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系統競爭背后的利益競逐

作者: 張鵬  來源: 通信世界周刊  發布時間: 2010-05-11 14:07  閱讀: 1088 次  推薦: 0   原文鏈接   [收藏]  

  智能手機的后發增長潛力已越來越為業界所認可,對于其產業鏈核心位置——操作系統的爭奪也隨即白熱化。隨著產業各階層新成員的相繼加入,包括剛剛成功收購Palm的IT廠商惠普、開發自有操作系統Bada的終端廠商三星以及秘密研發Menlo的微軟等,“開放”和“封閉”兩種商業模式似乎成為了顯而易見的發展脈絡。

  不過,看似趨同的商業模式,其背后隱藏的是不同的利益驅動。在選擇開放還是封閉的十字路口,我們看到更多的是企業對于如何使自有產品利益最大化的考量。

  煩惱的事情還不只這一件——當移動互聯網應用愈發被看重且開始扮演繼語音業務后又一重量級角色時,如何使自有操作系統更加適用于未來移動互聯網應用架構,也成為各廠商思考的重點。

  移動操作系統進入混戰期

  有人將2010年稱為操作系統的混戰之年,因為這一年,出現了太多的新生操作系統,也涌現出太多來自不同產業鏈環節的競爭對手。

  一份美國的調查報告顯示,近期基于谷歌Android手機所產生的流量首次在美國智能手機市場超越蘋果iPhone,居于首位。與此同時,Android的廠商陣容也在不斷擴充,包括華碩、HTC、華為、中興、LG以及三星在內的多家手機制造廠商紛紛推出了基于Android的新款手機,其中摩托羅拉更是借助Android平臺打造一系列全新智能手機,以期實現自身企業的復興之路。

  一時間,有關未來操作系統趨向開源大勢的預測甚囂塵上。而今年2月,諾基亞徹底開源自有操作系統Symbian3的消息更是烘托了這一“開源”論調。

  不過另一方面,踐行“封閉”路線的陣容也是有增無減。除了固有成員蘋果、微軟及RIM以外,三星也發布了其自有操作系統Bada和相應商用機型。盡管一些先期體驗者并未給出很高評價——他們認為三星Bada的界面操作和功能設計與時下常規款的智能手機相比并無太多突破——但三星方面仍表示,他們將借助Bada及其應用商店向Symbian和WindowsMobile(WM)發起攻勢。除此之外,坊間還傳聞HTC也有意開發一套適用于智能手機的自有操作系統。

  “封閉”搭建終端廠商盈利空間

  “表面上是封閉與開放的對抗,實際上是反映了各企業間的商業動機,比如谷歌和蘋果作為開放和封閉的代表,反映的正是兩家企業對于商業模式的不同訴求。”德國電信咨詢分析師譚炎明如是說。

  實際上,構建于手機硬件基礎上的軟件結構共分為三層:最上層是可供用戶直接使用的軟件應用——很多手機廠商除了賣硬件,也靠與軟件開發商以分成形式“賣內容”獲得盈利;中間層是軟件應用平臺,其中包括應用程序編程接口(API)、軟件開發工具包(SDK)等,以此形成相應的軟件開發環境——這部分代碼在很多操作系統中已經實現開源,開發者根據提供的開發工具編寫程序軟件;最底層才是操作系統的底層源代碼,這是整個操作系統的真正核心所在,也是體現操作系統是否真正開放的關鍵——目前實現真正開放的僅有谷歌Android和諾基亞Symbian兩類。

  對于大部分的終端廠商而言(蘋果、Palm、RIM、三星),擁有自有操作系統是他們始終堅持或者正在努力的方向。這種做法本質上無可厚非,終端廠商主要盈利來源是賣“硬件”(少數表現優異者如蘋果也通過應用軟件盈利),而軟件則是吸引用戶的重要手段——獨特性是操作系統在設計之初就反復強調的重點。以RIM為例,盡管多年的經營并未讓黑莓進入主流手機行列,但其特有的Pushmail郵件解決方案,卻在歐美地區牢牢鎖定了一群特殊的消費群體。因此,以操作系統為核心的一系列獨特軟件應用成為RIM生存的核心動力,也是RIM不會選擇開放路線的根本原因。

  而對于那些已經形成獨特優勢的廠商而言,封閉路線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夠將此傳承,且回避了“開放”操作系統可能會導致的普遍性和缺乏特色,這也就是為什么我們看到,在全球手機銷量排行前列的幾家手機廠商都將自有操作系統納入自身長遠發展規劃之列。

  對于這一點,即使是已經采用了Android操作平臺的終端廠商,也有所體現。為了凸顯產品特色,一些具備規模的終端制造廠商大多會對其原有平臺進行二次開發,比如聯想移動最近推出的互聯網手機LePhone就是典型一例——同樣是基于Android,但界面和功能較谷歌Nexus系統手機已相差甚遠。

  況且眼看著蘋果公司將AppStore運營得如火如荼——數據顯示AppStore的軟件下載次數在今年初就已超過30億次,軟件收入在蘋果總銷售額的排名也不斷上提——蘋果長期信奉的“終端+內容”模式自然也就成為終端廠商紛紛效仿的對象,不過達成這一目標的前提是建立專有的操作系統和統一的開發環境。

  普及率是互聯網企業“開放”根本

  相比之下,處于另一陣營的戰略意圖則更加長遠和隱性。現階段,這一領域實現開放的操作系統僅有谷歌的Android和諾基亞的Symbian。一家是互聯網企業,一家是傳統的終端廠商,論及緣由自然也是各懷心事。

  不過業內普遍認為,諾基亞徹底開源Symbian3多少有些無奈。

  “顯然,Symbian在從傳統手機到智能手機的過渡中并無太多優勢,盡管諾基亞憑借固有用戶基數依然占據手機市場占有率的第一把交椅,但后期前景并不被看好,因此盡早實現免費開源應該是它增強市場吸引力,進而提升應用商店Ovi盈利能力的現實做法。”譚炎明告訴記者。

  相比之下,谷歌實現徹底開源Android的舉措則更加積極主動。

  “嚴格意義上說,Android的徹底開源還算不上谷歌的商業目的,而是戰略目的。”一位長期關注互聯網領域的王姓專家告訴記者,在谷歌的產品線上,Android并不在其列,依靠開源Android實現直接盈利不是谷歌的根本目的,但借助Android操作系統的普及使得谷歌搜索等自有軟件應用直接推送至用戶身邊,卻能夠為谷歌帶來意想不到的規模效應和經濟效益。從這個角度,我們也就理解了為何谷歌急于推動開源操作系統Android以及研制自有手機NexusOne的真正原因。“對于谷歌而言,重點不是用戶體驗和界面功能,而是如何讓Android被更多人使用。”

  跳出圈子延伸市場

  其實對于那些已經形成規模的產業巨頭們,開放還是封閉在心中早有定論;猶豫最多的,恐怕是那些需要不斷適應市場變化趨勢的成長型企業——針對智能終端的操作系統是采取“拿來主義”還是“自立門戶”將直接影響企業未來的成長路線。

  不過,長期徘徊并不是好事,一些企業開始試圖跳出圈子,將目光投向更加廣闊的終端領域。

  諾基亞聯手英特爾合推的MeeGo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不同于傳統的移動操作系統平臺,MeeGo不僅適用于智能手機,還可以在車載導航裝置、PC、電視以及數碼機頂盒等電子設備中運行,成為了具備多平臺運行能力的操作系統。

  如此廣泛的市場定位,我們顯然不能將MeeGo視為一款簡單的移動終端操作系統。作為諾基亞Maemo和英特爾Moblin的聯合體,MeeGo將投向更加廣闊的嵌入式行業和便攜式終端領域,由此徹底脫離了封閉和開放的模式定位。

  這種跨越多平臺的操作系統對于英特爾和諾基亞各自戰略而言也是益處良多——貫穿多種設備平臺的思路不僅契合了英特爾的“統一架構”思想,同時面向互聯網架構的設計思路也正解決了諾基亞轉向智能終端市場的操作系統之困。

  而英特爾方面也表示,采用MeeGo系統的終端設備將于今年下半年投入市場,騰訊、中科紅旗、東軟等互聯網軟件企業已經開始產品的拓展和優化工作。

  移動互聯網架構揭示系統廠商轉型方向

  “讓諾基亞專心于MeeGo的另外一個原因還在于,它在尋找真正適應移動互聯網的移動操作系統架構。”一位熟悉移動互聯網產業的資深人士表示。

  側重于移動互聯網應用的智能手機已經成為當下不可逆轉的產業大勢,不過這種更加強調使用體驗和互聯網應用的需求也給許多傳統手機制造廠商帶來了難題,諾基亞也在其中。

  不過,更令人擔心的還是封閉陣營的堅守者微軟,這家“以賣授權為生”的IT系統廠商雖然將PC桌面體驗完美延伸至手機界面,但多年來積累的冗繁的計算能力卻給微軟WM帶來了高耗能、高配置以及層級式復雜操作等弊病。而這一點,微軟早已察覺并在最近發布的Windows Phone7中做了大量程序改動,但相比Android、iPhoneOS等仍顯乏力。

  今年4月的一份全球手機銷量統計報告顯示,采用微軟WM系統的手機銷售正呈下滑趨勢。而一位主流終端廠商高管也在最近的公開訪問中表示,公司今年生產的手機50%采用Android,33%采用自有操作系統,剩下的17%才會考慮Symbian和WM。

  “微軟WM中大量繁瑣的程序調用和冗余的編程體系已不是后期優化和更新版本所能解決的問題,微軟需要另起爐灶。”前述王姓專家表示。

  這種說法并不言過其實,或許還與微軟不謀而合。有海外媒體報道,微軟正在秘密開發一套名為“Menlo”的系統項目,其內容涵蓋操作系統、用戶體驗和應用研究,目的是探索手機成為主要PC設備后計算機領域的未來。同時消息還稱“Menlo”將與微軟研究院的“Newport”項目實現融合,由此形成微軟移動業務戰略轉型的重要組成部分,據悉云計算、移動性以及與PC業務的無縫連接將是其轉型的主攻方向。

0
0
 
 
 
 

文章列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師兄 的頭像
    大師兄

    IT工程師數位筆記本

    大師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