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變革秘訣:一次只改變一件事

來源: 哈弗商業評論  發布時間: 2010-03-04 17:33  閱讀: 612 次  推薦: 0   [收藏]  
摘要:如果你想克服某個弱點,記住絕不要選擇一個以上的目標。

        我在一個半月之內減掉了18磅。

        我既沒有加大運動強度,延長鍛煉時間,也沒有閱讀那種列舉種種證據、寫滿規則和食譜的減肥手冊,更沒有吃某家瘦身組織精心配制的膳食。

        這些法子我以前都試過,有些的確有用,但我一樣也沒能堅持到底。它們要么太復雜,要么花費太高,要么過于繁瑣,很難持之以恒。

        所以,這次我做了個不同的決定,一個簡單得多的決定。

        首先,我要先就減肥一事交代一下背景。每當新的減肥手冊問世時,總是要吹噓自己較先前那些書相比如何如何優越。作者常常會熱情洋溢地宣稱,這項計劃抓住了關鍵,它不僅能幫你減掉分量,而且永不反彈。凡是其他方法做不到的,它都能輕松搞定。

        所以,我們忽而降低脂肪食用量,忽而又增加;忽而要多吃些蛋白質,忽而又少吃些;忽而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攝入,忽而又減少。可問題仍然沒有解決:究竟怎樣吃才最有利于減輕體重?

        現在我們有答案了。今年早些時候,《新英格蘭醫學雜志》(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發表了一篇研究報告。研究人員為811位體重超標的成年人分配了四種不同配方的膳食,每一種的脂肪、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比例各不相同。

        結果如何?6個月后,參與者平均減掉了12磅,兩年后反彈了3磅。無論他們采用的是哪種膳食配方,結果都一樣。當然,相比之下某些配方更健康一些。但就減肥而言,沒有哪一種配方更有優勢。因為它們都是通過同一種機制發揮作用——限制你的卡路里攝入量。只要少吃點,自然就能減肥了。

        如果這是真的,那么最好的配方就是最簡單的配方。所以,我問自己:如果只調整一個因素,就能使我的卡路里攝入發生最大的變化,那么這個因素應該是什么?每個人都有這樣一個因素。

        就我來說,答案是糖類。有時我一天會吃下三碗冰淇淋。只要我能改掉這個習慣,其他的一切完全可以順其自然。戒掉糖類就是能讓我獲得最大回報的一個因素。

        所以,我開始對糖類敬而遠之。餅干、糖果、蛋糕、冰淇淋,統統列入禁忌。這是我唯一有意識做出的改變。大多數節食的人都得做出無數復雜的小決定——計算、稱重、選擇、決定,但我一律不加理會。不分階段,不看食譜,也不左思右想。

        這“一個因素”會因人而異。對于某些人來說,可能是油炸食品,而對于另一些人來說,可能是肉類,還有可能是軟飲料。重要的是要保持簡單。

        這種方法意義重大,它不僅適用于減肥,也適用于所有的行為改變(畢竟,節食不也是一種行為的改變嗎?)

        由于迫切希望變革取得成功,人們總是給自己安排一大堆的任務。但這樣做是不對的。他們首先應該找出能收到最大成效的唯一一個因素,然后為之全力以赴。

        幾年前,一家《財富》100強(Fortune 100)公司客戶請我為他們設計一項新的領導力培訓計劃。此前的幾年里,他們一直在使用另一種培訓計劃,但現在他們希望能采用新的計劃。為什么?因為原來的計劃并未達到他們想要的效果。

        我要求先看看原來的計劃。想聽實話嗎?雖然我想說我的領導力概念要好得多,但我認為他們使用的計劃其實同樣出色。領導力模型與膳食配方沒什么區別——大多數都不錯。但亮點很少體現在模型本身,而是體現在執行。

        我請求他們不要從頭開始。“你們花了這么多年的時間,對原有的領導方法進行宣傳推廣,灌輸它的語言,普及它的理念。大家對它已經熟悉了,所以不要放棄。”

        只要刪繁就簡,保留精髓部分就可以。哪個因素能對領導力產生最大的影響?

        經過一番思考之后,他們得出了結論:如果管理者能更多地與員工溝通,那么大多數問題都可以得到解決。好極了,我建議說,那就集中全力做好這件事,其他的先別管了。

        我的朋友薩姆(Sam)是個企業家,他在創業失敗后垂頭喪氣地給我打了個電話。在重新出山之前,他打算休息幾個月,所以我們討論了一下他該如何利用這段時間。我們發現,他患有誦讀困難癥,總是在閱讀上遇到困難。

        于是我們商定,在這段假期里,他每天都要做一件事:閱讀。我提出這個建議是非同尋常的。通常,我總是告訴人們要揚長避短。但就薩姆的情況來說,他通過克服弱點可以獲得巨大的回報。如果他能解決閱讀的問題,不僅會為自己帶來新的機會,而且還能攻克一個他認為自己根本無法逾越的難關。這種信心會讓他的整個生活為之一變。

        如果你想克服某個弱點,記住絕不要選擇一個以上的目標。

        有一家大型零售組織,店鋪遍布全球各地,我們姑且稱之為“瑪拉服裝公司”。他們制定了10條“黃金”行為準則,希望所有的銷售人員都能遵守。這些準則包括向顧客戶問好,詢問顧客是否希望在銷售點買到配飾,幫助顧客量身選衣,以及對每位購物的顧客表示感謝等等。在銷售人員遵守了所有這10條準則的店鋪,銷售額都大幅提升。

        過了一段時間后,瑪拉服裝公司找了一些人假扮成顧客,以了解銷售人員的工作情況。結果令管理層很滿意:平均而言,他們能遵守10條準則中的9條。

        我問項目領導人,這90%的成功率是否帶來了銷售額的變化?結果簡單核對了一下數據之后,他們發現并沒什么變化。

        因此,我們開始研究,是每位銷售員漏掉的行為各不相同,還是所有人都在回避同一種行為。正如我們所懷疑的那樣,答案是后者:所有人都不愿幫助客戶量身選衣。

        “你們的黃金行為準則并不是10條,”我對項目領導人說,“而是只有1條,就是幫助客戶量身選衣。”于是,我們讓銷售人員集中精力做好這一件事,結果,瑪拉服裝公司的銷售額直線上升。

        “18磅!”我的一位朋友驚嘆說,“你應該出一本書。”

        我考慮了一下,但很快意識到我要說的只有一件事。

        “我不想出書,”我回答說,“但也許我會就此寫一篇文章。”

0
0
 
 
 
 

文章列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師兄 的頭像
    大師兄

    IT工程師數位筆記本

    大師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