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么不喜歡招聘培訓學校的學生?
我們公司 2011 校園招聘剛剛完成,整個面試過程下來非常累人,好在每年都能發現幾個非常有亮點的學生。
我的一個同事有一個觀點:人才是培養出來的,而不是招進來的。對此觀點我深表贊同,但是生源的重要性也是毋容置疑的。近幾年 IT 培訓似乎非常火,各種各樣的培訓學校層出不窮,而且據我說知,學費好像也非常高。這幾年面試下來,都能碰到很多培訓學校的學生。
今年非常搞笑,我聽我的一個同事說,我們公司的宣講會完了之后,馬上就要開始筆試了,這個時候來了四個學生,他們遞交了簡歷,說想參加筆試。我的同事一看,好家伙,四個學生簡歷的項目幾乎一模一樣,后來一看培訓經歷,知道為什么了,原來都是參加的一個培訓學校(后來經過證實,他們的簡歷是培訓學校的老師給發的模板,他們在這個基礎上改了一下)。
我的同事不想他們難堪,還是給了他們筆試的機會。
筆試成績出來后,我發現他們四個人當中有三個八十分以上,剩下的一個也七十分以上(我們的筆試題目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八十分已經相當高了)。后來他們都參加了我們公司的面試。面試結束后,我和我同事討論這次招聘,他給我說,這四個人,他一個也不想要。然后我們就討論了一下為什么我們不喜歡培訓學校的學生。
1、 我們從來沒有想過,因為我們招聘的人參加過培訓學校的培訓,而可以直接使用,以降低公司成本。即便是我們招聘的新人參加過培訓學校,進入公司后我們也會進行系統的培訓。對于培訓學校的質量,我們不敢茍同;培訓內容中有多少內容是和目前軟件開發同步的,這一點也值得懷疑。進一步說,軟件開發不只是編程,還有很多其他的知識。
2、 一部分人參加培訓是迫于求職的壓力,而不是興趣。這兩者的差別還是很大的,如果是迫于求職的壓力,那么他:
(1) 很少會在培訓學校提出的項目之外,根據自己的興趣,提出并完成新的項目。這一點很重要,如果你做到了,不管這個項目多小,或者最后有沒有做成功,都會增加我們對你的興趣——這證明你真的喜歡軟件開發。我們面試的這四個學生的項目描述幾乎一模一樣,我不知道他在做這個項目的時候,有沒有自己對項目的理解。
(2) 對知識點學習淺嘗輒止。在這一點上我們對待培訓學校的學生似乎有些苛刻。我們的想法基于下面的這個邏輯:培訓學校的培訓時間一般都很長(大概 5~6 個月),在這么長的時間內,如果是以興趣為出發點,對編程知識的學習,就不會停留在表面,而會深入的學習,不但“知其然”,還“知其所以然”。所以,遇到培訓學校的學生,我們面試一般問的都比較深入,主要看他有沒有這種追根探底的學習精神。
(3) 很少會根據興趣拓展學習。我們認為,一個真正對軟件開發感興趣的學生,他會不滿足于教科書和培訓學校的資料,他會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其他的資料進行學習。比如學 c ,他可能會學習一下《 c 和指針》,《 c 缺陷和陷阱》等;同時也可能會看看《程序員雜志》,經常訪問技術網站比如 CSDN , CHINAUNIX 等。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熱愛學習的程序員提高的往往非常快。
3、 培訓學校會講述應對面試和筆試的方法。培訓學校學生的筆試成績一般都比較高,而且面試的時候會發現他們好像也都有一個“模板”。我們對這一點也比較的反感。
這樣下來,培訓有的時候不但不是加分項,而且可能會變成減分項。
培訓學校的學生可能會感覺比較無辜:用人單位在招人的時候要求有項目經驗,有了項目經驗又嫌參加培訓學校。其實對我們來說,興趣比項目經驗更重要,如果能夠在興趣的指引下努力學習編程知識,并且經常動手實踐,我們會非常喜歡。如果能夠自己提出幾個小項目并加以實現,那就更好了。
相對于培訓學校的學生,我們更喜歡招聘這樣的學生:
1 、對編程充滿興趣;我認為,這是前進最持久,最根本的源動力。
2 、自己經常編程,經常提出一個小的需求并且用代碼實現。
3 、對編程知識點深入學習。
4 、積極學習學校課程之外的編程知識,比如《 c 和指針》,《 c 缺陷和陷阱》等。
5 、經常訪問技術網站,技術論壇,閱讀及發表技術博客文章。
我不反對參加培訓學校,你可以把培訓學校作為你做軟件開發的入門導師,但是不要把它作為你求職的敲門磚。現在社會信息已經非常發達,要入門也不是只有參加培訓這一條路可走。你可以經常訪問 CSDN 這類的技術網站,里面有很多很不錯的對新手入門指導的文章,也有很多愿意指導新手的專家。為了讓自己在學習的時候不孤單,也可以號召一些新手一起組建一個學習組織,共同學習進步。 CSDN 上網名是 C 語言小學生的網友就組織了一個這樣的組織,總共八九個人,每周都會安排一些知識點一起學習。我認為這就非常不錯。(去年我和靳雄飛也組織過一個名叫“ DS 計劃”學習組織,可惜最后沒有運行下去。)
PS :有一個參加過培訓,做 Java 的學生進入了最后的復試,復試的時候他的薪水要求較高。我們問他為什么的時候,他說他參加培訓,花了很多錢。我們并不買他的帳:就像一次長跑,跑在前面的最終未必會是冠軍(他可能比其他人先跑),關鍵要看的是他的速度和耐力——包括興趣,學習能力,溝通,性格等綜合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