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暴富之前的漫漫長路

來源: 外刊IT評論  發布時間: 2012-07-05 14:01  閱讀: 8006 次  推薦: 44   原文鏈接   [收藏]  
摘要:3年的時間,作者在掙扎兩年多之后卻在短短三天內明白了取得成功的真諦并讓自己的事業一夜飛騰,讓我們跟隨作者來看看他的經歷。

  英文原文:The Long Grind Before You Become an Overnight Success

  那你現在在做什么?

  唉,我討厭這個問題。

  事實上,我正在努力做一個新的項目,但沒有取得任何的進展。

  但是,我并沒有抱怨什么,相反,我鼓起精神,熱情的推銷這個計劃。人們都點頭稱是,但他們臉上狐疑的表情我不能視而不見。

  當我說完后,人們有時會打擊我一下,說:難道這就是你整天在做的事情嗎?哈,他們的真正意思是:你是在說你把你所有的時間都花在這個荒誕的想法上了嗎?

  埋頭苦干

  2007年夏天,在放棄了給我們帶來穩定收入的工作后,我們非常非常辛苦的創業著。到2010年二月,持續將近2年半沒有任何收入。而我們又做出了什么能向人展示的成果嗎?沒有。

  我們沒有掙到一分錢。我們去找的投資者全部都拒絕了我們。我們不能招到任何愿意加入這個團隊的人。我們沒有吸引到任何人注意我們的這個創意。

  這兩年里我們想了各種辦法,但我們的Yipit網站的月獨立訪問量始終沒有超過1萬。我們一直在低位徘徊:

  從我個人而言,我的積蓄慢慢的在消失。我的信用卡因為逾期不還款而被凍結。并不是我沒有現金去還,只是我們沒有時間考慮它。看著我努力工作積累起來的銀行存款慢慢在耗盡,那是一種十分沮喪的感覺。我記得當把存款從我的退休金401K賬戶上取出時,我再次確認了一下自己是否知道這樣做帶來的嚴重后果。

  老實的說,我有可能早就放棄了。唯一讓我堅持下來的原因是,我忠實的創業伙伴Jim他也是辭職出來的。他放棄了很多十分誘人的工作機會,和我一起工作,我不能拋棄他。

  一切全變了

  這樣到了2010年2月份,距離我們開始創業2年半之后,我們又產生了另外一個想法:收集那些正在興起但發展迅速的日常交易信息。這個想法來的很及時,正合我們的特長。因為最近9個月里我們一直在做本地交易信息收集。

  只用了3天時間,一切全變了。

  3天的倉促編碼,我們上線了這個新功能,做了一些簡單宣傳,用戶十分喜歡這個功能,4個月后,吃驚的投資者向我們注入了1百萬美元。一年之后,我們募集到了6百萬美元,我們盈利了,我們吸引到了成百萬的用戶,我們招到了優秀的人才加入了我們的團隊。并且,最重要的是,我們的事業才剛剛開始。

  那么,這3天里究竟發生了什么?

  我相信,如果我們早在2007年或2008年、甚至2009年就開始上這個日常交易收集功能,我們不會取得成功,反而會把事情弄糟。

  但是,經過了2年半的失敗和教訓,我們完全知道了該怎么做:

  • 產品策略。我們成了精益(lean)創業運動的一分子。我從一開始就參加紐約精益創業洽談會,閱讀Four Steps to Epiphany,我們認識到,我們要做的是一個最簡化功能的產品。
  • 做原型樣品。近幾年我一直在自學Web開發技術,而Jim也在自學前端的程序開發。我們不需要找人去做原型,我們能自己快速的開發出來。
  • 設計用戶界面。我們設計了大量的原型,我們很清楚如何設計登錄頁面來收集用戶的email,我們設計在注冊流程中收集用戶信息并讓人們向他們的朋友們散布我們的信息。
  • 找到啟動動力。 我們知道如何加工我們的故事,讓新聞記者注意到我們。我們在TechCruch成了重要話題,這給我們吸引了大量的初始用戶。
  • 讓投資者感興趣。過去兩年里我們和很多紐約的天使資金投資者保持著良好的關系,我們能很快的爭取到對我們感興趣的投資者,因為他們很熟悉我們。
  • 培養名聲。 我一直參與紐約科技界的活動,業內的朋友們在給Yipit創造話題的事情上幫了很大的忙。

  現在,回顧往事,我認識到我錯了,那掙扎的兩年里我們并不是拿不出任何的成績。從外面看來,我們沒有任何可以成功的跡象,但我們學到了一些非常重要的東西:開創新事業的藝術和技術。我們花了差不多3年的時間才真正的明白在那3天里我們應該怎么去做。

  所以,對于那些還在掙扎中,覺得自己拿不出任何成績的人,我希望這篇博客能幫助你們堅持下去。你每天都在學習進步。你要知道,當靈機閃現時,你已經準備好捕捉它了。

44
2
 
 
 
 

文章列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師兄 的頭像
    大師兄

    IT工程師數位筆記本

    大師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