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程序員的理想主義
我是一個程序員,也是一個理想主義者。
作為一個五年多的從業者,我回想起當初跨入這一行的初衷,是因為這里是理想主義者的凈土。
2011年 iPhone 蓄勢待發準備橫掃全球,AppStore 開始造富,讓我們這些非計算機專業的窮學生,都開始轉入 App 行業酌一杯羹。AppStore 給了全球的開發者一個平臺,在這個平臺上,人人平等,你不用賄賂巴結蘋果的工作人員,也可以常年在榜單上占據一席之地,只要你的軟件足夠好。
后來走入社會的我,靠著自學的技術,在北京的一家IT公司找了一份不錯的工作。畢竟不是科班出身,敬畏心很強的我從工作后一直不敢放松,一直學到今天還在不斷學習新的知識。因為在程序員這一行,歸根結底看的還是工作能力。也許你內向、沉默寡言,也許你人緣超好、很會維系同事關系,也許你脾氣很壞,經常跟產品經理吵架,注意,這都無所謂,只要你的技術是公司無法替代的,公司不會虧待你。
雖然現實情況并沒有我說的這么好,比如在我的老東家工作,程序員還是沒有商務部門的人強勢,甚至會被HR部門壓一頭,單相對于其它行業,已經強很多了吧,反正我沒干過拿報紙、端茶倒水這些伺候人的活。
工作幾年后,大部分人都會面臨一個現實問題,“要不要轉做管理?”
我反正是這么想的,不做管理前,我向技術總監或者部門經理匯報,做管理吧,我就成了匯報中樞了。和人打交道這件事,還是挺復雜的、挺耗時的,我還是省省時間改進代碼吧。但畢竟每個人有自己不同的追求,我覺得有能力和愛好的人還是應該嘗試管理口的,畢竟管理口的晉升路更寬,有更大的權力,才能做更大的事。像我這種喜歡新事物、喜歡開源、喜歡分享技術的程序員,還是繼續搞技術才能讓我內心踏實。
我有一些做技術的朋友,小時候崇拜蓋茨,工作后推崇老喬,結果他創業做了自己的老板。我覺得他們就不是真的喜歡編程這件工作,因為蘋果的技術牛是 Steve Wozniak 呀。如果輕視技術(設計也是技術),蘋果是不會有今天的成就的。當然這句話也可以套用給 Google、臉書等一大票硅谷的技術公司。所以如果選擇了技術這條路,即使你覺得自己站到了巔峰,也會發現巔峰之上原來還有高山,我們要做的,只有相信技術,精益求精。
雖然我是理想主義程序員,但我也是物質的,只是我對單純的物質沒有興趣罷了。這要怎么理解呢?我舉幾個例子:比如我會希望自己的 App 大賣,掙很多錢,但我不會去買彩票,雖然概率差不多(哈哈哈),因為對我來說,大賣的意義要高于掙了很多錢,我更希望去做點什么事,然后順便掙了點錢糊口。
再比如我也想寫技術書籍,把我積累的經驗和知識分享給初學者,順便掙點錢糊口(理想要和物質結合),但我不會去做代購,雖然后者門檻更低掙的更多。因為我只是想做點事,不是單純地想掙錢,當然代購的人也可以說他們想讓國人用到國外的好商品,順便掙點錢(哈哈哈)。
我們這些八零后成長的三十多年,是我們這個國家和社會瘋狂造富的三十多年,我們身邊的很多人,可能連高中都沒有讀,卻能在我們大學畢業的時候,就買了車甚至買了房。這不是教育制度的錯,而是社會體制和法制的不完善給了“聰明的人”更多的機會。我不聰明,但我也不仇富,他們用辛苦的勞動和過人的智慧積累的財富,我表示尊敬,但我并不想跟他們一樣聰明。我掙的不多,但工作很開心,因為我知道,一個人想把自己喜歡的事情變成工作,真的很難。
但即使有這些理由,我們也要面對親人朋友甚至愛人的質疑,“你寫代碼能寫多久?”
好沉重的一個話題,我也看過其他文章中說國外50多歲的老技術,兩天可以完成普通程序員兩周才能完成的工作;也看到過國外某些技術公司對待老技術這么好那么好的文章,但是,我們畢竟不在國外。
不在國外我們能寫一輩子代碼么?我還年輕我無法回答,國內可能還沒有在民企做這行,且在這行退休的前輩吧。所以我要立個flag,如果我退休時候還在寫代碼,我會回來告訴你們答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