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結婚這良辰吉日里,如果你選擇的并非是西方婚禮,而是中國傳統婚禮,那么你注意的東西可就多了,即使是婚慶用品也不例外,要知道在中式傳統婚禮中,婚慶用品也是有著特殊意義的。

1.鳳冠霞帔:嫁女兒的人家無論貧富對嫁衣都是十分的講究。內穿紅襖,足登繡履,腰系流蘇飄帶,下著一條繡花彩裙,頭戴用絨球、明珠、玉石絲墜等裝飾物連綴編織成的“鳳冠”,往肩上披一條繡有各種吉祥圖紋的錦緞—“霞帔”。
2.紅蓋頭:從上轎開始,在入洞房前,新娘一定要蒙一塊“紅蓋頭”,這一個大家應該都很清楚,現在很多人還是用到了它。
3. 花轎:花轎作為傳統婚禮的核心部分是從南宋開始流行的。它分四人抬、八人抬兩種,又有龍轎、鳳轎之分。轎身紅幔翠蓋,上面插龍鳳呈祥,四角掛著絲穗。有錢人家娶親為五乘轎,花轎三乘,娶親去的路上女迎親者坐一乘,其余二乘由壓轎男童坐;迎親回來時新娘、迎親、送親者各坐一乘,另有二乘藍轎,用藍呢子圍蓋,上面插銅頂,由新郎、伴郎各坐一乘。
4.花燭:在婚禮儀式中使用大紅色的成對蠟燭,點燃于廳堂及洞房之內。因其上多有金銀龍彩飾,故稱為“花燭”。另外,迎娶新娘的前晚,男方家在花轎中百燭齊燃,謂之“亮轎”,即紅燭高照,驅鬼祈福之意
5.鏡子:花轎到女方家后,女家請一老婦,用鏡子向轎中來回照一照,謂之“照轎”。
6.鞭炮:迎親禮車在行進途中,應一路燃放鞭炮表示慶賀。
7.谷子、豆子:新娘上轎前,要請一位福壽雙全的老太太,手持裝有谷子、豆子等五谷雜糧的器物,到處撒播,最后一把要撒在花轎當中。當花轎來到男家時,也有人照樣撒谷揚豆,寓意是女方希望女兒出嫁后吃穿不愁,享受清福;男方則希望娶新婦后帶來好運,五谷豐登。
8. 棗、栗子、桂圓、花生等:新婚夫婦進入洞房之前,要從親屬中選一位兒女齊全的吉祥長輩,手執托盤,里面裝滿棗、栗子、桂圓、花生等,走進洞房,一邊抓起這些果子撒向寢帳,一邊吟誦:“撒個棗、領個小,撒個栗、領個妮,一把栗子,一把棗,小的跟著大的跑。”棗子諧音“早子”,栗子諧音“利子”或“妮子”,花生意味著花花搭搭生,既生男又養女,合在一起,就是早得貴子,兒女雙全。據記載,花果撒帳始于漢武帝,現代婚禮上的彩色紙屑,可能是從撒五色花果傳承而來。
9.瓢:飲“交杯酒”,宋代以前是用瓢飲,二者相合,即成葫蘆狀,象征夫婦合二為一。
10.紅線、酒杯:宋代以后用紅線把兩個酒杯栓在一起,飲后將酒杯放于床下。
11.路引:婚禮婚慶道具路引婚慶道具路引婚慶道具路引婚慶道具路引的擺放數量隨路程的長短安排,一般選擇雙數或對新人有紀念意義的數字,在新人必經之路的兩側進行擺放。
12.火盆:它是放置于大門口的一盆火,讓新娘邁過去,寓意婚后的日子紅紅火火。
13.旗鑼傘扇:它位于迎親隊伍之中、花矯之前,令整個迎親儀式熱鬧、壯觀。
14. 天地桌:多置于院中,桌上放大斗、尺子、剪子、鏡子、算盤和秤,稱為“六證”。意思是:可知家里糧食有多少、布有多少、衣服好壞、容顏怎樣、帳目清否、東西輕重等。民間常有只有“三媒(媒人)六證”俱全,才表示新婚合理合法的說法。等到吉時舉行的結婚典禮,就俗稱為“拜天地”,由司儀主持,一拜天地、二拜高堂、三是夫妻對拜。
15.秤稈:入洞房后,新郎用秤稈挑去新娘的紅蓋頭,取意“稱心如意”。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jujia/20161027/12115.html
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