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珠者說—一切榮譽歸老板

作者: songsoft  來源: 博客園  發布時間: 2009-09-04 09:34  閱讀: 890 次  推薦: 0   原文鏈接   [收藏]  

“貫珠者”就是穿珠子的工人,歷史沒有留下姓名,但他頗有智慧,因勢利導,巧妙化解上下級關系,為創建和諧社會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因而被史書記載。

我第一次讀到這個故事,是在《資治通鑒》中,結合前后的歷史給大伙講講。這個故事其實主要是講田單。

首先講講“田單復國”。

燕國打齊國,把齊國打得快不行了,齊王也被殺了,但是齊國人不愿意投降,死守即墨城,最后田單用火牛陣大敗燕軍,并殺了燕軍主將騎劫,戰爭形式一下反轉過來,整個齊國紛紛起兵響應,齊國從幾乎亡國中又復國。

齊王已經被殺了,田單從流亡的百姓中找到了齊王的后人田法章,扶持他繼位,即齊襄王。田單復國有功,官封相國,又給他搞了個自治區(食邑)安平郡,史稱安平君。

再講講“田單解裘”。

田單作為一個布衣相國,很懂得親民。有一個冬天,田單辦完公事,回自己封邑的時候,看到一個老人為了過河,而濕了衣服,凍得發抖。田單不加思索脫了自己的貂皮大衣給老人穿,情景感人。

就這么個小事兒,讓齊王非常厭惡。

齊王為啥不喜歡田單這樣?道理很簡單,田單功勞之大不必說了,他還到處收買人心,意欲何為?

齊王田法章心里也清楚,齊國原來的齊王可是姓姜的,他老田家也是非常規上位。有權力就可以登臺,有人望就可以向周天子申請爵位正名啊。以前田單是布衣,而現在他是相國啊,相國離王差不了幾步,即便他作不了齊王,他兒子或孫子是可以的,如同當年老田家稱王的路數一樣。

(看樣子,田單與齊王田法章應該不是同宗。)

最后是“貫珠者說”

齊王在自己后花園里嘟嘟囔囔,自言自語:“田單到處收攬人心,是想干嗎啊?不找點下手收拾,后患無窮哪!”

沒注意,檐下有一個穿珠子的工人在那兒呢。

齊王自覺失言,問那個工人,“寡人剛說的話,你聽到了嗎?”

工人不敢說慌,只好說:“聽到了。”

齊王變色,問他:“你覺得寡人說得對不對啊?”

這穿珠子的工人,倒是真有智慧,若是換了一般人,怕是嚇死了,齊王明顯是要殺人滅口啊。

他從容不迫說了下面一段話:

“大王不如把相國的善行變成自己的。您公開嘉獎相國,就說,大王您憂國憂民,不能安枕,而最能理解您的,就是相國田單了。

“不要以‘田單解裘’為由獎勵他,而是以‘相國替大王分憂’為理由獎勵他,這樣大家就會認為是大王愛惜百姓,而相國是按您的意思去執行罷了。”

齊王大喜,按此方法去做,公開表揚田單為主上分憂。果然,民心倒向齊王。

我讀到此處,拍案叫絕,這工人,真不是一般人。不僅是救自己的命,也救了無數人的命。設若田單與齊王猜忌,干起來,誰贏了都要滅對方三族的。(注:那時的三族,指父、母、妻,各族九代都要殺,比后世的滅九族慘多了。九族僅是父系九族,即同宗。)

兩個命題

肚子餓了,不想往下寫了。

以史為鑒,拋兩個假設,供大家討論吧。

一,假如你是領導

1、 你如何看待下屬的能力超過自己?

2、 你如何看待下屬之間,或下屬與他的下屬之間,交往過深?

二,假如你是下屬

1、 你的能力明顯超過上級,且你又不想換工作(也就是說你想在這里呆下一去),你如何韜光養晦?

2、 你如何處理同級,以及上下級的關系?

 

忘記說一點,在中國式管理的言論里,好像有這么一條,“榮譽歸老板,責任歸下屬”,切記喲。

今天就寫到這兒了,有空了再說說我的看法吧。

0
0
 
 
 
 

文章列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師兄 的頭像
    大師兄

    IT工程師數位筆記本

    大師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