圈,然后只在能力圈內進行投資。

下一次當我們聽到某人說“投資就應該這樣,因為這是巴菲特說的”,我們需要獨立思考,他說的巴菲特是來自巴西的還是菲律賓的還是科特迪瓦的。因為每個人的眼中的巴菲特都是不一樣的。

 

二、 “錢是靠錢生出來的,不是靠克扣自己攢下來的”

這句話出自“卡恩與雪茄的故事”,但是我說的好像不是很準確,我常說:“錢是賺出來的,不是靠克扣自己攢下來的。”當時只注意到自己話與原文不同,可是并沒深入思考二者之間的區別到底是什么。

舉個例子,牙醫雖收入不菲,可一旦停止拔牙,就沒有了收入,所以他不得不每天上班。牙醫要工作,就需要一個工作的場所,他可能會在你們家小區附近租一個 店面。而這家店面的房東每個月什么事都不用做,但每月都可以向牙醫收取一定的租金。而這部分租金是牙醫拔牙賺得的。所以我們可以看出:牙醫的一部分工作實 際是在給房東打工(房租)。但是房東為什么會擁有這個店面呢?因為房東之前花錢購買了這家店面。所以這個事件的實質是:牙醫為了賺錢而工作,房東的錢(已 轉換為了店面)在為房東賺錢。

這就是“為錢工作”和“讓錢為你工作”的區別。

所以,我們應該想辦法成為一個“房 東”,而不是一個“牙醫”,當然,這里的房東和牙醫都是廣義上的。而《塔木德》書上的話(錢生錢)的本意,是想讓我們想辦法成為一個“房東”在《大投機 家》中證券教父安德烈·科斯托拉尼選擇投機對象的時候有條非常重要的條件就是:“贏利性”。

 

三、一些想法

一個假設:

假設公司每年盈利是200萬,老總占80%的股份,員工占20%,那么老總的收益是每年160萬;
如果老總只占20%的股份,員工占80%的股份,極大的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和熱情,此時假設公司每年的盈利增長到了1000萬,那么老總的收入20%則是200萬。(財散人聚)

同理假設:

招聘時,選比你更優秀的人,而不是比你差的人。如果比我更優秀的人進到公司,取代了我的職位,造成的結果是我的職位降低了,我的收入甚至不及新入職的人 高,但是,我更輕松了,因為他比我優秀,我的很多工作由他來做,而且比我做得更好,他可以帶領著公司向更強大的方向發展。當公司更加強盛時,即便我的收入 比他低,但是因為公司整體效益的上漲,我的收入反而比他來之前更高,這樣公司的發展就會進入一個良性的循環。

財富:

財富的單位是:時間。
財富的定義:”不進行體力勞動(或者你家里的所有人不進行體力勞動),你所能生存并仍然維持你的生活標準的天數。”
例如:如果你每月的花費是1千美元,并且你有3千美元的儲蓄,那么你的財富就是大約3個月,即90天。

賠錢的恐懼感,會讓你這樣想……

1.”安全”,       而不是“自由”.
2.”避開風險”,     而不是“學會管理風險”.
3.”平穩地做事”,    而不是“聰明地做事”.
4.”我支付不起”,    而不是“我怎樣能支付得起”.
5.”太貴了”,      而不是“長期看,它值多少錢呢”.
6.”多樣化”,      而不是“集中化”.
7.”我的朋友們會怎樣想”,而不是“我怎樣想”.

真正的投資者會這樣問自己……

“我將以多快的速度收回我的錢?”
“如果我不學習新東西,我將會更累。”

一個誤區:

“我目前的經濟狀況不好,那么我只要努力工作賺更多的錢就可以解決問題了”。實際上,即使收入提高了,你一樣會負債,而且賺的越多,債務也背得越大!所以僅僅是努力工作、加薪、跳槽并不能解決實質問題,因為你貪婪的本性會促使你不斷追求更高的目標。

誤區解析:

主要原因是“很多人搞不清楚什么是資產,什么是負債。”
實際上很好區分,你只要以這樣一個尺度去衡量就行了:資產是為你創造收入的事物,負債是讓你產生支出的事物”。
資產收入與正常收入的一個最大區別是:你不需要參與。如果你參與了,那就是你的職業了,產生的收入既是正常收入又是資產收入。就好像你發現每天上班的白 領沒有地方買早餐,于是你打算在樓下租間店面專門制作和賣早餐。作為投資,你應該租下這個店面,并且招募制作早餐、賣早餐,以及管理這家店的人員,但你不 用自己去經營,因為你一旦去經營,那么這就是你的職業了。你只要做好基礎設施,然后讓這些人為你去賺錢就可以了。其實大家已經明白我要說什么了,公司也是 資產,這家早餐店也是資產,因為它們可以為你創造收入。所以為什么你的老板有錢,而你要每天工作還時常恐懼?因為他把錢用來買資產了,而你把錢用來買負債 了,但是你把負債當成了資產。

賺錢和幸福感

我們不是為了賺錢而工作、投資,我們的最終目的只有一個:提升我們的幸福感。
幸福感是一個比例,【幸福感=你已經擁有的東西/你想要擁有的東西】。上面的所有內容都是在告訴你如何去賺錢,但是忽略了幸福感,比如說,你想買輛車, 但是因為你知道買車是負債,所以你不去買(幸福感分子小),但是你又很想要(幸福感分母大),所以你不快樂。面臨這種情況時你就需要做出一個權衡:究竟是 增大投資減少負債降低幸福感呢?還是減少投資增大負債提升幸福感?這就看你更看重哪一個方面了。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xinwen/20161111/47335.html

文章列表


不含病毒。www.avast.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師兄 的頭像
    大師兄

    IT工程師數位筆記本

    大師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