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錢多反而不利于創新
奧巴馬政府撥款30多億美元,用于開發智能電網,這引起了我的注意。這件事倒沒有什么特別的,因為這樣的報道似乎天天都有,領導人撥款數十億美元用于新地域、新技術或收購,以表明政府很重視創新和增長。
問題在于,這些撥款恰恰使組織難以實現其目標。換句話說,大批財政撥款恰恰使問題更難解決。
為什么說大批撥款會讓創新寸步難行呢?
首先,它會引導人們去追逐已知的而不是未知的東西。畢竟,如果你要進行一項重大變革,你肯定要先確定你針對的是一個巨大的市場。否則,你幾乎不能證明這項投資是正確的。但是,大多數的增長來自于創造不存在的東西,而不是爭取在已有事物上分一杯羹。依賴對未來成長型市場的預測也沒有用處,因為這種預測往往漏洞百出。
大筆撥款會引導人們把問題局限在技術框架內。創新者會把大量資源用于看似能帶來重大變革的突破性技術。但是正如我的同事馬克?約翰遜(Mark Johnson)和約什?薩斯科威茨(Josh Suskewicz)已經證明的那樣,通往變革的真正道路幾乎都來自于創造出獨特的業務模式。
最后,大量投資讓創新者關閉了“緊急信號”。當你投入了大量資金后,你就被這些固定資產困住了,很難對戰略做出重大改變。比如,假設摩托羅拉公司投資數十億美元發射了幾十顆衛星,來支持其銥星服務,結果發現這項服務沒有市場,它該怎么辦?它沒有什么辦法,這非常痛苦。早期的資金投入已經預設了該企業的道路,當企業發現第一個戰略不正確時——幾乎無一例外都是這樣——大量的投資就變成了絆腳石。
這是因為他們都抱著這樣一種想法——試圖用尖端技術超越現有的市場領導者。研究表明,市場領導者往往能擊退這類進攻,代價是大量的資源浪費。
那么,領導人該怎么做呢?
在財政資源方面要節約,而在人力資源方面要慷慨。在大多數組織中,破壞性創新停滯不前不是因為缺乏資金,而是因為缺乏有責任心的人,因為主導的思想模式不合時宜,因為一整套的標準工作流程與破壞性創新所要求的戰略背道而馳;破壞性創新要求決策迅速、在市場中學習、反復試驗。
給員工自由,讓他們充分地參與革新,并讓領導層集中精力幫助排除我所說的“核心噪音”,這才是成功的關鍵。
在接受Innosight采訪時,Intuit公司董事長斯科特?庫克(Scott Cook)說,根據他的經驗,最成功的破壞性創新團隊有一位“高管支持他們,鼓勵他們,引導他們,每周主動花時間與他們交流,保護他們免受公司反對勢力的影響。這些反對勢力本意是為他們著想,事實上卻可能害死了他們”。
簽署支票比投入時間更容易。如果你真是致力于創新,你要花更少的錢,投入更多的時間。這樣,你才最終獲得持續性的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