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未來7大猜想
1、.Net技術將大行其道
雖然就程序員比例而言,.Net與Java還有一定的差距,但在微軟操作系統的支持與WPF等新技術推動下,越來越多程序員與企業開始選擇.Net技術。個人認為,.Net相對Java最大的優勢在于語言的統一性。如是我是老板,招一批.Net程序員,后臺程序會做了,前端的富客戶端(Silverlight)也會做了,而且.Net入門可比Java快多了,畢竟是微軟的技術,易上手啊,誰讓我們從小就用微軟的東西。
而在桌面軟件方面,.Net則有更大的優勢。因為Vista與Vienna將是微軟下一代主流操作系統,它們可以天然就帶了.Net runtime的。如果這兩個操作系統得以普及,.Net技術也將在桌面軟件領域大行其道,就這一點,Java是無法望其項背的。
那相對C++呢,我想過不了幾年,硬件水平將有很大提升,摩爾定律就是這樣說的,C++所謂的高性能也將不再是核心優勢,想必能運行Vista或Vienna的機器,.Net程序也不在話下吧。而.Net開發的快捷與內存安全將成為與C++等非托管語言競爭的殺手锏。
我們熟知的飛信、Fiddler等大眾桌面軟件就已經是.Net開發的了。據悉,電信、網通也將陸續推出基于.Net技術的大型客戶端軟件。.Net的春天指日可待。
隨便說一句,在WPF與Silverlight等技術成熟的時候,.Net與Java也就相當于今天的C++了。
2、OpenID-網絡用戶集中認證
相信每個網民都有不下一個的網絡ID,新浪的,網易的,yahoo的,Hotmail的,如果要享受某個網站的服務,我就得先注冊成它的會員,并且不同網站的用戶之間的通信也存在障礙。
如果能有一個通用的帳號,能在各個網站暢通無阻,這將大大提高用戶的上網體驗,也沒必要記那么多的帳號與密碼了。
這事最鬧心了,本來我在各大網站的用戶名都是snowwolf的,可在某些網站,也不知誰先給搶注了,我就只得改用snowwolflibo,結果是上網時,我也不知道哪些用戶是snowwolf,哪些用戶是snowwolflibo。
現在好了,有了OpenID(據說是微軟,Google,Yahoo等力挺的一個概念,具體是什么,我也說不清,反正很拽),各網站可以把用戶認證管理托付給另一專注于OpenID服務的系統,實現整個互聯網的單點登錄。
除了網站,IM工具的互通互聯也勢在必行,看看現在的白領一族,每天打開電腦第一件事就是啟動各大IM工具,QQ/MSN/Fetion,據說現在又有了百度Hi。我們的桌面早已凌亂不堪了。
當然IM與網站的集中認證的推行瓶頸不在技術,而是商業層面的東西。所謂的互聯可能會先在市場份額小的產商中進行,如百度Hi就宣稱要支持互聯。但互聯也可能出現在大產商對小產商的并購中。這聽起來有點像戰國時代的“合眾”與“連橫”。
之前互聯網倡導的開放、共享、自由僅限于內容領域--我做一個網站,用戶可以在上面share各自的文章、相片、視頻。而未來的互聯網,將極好地實現應用與服務的可擴展化。
平臺產商:類似Windows、Linux等,它們僅提供網絡應用的“插座”,實現數據、界面、通訊、安全等基礎邏輯。
應用產商:類似Office、QQ、SQL Server等應用軟件,它們基于平臺API編程,實現豐富的網絡應用。
內容產商:利用RSS等技術向網絡應用提供內容。
權限提供商:類似于前面說的OpenID。為整個互聯網提供統一的權限認證與用戶資料管理。
這就是傳統門戶的弱點,它的內容與廣告不具針對性,盲目投放,關注率與消費行為轉化率極低。既增加了用戶的反感度,也損失了廣告主的利益,同時浪漫帶寬。
而我們要做的,是將用戶按區域細分。區域可以是按省、市、縣,甚至街道,小區。這類新的網絡模式我們暫稱其為“社區門戶”。如果可以精確到小區,社區門戶將為不同小區用戶提供更對口的服務與內容。
比如說,小區附近哪的購物最便利,哪有健身房,誰誰誰發起了一場籃球賽,這些信息比傳統的信息大雜繪對用戶更具實際意義。
用戶向網站發起請求后,網站將依照用戶IP、Cookie等參量分析該用戶特性,比如說某某某,男,IT從業人士,酷愛數碼產品,NBA粉絲,喜歡愛田由與小倉優子(舉個例子,看官勿對號入座),持有大量中石油股票。接下來,系統將優先推送與上述特殊相近信息與廣告。
而定向門戶則可以通過搜索引擎的接口獲取當前用戶特性,從而推送定向業務。
但另一方面,云計算可以將PC、手機、手表、汽車(此處可大膽想象,個人覺得一切皆可互聯)等設備全部納入網絡,這實現了數據與應用在不同設備上的共享。在此咱稱之為“跨終端”(我杜撰的),而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各種器材將與傳統的PC、手機一起,進入一個嶄新的“大互聯網”時代(再次杜撰)。
還有,記得比爾.蓋茨也說過,將來要讓房子變得與電腦一樣。也許就是這個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