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我辭職去創辦一個科技公司

來源: 外刊IT評論  發布時間: 2012-01-28 15:04  閱讀: 11106 次  推薦: 20   原文鏈接   [收藏]  
摘要:本文作者將講述他為什么辭職去創辦一個科技公司以及期間的經歷和寶貴經驗,希望對您有所啟發。

  英文原文:Why I Quit My Job to Start a Tech Company

  回溯到2006年11月,早在創業公司出現在NY Mag和TimeOut等雜志封面上之前,在互聯網泡沫之前,在Twitter和Foursquare開始流行之前,在我躊躇滿志的在紐約一家創業公司里工作之前,我在一家擁有16億美元資產、叫做Quadrangle集團的地方工作,我是一名私募股權投資人。

  那是我離開學校的剛剛第三個年頭,我的收入超過25萬美元。作為一個巴西移民,童年一直處在一種擔心以后只能做體力活的憂慮中,現在,我感覺,我已經事業成功了。我的工作富有挑戰性(做投資決策永遠都是這樣),我和一群極其聰明和上進的人一起工作。

  但是,除了成功外,我的生活還很安逸。在做了一年的私募股權投資后,我心里想:這個活不錯,也許能做一輩子。雖然我相信生活中肯定避免不了各種波折,但對于后20年的生活,我感覺是一片光明。

  唯一有點小問題是,我發現自己對錢不是那么的著迷。

  在移民美國的18年后,媽媽終于消除了移民身份帶來的自卑感,不再給我買裝裱身份的奢侈品。所以,我的開支和我的經濟收入是完全不匹配的。而且,至少我是這樣:我并不把金錢作為一個人成功與否的標準。當人們評價我時,我不希望人們以我收斂了多少財富為標尺,我希望他們更看重我的事業成就。

  但是,當你掙的錢超過了你能支配的數量后,你會發現自己在一些重大的決策上開始變的拖拉。至少你不再去想生活還會有另外一種可能。

  我是如何覺醒的

  我所在的公司,Quadrangle,每年都會組織了一次傳媒和電信界的封閉式研討會。這可不是普通的研討會,那是你想象不到的。

  當我得到了一份出席者的名單后,我才意識到這個會議的魅力。所有重要傳媒公司的老總都來了。美國規模最大的e有線電視服務商康卡斯特電信公司的Brian Roberts,微軟的Steve Ballmer,NBC的Jeff Zucke,以及一些新聞界名人,如Katie Couric, Jerry Seinfeld, Harvey Weinstein。紐約時報的 Andrew Ross Sorkin 被授權對會議獨家進行簡要報道,其他新聞記者不允許進入會場。

  我非常的興奮,會議前夜幾乎整晚不能入睡。需要著正裝,我走進Pierre大酒店,穿的是我最好的西服和一條大紅領帶。

  我滿懷欣喜的進入會場,幾秒鐘定定神后,目光在人群中搜尋,看看哪位會是我第一個上前去打招呼的人。然而,突然,這個想法嚇著我了。他們為什么要跟我說話?他們是各大傳媒公司的老總,我是一個25歲的做金融的小伙。他們不會跟我說的,他們會躲著避開跟我說話。我沒有做過任何重要的事,沒有任何對他們的公司有影響力的事。他們根本不在意我的西裝和我的大紅領帶。

  于是,接下來的30分鐘,我只是尷尬的在屋里走來走去,聽人們在交談什么。當演講開始時,我獨自在后面找了個座位坐下。

Facebook創始人

  在幾個超過50歲的傳媒公司老總的演講后,觀眾開始期待下一場關于新型媒體的演講會帶來什么新鮮的論點。

  臺上出現的是兩位20多歲的年輕人。我幾乎不敢相信這樣兩位跟我年紀相仿的人竟會被邀請到這些要人面前發表演講。然而,更讓我震驚的是,所有人的目光都被他們吸引了;所有這些超過50歲的老總們都為他們著迷、興奮,為他們取得的成就和他們所代表的意義而驚訝地張大了嘴巴;他們一位是Chad Hurley,因為當時把他的視頻網站YouTube賣給谷歌而聲名鵲起;另一位,穿著一雙拖鞋,在《社交網絡》這部電影公映前一直默默無聞的Mark Zuckerberg (注:Facebook網站的創始人)。

  當演講結束,傳媒老總們全部上前去跟他們交談,聽取他們在商業上的想法。我只是站在后面看著他們。

  我受打擊了。

  他們在實現某些東西。他們在改變整個世界的交流方式。而且,他們只用幾年時間就完成了這些,他們沒有募集很多的資金來實現他們的成就。是意志成就了他們的事業。

  我在做什么?我能做出他們那樣的成就嗎?我能做出像他們做出的那樣有重要意義的事情嗎?

  是的,就該這樣。

  我沒有創辦過科技公司。我甚至連網站就沒有建過。對于產品管理、web開發和用戶界面我又知道什么?

  我有一個高薪的金融工作。我在做我該做的事。一切太晚了。我不知道去創辦一個公司對我會意味著什么,而這最終的結果很可能是失敗。

  若按常人的觀點,很顯然,我應該堅持做我的金融。

  我正走在我應該走的路上。

  但是,日子一天天過去,我不斷的回憶這次會議。一個恐怖的想法開始在我的腦海里形成:萬一我能做成什么有成就的事呢?我要一直這樣迷茫下去嗎?我不會后悔嗎?我就這樣年復一年的消磨下去嗎?

  這時,我才意識到,我實際并不知道自己究竟怎樣,因為我沒有真正的失敗過(至少在職業上是這樣)。大多數人都不曾真正的失敗過。人們喜歡選擇自己認為會成功的職業。然后慢慢悠悠的去實現它。當這樣成功后,人們就不再去想其它的道路了。

  能看清自己在某一方面究竟有多大本事的唯一辦法就是去嘗試、去奮斗。

  也就是這時,我終于下定決心,要去測試一下自己的能力。是到了我真正去有所成就的時候了。我要辭去這穩定的工作,義無反顧的踏上前途未卜的創業之路。

  我不知道如何才能成功的創辦一個科技企業,但要去試一下。我決定步入這競技場。不論成功或者被擊敗,我不在乎。我就是想知道我的能力極限在哪里。

  于是,你知道發生了什么嗎?

  如今,距離離開Quadrangle集團已經4年了。我失敗了嗎?他奶奶的,當然了。我一次次的慘敗。頭兩年,我根本不知道該做什么,像沒頭的蒼蠅。但是,每一次的失敗,我都學會了為什么

  經過了前2年半的失敗后,我們開發出來第三版的Yipit,它終于起飛成功了。我們已經進行了兩次融資,包括最近的今年夏天的一次6百萬美元融資。Yipit在迅速成長,我們對前方的道路充滿了憧憬,我們組建了一個優秀的開發團隊。

  但是,這最甜蜜的時刻卻是我被邀請參加最近的一次Quadrangle研討會。并不是作為會議發言人,我們還遠遠不夠格。但是,在會議中有一個板塊,三個創業公司每個人有3分鐘的時間向電視連續劇和電視電影的發明者、全球最大的消費類電子商務公司的總裁Barry Diller推銷自己,Barry Diller然后會在所有傳媒老總的面前用問題進行拷問。這種形式沒人能不緊張,但過程很順利。會議的末尾,Barry選出了他認為最有可能成功的創業公司,他選擇的是Yipit。

  當我步下講臺,身體仍然微微顫抖,傳媒老總們都走上前來問我下一步計劃如何做,有沒有什么合作的機會。我幾乎不敢相信他們會向我走來(我今天連那條大紅領帶都沒戴)。

20
0
 
 
 
 

文章列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師兄 的頭像
    大師兄

    IT工程師數位筆記本

    大師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