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經營是一個孩子的培育過程
節選自:企業經營是一個孩子的培育過程
用一個形象的比喻,經營企業就是撫養一個孩子的過程,孩子在剛出生時,就是只需要關心他的衣食起居,只要一切正常,就不會出現過多問題;到了2-3歲,父母就成了小孩的啟蒙老師,小孩將形成最根本的思維基礎;當到了3歲以后,這是孩子思維發展最黃金的時間,父母將對孩子的學校特別是老師的選擇特別關注,直至其在社會上獨立。如此來說經營一家企業,從創業初期,創業者特別關注的是原始資本的積累,只要企業不愁客戶,不愁資金就是最大的勝利;到了企業成立了3年,度過了企業能否成活的分隔年限,企業進入了高速發展時期,這時創業者除了關注客戶,更多的發現企業不好管了,就像孩子有了自己的思想了,不是父母說什么就接受什么的時候,因為企業發展必定需要更多的人才,而每個人之前的經歷將影響現今公司的思維理念,經營成本的提高,企業經營者必須更注重開源,壓力在這個時候更加加大-內憂外患,所以這個時候經營者會選擇尋找初期的職業經理人或自我培養,正如小孩需要上幼兒園直至小學了,需要真正專業的啟蒙老師,而這個時期的啟蒙老師將影響小孩今后的根本性的發展;經過了一段有效地發展,企業逐漸更多的是全局的均衡發展,就像孩子上初中和高中,企業的優勢逐漸形成,發展方向已成熟,企業進入了成長期;最終企業進入優勢整合期,也就像這時的孩子進入了大學并即將獨立,將逐漸自行判斷自己的方向,并按照自己形成的思維參與社會活動和競爭,這時的父母就如企業家所表現出來的那份自豪和成就感!
也許上面的這種比喻不是每個人都認可,但是事實上我們仔細思考一下,正如此。現在中國這占企業總數99%的中小企業大多處于第一、二時期,而對于處于第二時期的企業,很多企業經營者對企業的內部管理產生的極大地壓力,都渴望盡快有合適的職業經理人將內部管理工作抓起來,自己只需要關心訂單就好,可是要知道職業經理人也是從不同的地方來的,他會有很多新的想法給企業注入活力,但是企業是你創辦的,你的思想就是企業的思維,這個經理人能否有效的支持你的思維,并將這種思維轉化為行動,并在不合理不合情的地方修正,成為你有力的合作者和推動者,這是需要一種有針對性的符合企業實際情況的協助,這也正是顧問式管理咨詢的主導方向,也正如老師與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就是管理者和企業家的配合作戰,管理者應與企業家思維統一,授企業家的孩子的管教方法,而不是單單一個現在還不錯的孩子,因為孩子的成長是與企業家同步的,但是老師在不同的階段是不能一樣的,這與老師本身的側重能力有關。
就現今的企業管理咨詢行業,大多是以復制拷貝的方式對企業進行咨詢,并未仔細考慮企業的實際情況,未量體裁衣,5歲的孩子,上衣壞了,直接給了件8歲孩子穿的上衣,因為只考慮了他的基本需求,但未根據他的實際情況,可能孩子臨時穿了穿,但是覺得不合適,遲早還是會穿屬于自己的衣服,這也是很多管理咨詢公司所制定的管理模式最終未能實施或實施不徹底的根本原因---量體裁衣問題,另一情況,大多數企業經營者對智慧的尊重程度的片面考慮,對管理咨詢公司的名氣及所作案例過多的關注,而非注重管理咨詢公司的側重面,最終執行管理咨詢師的實際能力,任何一件事情,不同的人做效果不同,這是人的問題,不是事情本身,當然也會有一些外界因素的原因,但不是主要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