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o談“80后”程序員為什么找不到工作?(1)

作者: Leo  來源: CSDN  發布時間: 2008-09-09 14:22  閱讀: 2422 次  推薦: 0   原文鏈接   [收藏]  

  80后的定義應該是:22至27歲之間、受過高等教育、剛剛畢業走向社會或者擁有幾年工作經驗年輕一代。不可否認,80后已成為職場上迅速成長的中豎力量,尤其是在國內的研發領域。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特點,如果用幾個比較典型的正面詞句形容他們應該是:聰明、有主見、有能力。

  那身為80后的技術人員找工作為什么還這么難呢?

  因為,還可以用幾個比較典型的負面詞句形容他們:缺乏責任感、定位不清、困難而退。

  從參加面試看責任感

  就拿面試這件事來說吧,流程多是:電話簡單溝通,約時間à初試(開發人員多是筆試)à復試à確認薪水、上班時間à入職。

  十一長假之前的一周,某公司約候選人參加研發筆試、面試。在約面試的電話里,公司特別強調如果您本周不方便(很多候選人會回老家),我們可以把筆試(面試)安排在十一之后進行。有12人在電話里說可以到公司參加筆試,令人失望的是,筆試當天只來了3位,其余8人在未做任何說明的情況下沒有出現。

  因為開發人員是所有應聘者中素質最高的群體,公司前臺打電話向每個未到的候選了解原因,看看是在電話里沒說清地址,還是別的什么原因,導致了大家的缺席。最終的反饋是:2人電話不接、2人電話關機、4人臨時有事。
……

  每次與公司技術負責人或者HR溝通,80后的職業素質都會成為核心話題之一。而缺乏責任感又是最經常被提到的。候選人認為面試不來,對自己只不過是少個求職機會而已,公司則認為這件事足以體現候選人對工作沒有責任心。有這種品質在身,很難讓我們在事業上有什么建樹。

  所謂一花一世界,求職過程中任何點上體現出缺乏責任感都會被馬上淘汰。公司的邏輯是:如果不負責任的人進了公司,那么造成的損害絕不止耽誤時間這么簡單,很可能是項目的延誤甚至是失敗。

  不可否認,現在就業壓力大,大部分人都對求職抱的態度都是普遍撤網重點培養。得到面試通知后,發現公司離家太遠或者剛好被另一家錄用的事兒時有發生。“中國這么大,接到面試不去的又不是我一個,沒什么大不了。”也是很多人的正常想法。

  我們回頭看看這種行為給同齡人帶來的傷害吧——由于相當部分80后技術人員在面試給人留下沒有責任感的印象,很多公司規定關鍵崗位不用25歲以下人士。更有甚者,因為幾個人的原因,某學校的畢業生在公司都成為不約見面試的對象。也許我們已找到工作,安然自得,但同齡人呢?校友呢?是否有必要更多考慮一下。

  其實,比默默消失更恰當的處理方式有很多,這不但能體現自身素質、節省雙方時間,還能為自己贏得機會。比如:

  1. 可以在電話里直接說因為路遠、已有工作機會希望下次合作,即禮貌回絕(這樣節省雙方時間);
      2. 也可告訴HR時間不方便,能否另外安排時間(相信任何智力正常的公司HR相信都會另行安排溝通時間);
  3. 如果能在得知是哪家公司通知我們面試之后,能說出公司的情況,必然能在面試之前為我們自己加分。只需要事先做小小功課,上網看一下公司介紹即可。(體現我們的高素質)。

  如此,即會豎立80后的風采,也會被冠以XX學校畢業生素質高的贊譽,何樂而不為!

0
0
 
標簽:職場生涯
 
 

文章列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師兄 的頭像
    大師兄

    IT工程師數位筆記本

    大師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