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訓行業現狀分析(十一)互聯網思維與教培行業--上

作者: 小狼  來源: 雪球  發布時間: 2014-04-09 19:49  閱讀: 7959 次  推薦: 5   原文鏈接   [收藏]  

  教育培訓行業現狀分析(一~六)

  教育培訓行業現狀分析(七)

  教育培訓行業現狀分析(八)

  教育培訓行業現狀分析(九)

  教育培訓行業現狀分析(十)

  By 雪球財經論壇知名網友教育培訓行業觀察人士小狼

  2014 年又是教育培訓行業風起云涌的一年。好未來強勢推出 ISC3.0 系統,學大鄭重發布"e學大"輔導系統,新東方也公布了其互動學習平臺。互聯網四巨頭 3BAT 也摩拳擦掌紛紛做好在教培行業的布局。當然,最吸引眼球的還是歡聚時代高調插入教育培訓行業,建立 100.com,開啟線上免費學習的時代。如果說 2013 年是在線教育的元年,那么 2014 年就是在線教育實踐突飛猛進的一年。筆者有幸加入了 2013 年在線教育概念的討論之中,在去年 2 月發布的教培業系列文章第八篇詳細闡釋了在線教育的特點和發展路徑。這篇文章被譽為系統化討論在線教育的開山之作,文中提到在線教育需要解決"強制力"和"自激勵"兩大問題已經成為業界的共識,文中提到的"互動式學習"和"游戲化學習"成為了激烈討論的中心,并在往后的在線教育實踐中被積極運用起來。時至今日,一年已經過去,在線教育的凌厲攻勢讓所有從事教培業的人們既感到戰栗,又感到驚喜。持負面態度的人擔心在線教育顛覆整個教育培訓行業,持正面態度的人在思考如何利用好互聯網技術將教培業發展得更好。筆者經過了一年的深入觀察和思考,在原來文章的基礎上進一步分析互聯網思維的本質以及與教培行業的影響,希望能對沉浸于迷茫和困惑中的讀者一些幫助。

  過去的兩年時間,"互聯網思維"一詞成為行業變革中最熱門的詞匯。余額寶點燃傳統銀行業與互聯網金融新秀的戰火,輕而易舉地攻城略地,再度引發人們對互聯網行業顛覆傳統行業的無限遐想。一時間"互聯網思維"成為了包治百病的靈藥,似乎任何一個行業只要沾上了它就能立刻起死回生火熱起來。但互聯網思維的準確定義是什么,卻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即使是互聯網大佬們給出的解答也是語焉不詳。有人說互聯網思維是自由平等民主,有人說互聯網思維是以人為本注重體驗,有人說互聯網思維是大流量快迭代,還有人說互聯思維就是免費主義。文中的插圖幾乎囊括了大家對于互聯網思維的所有看法。然而這些看法都沒有揭示出互聯網思維的本質。人們慣常以互聯網界的成功案例做分析來獲取對于互聯網思維的認知,這更有些像"盲人摸象",有人摸到象腿,就說大象像圓柱,有人摸到象身,就說大象像厚墻,還有人摸到象耳,就說大象像團扇。正因為大家看到的都只是表象,所以才造就了互聯網思維"一提就火,一用就死"的現狀。大量打著互聯網思維旗號的公司前赴后繼,迅速地崛起又迅速地垮塌。為什么看起來是靈丹妙藥的互聯網思維,真正用的時候就不靈了呢?原因就是大多數人沒有真正看清互聯網思維的本質。

  要了解互聯網思維的本質,你首先得清楚互聯網究竟能干什么。關于這個問題,在我的系列文章的第八篇已經做出了清晰的闡述,請沒有看過此文的讀者自行移步前往閱讀。互聯網無法產生真實的貨物,它只能作用于"數字化信息"。互聯網的功能就是傳遞信息、存儲信息和處理信息。由于互聯網通過光纖技術和無線技術跨越地域限制把全世界人群聯系在了一起,所以它極大的減小了時間成本、空間成本和人力成本。從物理概念的角度來看,互聯網其實抹消了時間T,位移X,力F這三個牛頓力學世界中最基本的物理量,解構了充滿物理法則的現實空間,去掉了一切的物理成本,重建了一個沒有任何障礙信息可自由流動、變化的虛擬空間。我們甚至可以用近代物理進一步審視互聯網的世界:信號傳遞速度最高不超過相對論的光速,信息存儲密度和信息流量速度受限與量子理論的測不準效應。這是一個只用考慮相對論和量子理論的世界,與我們所生存的低速宏觀世界比起來,成本可以完全忽略不計。所以互聯網的最大作用就在于解構了所有物理法則,使得超低成本超高體驗成為了可能。我們經常說線下的傳統公司沒有互聯網基因,其實指的就是線下的公司往往沒有意識到互聯網最終帶來邊際零成本的這一結論,所以傳統線下公司不愿意在互聯網硬件軟件上進行充分的初始投資保證構建的互聯網空間物理成本消除的徹底性。如果互聯網世界的物理成本消除不徹底(例如存儲容量不夠大、網速不夠快、界面不夠簡潔、算法不夠優化),那么客戶的體驗感必然受到影響,自然競爭不過雄心壯志敢于投入的互聯網公司。

  那么是否建立這樣一個幾乎零成本的虛擬世界就代表著運用了互聯網思維呢?答案顯然是否定的。認為互聯網只是低成本,打著免費或低價旗號的公司大多數都死得很慘。一批又一批團購網站的倒下就是最有力的佐證。良好用戶體驗的前提是消除一切物理規則的成本,但并不代表消除一切規則成本就能帶來最好的體驗。筆者在最近做過一次調查,在同時使用微信和微博的人群中,詢問使用微博的時間多還是使用微信的時間多。超過 80% 的被調查者表示使用微信的多。這個結果似乎有些反直覺,因為用過這兩個產品的人都知道,微信擁有更嚴格的規則和更苛刻的信息流動機制,然而微博卻是一個更自由更公開,規則更少信息流動成本更低的產品。原因很簡單,正是因為微博信息流動的過于自由,導致大量的無效信息充斥在整個微博世界。如果你接收到的都是無效信息,那么成本再低你也不可能長期高頻次地使用。這個案例充分說明,沒有規則的世界雖然沒有了成本,卻成了無效的世界,體驗感反而變差。所以適當的規則可以進行信息地篩選,使得信息更加有效,最終帶來用戶的使用率提升和黏性加強。回顧互聯網世界的成功案例就可知,真正的互聯網思維并不是一味地抹消成本,而是在去掉現實世界物理規則后重建了虛擬世界信息規則,在新規則下規定信息的流動并最終引導用戶完成目標行為。不過,規則一般只對特定的環境產生效用。如果出現了高熱度的公眾新聞事件,那么在那段時期微博的使用率將高于微信的使用率,因為此時微博的自由流動性和搜索功能將更有利于用戶收集到更廣泛的有效信息。

  規則除了能帶來有效以外,還能產生貨幣化價值。西方經濟學告訴我們,有用的物品不一定有貨幣化價值,只有稀缺的物品才有貨幣化價值。我們身邊的空氣和陽光對于我們的生存當然是至關重要的,但是由于它們都是無成本地自由獲得,所以它們沒有貨幣化的價值,沒有任何人會去購買它們。現實世界的物品價值是由物理法則所限定的稀缺性導致的,在互聯網的虛擬世界中,物理法則已經不復存在,如果沒有其他法則進行限定的話,所有信息都是非稀缺品,產生不了任何的貨幣化價值,自然不會有任何一家盈利機構會去投資這樣的一個世界。規則導致稀缺進一步產生貨幣化價值在互聯網中的最典型的實例就是比特幣。比特幣通過相當嚴格和負責的全局算法在每一個節點產生,而且需要特定的"挖礦機"消耗能量地計算來完成的。直觀上看這是違背互聯網的自由無成本的初衷的,比特幣只是一組信息代碼,互聯網產生它原本不需要任何成本,然而強行的規則使得產生比特幣必須有成本,而且產生的數量越來越少,這樣的規則看起來很荒謬。但正是這樣荒謬的規則使得比特幣產生了稀缺性,才有了貨幣功能的可能。不過,筆者舉這個例子并不是認可比特幣的未來,只是為了論證規則帶來價值這一論點。其他的案例也很多,絕大部分的網絡社區都會按特定的規則對信息流動產生限制,使得更好更優的服務產生了價值,并讓用戶使用現實貨幣進行購買或者激勵用戶完成特定的行為。規則的這個作用是所有互聯網公司的可以盈利的理論依據。

  規則還有第三個作用。請大家思考一個問題,為何淘寶天貓的購物狂歡節規定在每年的 11 月 11 日。其實具體在哪一天其實不重要,關鍵在于每年都是同一天。直觀上看,這又是違背互聯網的自由精神的。如果追求互聯網自由主義,那么打折扣的日子應該自由地選擇,今年 3 月 3,明年 6 月 6,后年 9 月 9。但事實的結果卻是,即使是如此自由的互聯網世界,網購狂歡節的日子也是按規則固定下來的。互聯網最終連接的是現實世界的人群,我們說互聯網思維最重要的一個標志是能最廣泛地集合人群完成現實世界不可能完成的工作。例如維基百科,讓全世界的人都去參與編寫和修改,在短短十年的時間,完成了超越大英百科全書近 300 年的工作量。但試想一下,如果互聯網世界真的只是一個絕對自由的世界,這可能完成么?每一個人都按自己的想法朝著不同的方向行事,在一個絕對自由的世界里,所有人做的事的總和一定會相互抵消而歸于零。所以我們需要通過規則來形成做事的規律,而這個規律引發所有人共同行事的節奏,最終形成共振,產生巨大的能量。所以,固定日期的網購狂歡節就是為了讓所有人都適應和接受這樣的一種節奏,從而在規則下的這一天產生極高的關注度與交易量。維基百科也有他自己的一套添加修改詞條的規則,還有對于貢獻量大的用戶榮譽獎勵的規則,這些規則使得所有參與維基百科編寫的個體按照共同的規律和節奏進行貢獻,最終使得他們所有人的行為都符合維基百科設計者的初衷。規律和節奏的重要性貫穿整個人類歷史,不知道讀者有沒有思考過為什么四大文明古國都誕生在溫帶地區而不是資源更充沛的熱帶地區。其實道理和互聯網規則一樣,由于溫帶有明顯的一年四季變化,形成了人類社會共有勞動作息規律,集合了強大的共振力量。同時明顯的四季節奏也驅使古人研究相關規律(如星相學),使得文明產生雛形。

  通過上面三段的論述,我們明白了規則對于互聯網世界的重要性。綜上所述,互聯網世界信息規則的作用就是通過設定符合人性本質的規則,使目標群體產生黏性、獲得激勵、形成共振,最終實現預期的目標行為。永遠不要忘記實現用戶目標行為是規則的最根本目的。你的用戶目標行為可以是"更多的購買","更積極的口碑宣傳","更高頻次的使用","更自發的工作參與"。無論哪一種目標行為都是在適當的規則下引發的。由于互聯網連接的人數眾多,一旦目標行為成功引發,必然帶來傳統線下手段無可比擬的效果。至此,筆者可以給出互聯網思維的真正定義:利用互聯網技術消除物理障礙、重建信息規則、引導目標行為的思維方式就是真正的互聯網思維。在這當中,消除物理障礙需要充分掌握信息技術并敢于對互聯網軟硬件進行投資,這是互聯網從業人士擅長的;制定用戶的目標行為需要對相關行業特點非常熟悉并能隨時監控用戶行為的有效性,這是線下行業專業人士有優勢的。在我第八篇文章曾經論述因為互聯網行業的人不懂教育培訓,教育培訓行業的人不懂互聯網導致在線教育進展緩慢。然而過去的一年中業界涌現出不少既懂互聯網又懂教育培訓的人才,可是在線教育依然是場面火爆實質進展不大。根本的原因在于他們能做好消除物理障礙和引導目標行為的工作,卻忽視難度最大也是最重要的重建信息規則的工作。

  規則的制定既不是靠互聯網技術的先進,也不是靠對線下行業的熟悉,而是要靠對人性的把握。規則的目的是引導行為,而由規則到行為經歷了受眾群體的反應過程,如果沒有對受眾的心理有充分的了解,則受眾群體的行為有可能失控,也有可能偏離預定的目標行為。說規則的制定是難度最大,是因為人的心理活動往往是順直覺的,而人的行為活動往往是反直覺的,而規則要在這樣一個順直覺的心理和反直覺的行為之間搭建起一座連接的橋梁。舉個例子來說明一下這個有趣的現象。去過日本的人都知道日本的大街非常干凈,但幾乎看不見垃圾桶。這非常的奇怪,因為順直覺思考,要想大街干凈應該多設垃圾桶,這樣才能鼓勵人們把垃圾都扔在垃圾桶里。但事實上,有垃圾桶的地方往往是最臟的地方,因為人們只要看見了垃圾桶就會心安理得地扔垃圾。而在日本,正是因為大街上沒有垃圾,逼迫所有人都把垃圾帶回家,反而使得大街變得更干凈。微信也是一個典型的反直覺設定規則的案例。微信的轉發、好友的建立都是非常嚴格和不便。但正是這種嚴格和不便才使得每一次轉發和每一個好友建立都是深思熟慮的,使得微信虛擬空間的信息比微博更純凈一些,閱讀量反而上升。

  那么我們需要如何根據人性來制定規則?教育培訓行業又有哪些目標行為需要我們去引導?歡迎大家繼續關注系列文章。我會在下一篇文章中給出解答。

5
0
 
標簽:教育培訓
 
 

文章列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師兄 的頭像
    大師兄

    IT工程師數位筆記本

    大師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