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貧富差距是個世界性的問題。從上世紀80年代以來,世界上大概有三分之二的國家,收入差距都在擴大。
為了刺激經濟,各國采取了各類措施——減稅、減少社會保障和福利……一些措施導致社會差距擴大。但中國收入差距擴大的速度遠遠超過大部分國家。
中國的收入分配改革效果為何不及預期?改革過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難?怎樣才能打破代際傳遞的影響?南都觀察采訪了中國收入分配研究院執行院長李實——
李實,北京師范大學教授,中國收入分配研究院執行院長
部分采訪視頻請點擊:李實:一旦形成利益集團,收入分配改革將難以實現
▌基尼系數仍居高位,中國屬于高度不平等國家
2016年初,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居民收入基尼系數為0.462。基尼系數是反映收入差距的指標,數值在0和1之間,數字越大,反映貧富收入差距越大。
2013年,國家統計局一次性公布了自2003年以來十年的全國基尼系數,之后每年公布一次。2008年的0.491是最高的,之后便逐年下降,今年是近十年的最低點。但這仍然是一個偏高的數值。
有人認為官方數據存在低估,因為部分高收入人群不太容易統計進來,缺少高收入樣本。即使官方發布的基尼系數是準確的,和其他國家相比,這也是一個偏高的水平。
從基尼系數看,我們可以算是高度不平等國家了,和巴西、墨西哥在一個梯隊。歐洲的絕大部分國家收入差距都比中國小,它們初次分配后的收入差距和中國差不多,但是再分配的力度比較大。在亞洲,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度的基尼系數可能比中國高一些,日本、韓國都比中國要小得多。
▲ 2014年世界銀行基尼系數世界地圖。 ? data: worldbank.org / pic: M Tracy Hunter@wikipedia.org
▲ 部分國家和地區基尼系數(數據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economist.com、the worldfactbook、worldbank.org、OECD)
美國的基尼系數與中國相近,在0.4以上,同樣可能也存在低估的問題。美國的富人確實很富,但窮人不是那么多。中國正好相反,富人相對少一些,但是窮人很多。此外美國的中產階級比例很高,我們相對低得多。
▌收入分配改革效果不如預期
中國政府這幾年通過扶貧、增加轉移支付等方式幫助低收入人群。2013年,《關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見》出臺,大家期待很高,但是近兩年看,改革并沒有實現預期,其中原因有很多。
一是宏觀經濟形勢不太樂觀,經濟增長在降速,相應地,政府收入也下降了,可用于再分配的資金變少了。
二是政府還是把發展經濟、提高效率作為更重要的一個目標,一定程度上輕視了收入分配公平。分配制度改革方案沒有很快地落實,可能是因為在發展和公平的問題上,還處于兩難抉擇的階段。
三是從發展理念上來看,這一屆政府更多把重心放在了精準扶貧上。扶貧有助于縮小收入差距,但是效果并不如預想。因為解決收入分配問題,不僅要提高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更多還要關注全部人群,包括調節高收入人群的收入、擴大中等收入人群。
▌比收入差距更嚴重的是財產差距
貧富差距除了收入差距,還體現在財產差距上。我們研究過,財產差距在2002-2010年期間急劇擴大,速度遠超收入差距。這一趨勢不但在全國范圍如此,在城鎮內部、農村內部,也同樣如此。這其中有幾個原因。
第一,中國還沒有建立起完善的市場經濟體系,沒有形成完全競爭,要素市場還存在著各種各樣的扭曲,帶有很強的政府干預和行業壟斷色彩。這就造成了有權勢的人可以利用關系,通過要素市場尋租,從不完全競爭的市場中非法獲益。
第二,由于房價漲幅過大,有房人和無房人之間的財富差距擴大。尤其是一線城市,有房家庭的財富隨著房價迅速增長,加劇了財產不平等。
第三,貪腐也導致了財產差距擴大。
財產差距擴大和收入差距擴大,是一個相輔相成的過程。過去中國是一個無產階級社會,大家財產都很少,即使有差距,政府的再分配政策也可以有效調節。現在不同了,財產在收入當中起的作用越來越重要。收入中來自財產的部分占比重高的群體和占比重低的群體,財產差距會越來越大。財產差距的擴大,進一步推動了收入差距的擴大,使對收入差距的調解變得越來越困難。
可以說,我們的經濟改革是有缺陷的,沒有完全建立起比較合理有序的分配秩序和制度,導致整個利益的分配嚴重失衡。
▌利益集團一旦形成,收入分配改革將難以實現
根據庫茲涅茨倒U型假說,在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初期,收入差距擴大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到一定階段,隨著城鄉勞動力流動,城鄉產業結構變化等,整個經濟結構會發生轉變,收入差距會有一個先升后降的過程。但這一假定建立在完全競爭的市場環境和比較完善的社會分配制度之上。如果這兩個條件不存在,收入差距會在發展早期慢慢擴大,然后形成很多利益集團。
▲ 倒U曲線(inverted Ucurve)是美國經濟學家庫茲涅茨1955年所提出來的收入分配狀況隨經濟發展過程而變化的曲線。庫茲涅茨提出,在經濟發展過程開始的時候,尤其是在國民人均收入從最低上升到中等水平時,收入分配狀況先趨于惡化,繼而隨著經濟發展,逐步改善,最后達到比較公平的收入分配狀況。
利益集團一旦形成,對整個經濟活動便有很強的話語權和影響力。如果它影響到決策,尤其是收入分配政策,收入差距就很難縮小。
過去三十年,經濟整體是在增長,但人們從中受益的程度大不相同。低收入人群獲益比高收入人群小得多。
在改革早期,低收入人群也感覺到社會在變化,經濟向好,人口流動就業和教育機會都在增加,因此懷有希望。但一段時間后,收入流動性受阻,個人努力對增加收入的作用越來越小,低收入人群會覺得越來越看不到希望。即使受過很好的教育,也很難改變社會地位,來自父輩的資源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個人的職業選擇、收入和財富積累。
這種貧富懸殊、社會地位差異,會演變成一個長期固化的過程,甚至代際傳遞。如果人們不但感到自己前途無望,對下一代的前途也看不到希望,社會認同感就會越來越小,甚至推及對司法制度或政權不滿,這是發展中最令人擔心的事情。
過去,我們收入在增長,收入差距在擴大。經濟增長的正面效應,可以部分抵消差距擴大的負面效應。現在經濟增長還保持在中高速度,就業問題不是特別嚴重,老百姓雖然有不滿,但還能看到自身生活狀態的改善。但以后如果經濟增長速度下降,出現失業問題,收入分配的狀態不改變,就很容易產生不穩定因素,甚至帶來社會的動亂。
打破代際傳遞的影響,讓社會底層看到更多的上升空間,是我們當前政策所缺少的。我們一方面要調節收入分配,另外一方面也要給年輕人創造更多的發展機會。
▌初次分配,應該注重要素市場公平競爭
調節收入分配,一方面要解決初次分配中存在的不合理、不公平,另一方面是增加再分配的調節力度。
現在初次分配中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要素市場本身。市場扭曲、市場壟斷、市場歧視……產生了各種各樣的問題。資本市場缺少競爭性,導致壟斷,中小企業、個體經營戶很容易受到負面影響。
此外,勞動力市場中還存在很多歧視,農村戶口、外地戶口、性別、年齡……這些會對所謂的低素質勞動力、非技能勞動力造成很大傷害。
農村土地市場也是一個問題。現在土地市場基本由國家壟斷,農民沒有土地所有權,只能使用權,很難從中獲益。農民不能像城市居民一樣通過房產來獲得收益,這也是我們國家農民收入低的一個原因。
所以改革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怎么進一步改革要素市場,使其完全競爭,消除各種各樣的扭曲、壟斷、分割。這樣勞動報酬的份額就會不斷上升,農民能夠從土地當中獲得更多收益,收入就會大幅度增加。
▌再分配,應該推進稅收制度改革
再分配領域,我們最近幾年也在不斷建立各種社會保障體系,但相對于其他國家來說,再分配力度還是遠遠不夠。我們通過稅收調節收入分配的效果非常有限。國外調節財富分配的兩個主要手段,是財產稅和遺產稅。我們討論了很多年,遲遲沒有推進,主要還是受到利益集團的影響。
在轉移支付方面,我們國家真正的現金轉移支付包括低保和補貼,這在整個居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非常小,調節收入分配的力度非常有限。
▌公平和效率可能并不是一個矛盾狀態
過去我們討論公平和效率之間的關系,往往更多從分配結果上看待公平,認為收入差距越小越公平,把公平混淆于平均化、均等化,
但公平更多是一個價值取向,不一定以收入差距的大小作為標準,而應該用分配的合理性來考量。如果一個社會中,大家認為分配機制相對合理,那么這就是一種被社會認可的公平狀態。這樣一種狀態,往往不會對經濟效率產生負面影響。
從這個角度來看,社會公平和效率之間,可能并不是一個矛盾狀態,甚至可能相互促進。比如在一個單位里,大家都認為自己的薪酬很合理,都會有很高的積極性,有助于效率的提高。
▌城鄉差距在縮小,但各自內部問題依然嚴峻
現在城鄉差距從統計數據來看是有所縮小,到農村去看一看,確實比以前有改善。但問題依然存在。
農民收入有所增加,溫飽基本能解決,但農村發展的問題始終沒有解決。現在農村人口以老弱病殘為主,經濟結構還是小經濟為主體。從長期來看,沒有年輕人愿意留下來,沒有外來資本進入,發展問題依然很大。
很多地方為了保護資源和環境,以行政指令加以限制,比如不允許開發當地的礦產、林業資源。這當然是從全局的角度保護,但也剝奪了當地人發展的權利,承擔代價的是當地居民。所以現在缺少一個代價分攤機制,具體來說就是國家應該花錢,把資源保護的代價承擔下來。
而隨著農村勞動力流入城市,城市內部問題也會越來越明顯。可能慢慢分成城市原住民和外來流動人口兩個階層,很難融合。我們現在的城市規劃和發展戰略、社區文化等各方面,很少有給這兩個人群融合的機會。
從這個意義上說,將來比收入分配更重要的不平等,可能是公共服務上的不平等。現在農民工大部分是第一代,忍受力很強。但是下一代農民工子女還能接受這種狀態嗎?這可能是將來城市發展中面臨的一個最大問題。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shehui/20161101/31894.html
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