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球網站經濟學之我見——通貨膨脹
說這個之前,先說說我對上一篇隨筆中回復的一些想法。沒錯,我這些文章跟某種Computer Language上作Coding是沒有關系的。不過,大家的終極目標不是只是Coding吧?那么做一個真正好的眼球網站,我們需要注意什么?我想這種問題,包括處理這種問題的經驗都是比較不容易獲得的。我來貢獻一下也不是件壞事吧,雖然也許我說的不正確,那大叫就討論討論唄。甚至我希望能夠呼吁大家,不要死摳技術的東西,那容易誤入歧途。有時候跳出來看你會看得更清楚,比如看看經濟學的東西,再轉戰一下各種相關網站,你才會冒然發現:哦!經濟學相關的開發那么的掙錢啊!我怎么不早知道呢?
扯遠了,回頭繼續說上一個貼子里面提到的命題:網站里的通貨膨脹。
這是我一開始向要寫出來打頭陣的文章,思考了很長時間了,大概從我離開CSDN轉戰博客園就開始想了。說實話現在CSDN如何我不太清楚,我能說的都是基于以前的經歷。有些TX在之前的帖子中提到過,現在博客園的新手提問區沒有人解答問題,很郁悶。我先回答這個問題:這不是博客園的定位,因為搞差異化才有可能在世界上立足。而博客園的定位應該是產生思想的地方,博客應該是有想法的人想要發表出來才會產生,也才會有人看。當然不排除博客園可以在論壇上也能做到差異化,不過會比較難。因為曾經CSDN在我看來很先進,那個論壇比其它普通的論壇好不知道多少!原因是什么呢?因為有積分系統:你能提問題取決于你是否有“分”可以放出來;你的問題能否被解答,取決于這個“分”是多少;而你又多少“分”,則取決于你能解答多少問題。這一切看起來很不錯,因為整個邏輯一串通起來,就形成了一個自發的良性循環:我想要不停的問問題,就必須盡我所能解答其它帖子以掙到足夠多的分數;不斷有人回答問題,則意味著我在這個論壇中得到問題解決得可能性比較高;而不斷有人愿意在這里提問,結果就是對大家都有利,三方共贏。而普通的論壇雖然可能也有積分,但這些積分通常是無法消費的。
我在那里做了一段時間的VB.NET的版主,可為什么后來我跑了呢?為什么來到博客園了呢?固然,自身水平提高之后,希望找到更合適的氛圍,這是一方面。而另一個方面,恐怕沒有多少人會深究,那就是CSDN在其后的幾年內爆發了嚴重的通貨膨脹!什么?通貨膨脹?CSDN?他又不印鈔票,怎么會有通貨膨脹呢?沒錯!就是通貨膨脹。在深入探討之前,我給大家先講講通貨膨脹。不過我建議大家真有興趣的話,還是不要光聽我胡謅,找些正規的書來看會更好。
通貨膨脹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貨幣增發,也就是貨幣發行量超過了實際需要量。07/08年的時候很流行一種說法,叫做結構性通貨膨脹。我個人認為,這種說法壓根就不成立,我記得有不少真正的經濟學家,是堅決反對這種提法的。原因在于,所謂結構性的通貨膨脹,實際意思是說,有的商品價格漲了,但有一些卻跌了。某些跌了,是因為在某個領域供過于求了(結構性供求失衡是存在的),可是局部供求失衡,是能夠自行調節價格關系的。而只有貨幣超量了,才會導致大家思考貨幣保值的問題——當大家的錢都多了,而實際上可以購買的商品總數不變,則每個商品的平均價格就會上漲。這是分子分母的游戲,不用多說了吧。那么今天1塊錢一斤的大米,過一段時間就可能因此漲上去了變成2塊錢一斤了。當大部分物品出現漲價,就意味著你今天的錢如果留在明天才購買,則能買得東西的數量會比今天買要少。解決辦法兩種:1、想辦法讓錢生錢;2、今天有錢趕緊花。這都會導致通貨膨脹越演越烈,具體原因不多說了。那么“結構性通貨膨脹”的原因是什么呢?你想,有東西是相對更可能保值的,比如房子、金子,甚至有可能賺大錢的,比如股票、期貨。但有的東西絕對貶值的,比如筆記本,你今天買了過18個月就基本認為是廢塑料了。那當然資金會更親睞保值的東西了,于是保值的漲得厲害,而且是一開始就漲。而非保值的漲得少,甚至如果供過于求還有可能下跌。但是無論如何,由于辦法2的存在,會導致貨幣超發的時候,不保值的東西最終都會漲價。錢沒地方花或者必須花的時候,都會導致他們漲價。
扯遠了,大家只要記住一點,貨幣增發會導致通貨膨脹就可以了。那么回到CSDN上,有貨幣馬?有啊!那個積分就是一種類似貨幣的東西,可以購買問題答案,也可以通過回答問題掙回來。可是CSDN的經濟模型和大部分正常穩定的經濟模型是有不一樣的地方的:它存在著一種“直升機撒錢”的機制。“直升機撒錢”大家現在應該不會陌生,因為美國現在就在用這種方法來救市,理論就是為了增加市場貨幣流動性。有點深了不是?好,回到CSDN的例子就不是那么難理解了:如果大家一注冊都沒有分數,如何提問呢?在如果新注冊的恰好是菜鳥,什么問題都回答不了,如何掙錢呢?或者菜鳥們總是多數,但問題的提出方基本集中在菜鳥方,高手方則基本不需要問問題。因此這個系統像要在主辦方所希望的活躍氛圍下運行,是動態不平衡的系統,或者說分數總是主要從菜鳥流向高手的。那這個系統就會遭遇嚴重的流動性緊缺,或者說菜鳥沒錢掙也沒錢花,高手有很多錢、很能掙錢,但是卻不花錢。解決這種問題的方法真的很多很多,好的壞的都有。不過糟糕的是,CSDN選擇了一種不算最壞也差不太多的直升機撒錢的方式。我們聽新聞都知道了,直升機撒錢很有爭議,除了損害絕大部分人的利益之外,搞不好還會導至下一輪更大的通貨膨脹,這種方式從來都被評價為“最后的自殺式一搏”。
類似CSDN的這種系統,其實真的很常見。比如QQ的經驗值系統,大部分論壇的威望值系統,再比如網游里面的虛擬貨幣,還比如淘寶的信用系統,無一例外均是(或者近似)直升機撒錢的通貨膨脹型系統。回到CSDN,我們看看他具體是怎么操作的。如果我沒有記錯,就是新注冊用戶會拿到一定分數(撒錢),并且每天每個用戶都可以收到10分(撒錢)。這在最開始的幾年時間里面是不會遇到問題的,因為這個時候需要解決的問題非常多,錢是絕對不夠花的。同時由于這個錢對于高手來說,通常不需要花出去,也沒有地方花,因此會被高手所收儲,總體來講流動性仍然是緊缺的。但是隨著時間增長,用戶量增長,逐漸會出現貨幣發行量幾何級甚至指數級增長。除此之外,我們會發現,中產階級開始出現并逐漸增加。所謂中產階級就是那些需要問問題,同時也可以解答問題的人。這種用戶對于貨幣是不收儲的,也就是說,系統對于貨幣的收儲能力是在不斷減弱的。當收儲不斷減弱,發行卻不斷增長,最后就會導致貨幣超發,導致通貨膨脹。
這種通貨膨脹是可以被觀察到的。在我剛進入CSDN的時候,大家手頭之緊缺,表現在大部分問題都是以10分為標價的,100分的問題可都是趨之若鶩的。而到了我離開之時,已經有很多問題是以100分為標碼的,甚至因為有人錢多但是問題緊急,想要標高價格的需求。于是后來規定上了幾星的用戶可以標200、300,甚至我今天去稍微轉一圈,發現還有400分的問題。這就是通貨膨脹的現象之一。
通貨膨脹了有什么不好呢?這個問題我們到現實世界里面問問就知道了。第一個是看著越來越有錢了,實際上感覺確實越來越缺錢花。比如去年一條牛仔褲才100塊錢,今年變200了,于是相當于我去年的結余就損失了一半。相比物價穩定的系統,自然是缺錢花了。而另一個不好的地方在于,標價開始部分的失去了供求關系體現的功能,因為你會發現你很難通過某個商品的價格變化來衡量其供求失衡關系——到底是缺貨呢,還是就是貨幣貶值了?同樣的,問題的分數對于其價值的體現,在這種通貨膨脹下就失去準確衡量價值的能力了——也許是因為這個問題很值錢,但也可能只是因為這個人有錢。但是一般想要掙錢的人,則不會想那么清楚,反正越貴的問題回答后得到的回報也越高。最后回答問題的人會越來越沒有成就感,真正有緊急問題要問的人因為分數不夠回答不積極而感到郁悶。
而在CSDN的系統里面,還有一些加劇這些致命傷的規則。第一個是問題價格封頂,這好比價格控制,說這個玩意兒就能賣100,多了不允許賣。第二個是沒有很好的整理舊有問題,并形成合理的經濟循環。第三個是威望玻璃天花板,就是當你積累分數超過一定程度之后,再想通過積分升級別(比如到4星),那就是不可能的了。這三個規則如何損害著CSDN的內部經濟生態呢?
先說第一個,價格控制意味著價格扭曲。比如有一個問題就是超緊急并且超難,按照自由市場估價應該值10000,可是就不讓標,只能標100,那你說問問題的人還愿意標出來嗎?于是最后問題的技術含量就會顯著性的下降,這同時損害雙方利益,因為有難度問題的缺乏,讓真正的高手倍感無聊,最后這兩種人都會離開CSDN。也許有人會問,之前不是說有些問題難度不高也被標高價,那現在通過這種價格控制,難道不可以吧高難度問題價格控制下來,同時從平均上降低物價指數嗎?這種想法看似可行,但實際上也是不可能實現的。最簡單的原因就是高難度的問題不可能在壓低價格之后,和沒有難度卻標高了價格的問題在同一水平上競爭。你愿意花很多時間解決一個100分但是很難的問題呢,還是讓腳指頭思考一下一秒鐘解決100分的另一個問題?我想這樣無聊的問題,你連用膝蓋想一下的動力都沒有!于是,這個出發點也許很好的設計,就在不知不覺中如同博客園“發布到首頁”按鈕一樣,起到了相反的效果(事實上比那個按鈕糟糕多了)。
第二個問題,是這種重復出現的問題其實沒有很高的經濟價值。你想,當你回答了十遍int.Parse怎么用這樣的問題之后,你還有多少動力愿意回答第十一遍?你對這種問題的定價也會逐漸降低(邊際效用遞減)。而規定恰好與此相反,這種問題不僅沒有收斂,還有泛濫的趨勢(因為新手永遠是不停的加入到市場中,如同剛畢業的大學生一樣)。而且似乎被用來解決流動性泛濫了——寄希望于通過允許詢問無聊問題,來消耗掉多余的流動性。但只要貨幣增發不停止,這種流動性是不可能徹底解決的。當這種解決方式也吸收不了流動性的時候,還會進一步抬高問題的價格,最終導致貨幣失去其衡量價值的功能。當然,準確地說,這里面還有一個定價機制不合理的問題,即價格無法由供給答案方主動參與定價,只能夠被動的通過不參與來響應。可以說這是一個不完備的商品及貨幣市場。
第三個問題,是你發現當你到達一定程度之后,比如說三顆星,無論你如何努力回答問題,積分如何高,最后就是不能通過這種努力來換取更高的級別時,你就會不再愿意回答問題。這時候就會反過來導致貨幣價值徹底喪失——那些一直爬升到三顆星的用戶,最后一頭撞向玻璃天花板,才發現原來那些積分到最后是沒有意義的,以前的努力幾乎白費了。當他們在看到問題后面所附帶的積分的時候,其價值就已經等于0了。當然,這種制度在現實世界里面還會引起更多的問題,例如權力尋租——任何只要無法通過市場定價的,只能夠通過由壟斷權力定價的地方,勢必容易滋生權力尋租。不過其實最終還是通過尋租市場定價了,可見貨幣符號的威力!超出貨幣范疇的問題這里就少說了,免得被人說這個不是經濟學內的問題。
因為這個系統不可避免的走向通貨膨脹,進而走向貨幣失效,我也走向了博客園。不過呢,這個系統也不會一直惡化下去,只要用戶流失,則用戶賬上的價值就會隨之沉淀,最終被消滅(價值的消滅)。通過這種消滅途徑,系統最終會到達增發和消滅的平衡點,而最終穩定下來。不過這種穩定的代價非常高,是消滅了真正有價值的東西而最后導致貨幣的穩定。好比說錢發多了之后開始抄有錢人的家,然后繼續發錢,如此循環。最后真正能賺錢的,都會想辦法不在這個地方呆了。當然,抄了家之后把鈔票一燒,貨幣總量就會下來,這種消滅和超發總能平衡。
那么這種問題可以如何改進呢?我這里給出一些思路,還是看現實世界:
1、宏觀經濟學研究現實世界的時候,會把世界理想化為幾個大部門。兩部門經濟模型——企業和家庭,顯然不適合討論,因為這種只有生產者和消費者的模型,本身就轉不起來。因為流動性缺乏,不過不是經濟學上的原因造成的,而是網站模型本身造成的。我們可以看三部門經濟——企業、家庭和政府。企業是生產答案的用戶,家庭是購買答案的用戶,而網站管理方則是政府部門。如果將網站發給新用戶的初始資金,以及每天給用戶發的一定現金,理解成網站為了采購人氣而支付的成本,則可以看作政府部門的政府采購項目。而宏觀經濟學的理論認為,這樣是不均衡的系統,因為政府不斷的支出,而沒有相應的收入,則會引起預算赤字。填補預算赤字的其中一種辦法就是發行貨幣,而不停的發行貨幣,就會導致通貨膨脹。所以要整個經濟循環能夠平衡下來,政府還要干另外一件事情,就是收稅。網站也一樣,分發出去之后,應該向富裕階層收稅,以彌補采購人氣導致的政府預算赤字,并盡量減少貨幣發行量。(不是完全不發行貨幣,而是應該和社會對貨幣的需求總量相匹配。)
2、現實世界也遠沒有理想模型那么簡單。事實上還有很多特殊的小部門,例如金融部門,來負責增加整個系統的流動性。事實上他們并不真正生產什么(如果服務不算的話),他們最重要的功能是,通過杠桿來提供或者說調節整個系統的貨幣流動性。套到網站里面來說,我們也可以允許富裕階層成立分數銀行,來借給需要分數的人來提問,一定期限后要連本帶息歸還。更好的是有真正的銀行可以吸儲和放貸,更具體的就不說了。通過這種方式向新進入者提供流動性,比之隨意增發貨幣,其副作用或小一些。不過這種模型要得以順利實施,必須要解決的問題還有很多,并且不僅僅是技術上的問題。其中一個就是貸方如何掙錢,如果真是一個菜鳥的話,以目前的模型來看,恐怕只能打水漂。所以需要有很多不同的有價值工作來產生商品,并且能在市場上買賣掙錢。這種工作并非不存在,而且很多,就看愿不愿意想,以及系統能提供多大的能力。隨便舉幾個例子,舊問題和答案的整理(可以通過政府支付),引導新用戶查閱舊答案(新用戶支付),撮合提問方和解答方的價格(買賣雙方共同支付),巡查回貼找到疑似違反規則的用戶(政府支付)等。
3、形成真正完備的自由市場,即定價機制必須完備。如果只能夠由買方(買答案方)定價,沒有一個合理的討價機制,則這個市場的靈敏度必然會降低的。此外,也要提供真正的市場,把各種商品(比如問題的答案)放在市場上,進行充分的比較,形成真正的競爭,這才能尋找到合理的價格,價值規律才能生效。
實際上我說的這些是否完全只是一種想象呢?至少第一點就肯定有系統實現過。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玩過90年代初的文字MUD游戲?如果沒有玩過的,我稍微解釋一下,就跟今天的在線網游非常類似,以中國古代武俠小說為背景,有各種門派,甚至還可以攻城略地。在這些個MUD游戲當中,肯定得有錢,因為你需要買裝備,買吃的喝的等等。那么通常一個普通玩家是如何得到錢的呢?打怪物,和現代的網游一樣。不過至少有一點,可能跟現在我們玩的網游很不一樣:你存在錢莊的錢,每天都要收取保管費的。這樣從貨幣總量上就能得到有效的控制,不至于貨幣泛濫,因此物價總能保持于穩定的狀態。雖然這樣的無差別收稅,還是有一定的壞處,但也總比沒有的好,其壞處我們接下來會馬上講到。
我前面還提到了淘寶的信譽系統,估計有人會在這點上持反對意見,因為它并沒有直升機撒錢,每個用戶都均等的增加信譽,最后還是賣得好的賺得多。說得似乎沒錯,不過我們如果換一個方式思維:這是淘寶為每一個成功賣出的商品所支付的退稅,那么這整個經濟循環仍然還是不平衡的,仍然和直升機撒錢差別不大,仍然會通貨膨脹的。那淘寶里面會是什么現象呢?就是我們會發現,剛開始有鉆的商鋪,就已經很牛掰了,到后面會出現皇冠,到再后來,就會出現非三皇冠用戶看不上眼的情況。這樣信譽這個貨幣就最終貶值了。貶值的結果是,新開的商鋪會很窮。而且跟一般的通貨膨脹還不一樣,因為這種通貨膨脹還因為信譽貨幣不被消費,或者不可消費的緣故,導致這是一種積累與炫耀的系統。而新的商鋪雖然也能得到同等的退稅待遇,但原始積累卻有巨大差別,因此起步會變得異常困難,整個世界也會呈現越來越厲害的寡頭壟斷情況。而新商鋪要打破這種壟斷,就會采取非常手段來完成原始積累。比如說,采取虛假交易以騙取政府退稅。當有人這么干的時候,這個問題就不可收拾了。越來越多人跟風(不跟風必死),貨幣增發也越來越厲害,通貨膨脹也就越來越厲害。如果不采取措施,結果就會和津巴布韋一樣,最后要發行以兆億為單位的鈔票。當然,我看著感覺淘寶是通過“折舊”的方式來消耗超發貨幣,否則早就該不是皇冠而是別的東西當道了。折舊也不失為一種辦法,可以理解為向所有人定期抽稅。
但是正如大家認真思考,就會發現這種設計也很不是很好。現代的稅收有一個很重要的更能,叫做調節收入。財富不均衡會引起很多問題,同時富裕階層也會更容易變得更富裕。如果沒有任何的調節,系統就會進入發散的狀態,最后很有可能會走向崩潰。類似淘寶的“退稅”加“定期無差別抽稅”機制,絕對是有利于富裕階層的。因為約有信譽,退稅越多,也就是信譽越多,也就越能經得起抽稅。而信譽缺乏的,能夠被買家看上的幾率就越少,能爭的信譽也越少。由于同樣的速度等比例抽稅,會造成這種商鋪信譽會一直貼在地板上爬行。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對富裕階層適當提高賦稅比例,而對貧窮階層投放福利。不過即便是這樣,信譽系統仍然是不平衡的,或者說不容易平衡的。因為總體來講只能依靠退稅和抽稅,頂多再加上投放福利這三種方式來流轉信譽,整個系統仍然是缺乏生產部門和消費部門之間的互動的。不過這種信譽系統的設計本身就是一種很困難的事情,我也沒有想出個所以然來。現實世界的信譽也并沒有被很好的符號化,尤其是可比較化的、公認的方法。(說市場化有點像要買賣信譽一樣。)不過現實世界也有現實世界的解決辦法,就是通過信譽量化后,用貨幣來調節制約人的信譽,就像信用卡或者類似的體系一樣,越有信用越容易貸款,而信用違約則會造成融資困難。(注意,和淘寶中的約有信譽越容易賺錢,其模型是不一樣的。)
我之所以提到淘寶,是因為還有一個很類似的體系,叫做威望體系(區別于CSDN的積分體系)。這種體系和信譽體系是很類似的,其相同的地方就是貨幣不可以用來消費。區別是信譽系統必然影響你的收入,因此肯定會體現出價值,而積分系統設計的不好,卻未必能正確體現其價值。這個積分系統具體舉一個例子,就是博客園左邊的那個排行榜。這個系統通過政府采購人氣的方式發行威望貨幣,通過折舊公式回收貨幣,理論上這個系統可以做到均衡的。不過有兩個很重要的問題存在于這個系統內:
1、理論上可以均衡并不意味著實際上就是均衡的。比如說,系統增發和回收公式在設計的時候,沒有考慮到規模擴大后對威望貨幣的需求如何變化,這樣就有可能導致通脹或者通縮。有一種可能有效的解決方案是,采購時支付的價格長期保持穩定,而抽稅過程則在一段時期后進行調整。當然,這并不是我推薦的方式,推薦的方式會在以后的帖子里面提到。
2、實際均衡了,也未必能正確體現價值。比如說,他只是一個排行榜,給大家讀一讀看的。這么設計,就有可能淪為炫耀系統。甚至可能很多人根本就不看這些排名靠前的博客,甚至產生各種負面情緒,覺得怎么也比不過他們于是移民、或者暴動。要讓這種威望貨幣體現其價值,就必須將這種貨幣,和實際上的價值結合在一塊。比如說,威望高的用戶,可以選擇將文章放在較顯眼的位置;與此同時,顯眼位置的文章,如果得到負面的評價,扣除的威望(罰款)也會更高。我所舉的例子,只是為了說明如何讓系統體現威望的價值,從而讓用戶去關注,甚至“追逐”威望。而這個例子在很多其它方面是有很多缺陷的,也不是我所推薦的方案。
說了這么多,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什么想法和感覺?如果你覺得我說得不對,或者沒有任何啟發意義,甚至極力反對我放在首頁等等,都可以回復。但請不要出現人身攻擊的激烈言論,無論是對我還是對回復的過客。
我估計一定會有一種回復的聲音說:你怎么這么俗啊!整天錢錢錢的!發貼子的崇高意義怎么到你的狗最里面就變成了俗不可耐的金錢關系呢?
這個嘛,如果真有這么樣的想法,我建議您耐著性子,繼續看我同系列的下一篇:符號化的意義。也許看完后你會收回這樣的想法,也許不會。到那個時候我們再來對此展開討論,我想至少層次會比錢這種很俗的話題要高得多。
P.S.:
我預計我昨天第一篇放首頁的隨筆“博客園的首頁”,會在今天中午12點之前跑到第二頁。同時我預測從今天中午12點之后開始,直到6月5日中午12點為止,所積累的閱讀量和回復量應該比第一天的數量分別都要少,甚至可能就不在一個數量級上。我中午會在這里記錄一下這個數字,到6月5日中午12點,再記錄一遍,看看我的預測是否準確。不過需要說明兩點:
1、我可能會忘了,如果有人知道我MSN的,請提醒我。
2、我的“預測”,只不過是研究問題的一種方式,相當于是提出一個假設,然后用實踐去檢驗一下,看看是否能推翻我的假設。當然了,這種檢驗只能用于推翻自己的假設,而不能用于在驗證正確之后,證明這種假設是一種理論,對此我很清楚。(有點繞口令?那算了,你當我沒說好了。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