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

1962年的中印戰爭是在號稱“世界屋脊”的喀剌昆侖山上和喜馬拉雅山之脈南側地區進行的。該地區地勢險峻,氣候惡劣,人煙稀少,交通不便。這惡劣的自然條件和地理環境,對作戰行動有嚴重的影響,作戰的艱苦性罕見的。中印邊界自衛反擊作戰從1962年10月20日開始,至11月21日基本結束。不曾想到的是這場本以為是勢均力敵的戰爭最后雙方傷亡竟然是五比一,據說戰后中國主將張國華笑了,他說:“這樣容易取得的勝利,我當兵33年,還是頭一次!”

戰前,指揮所的氣氛是緊張的。張國華有時專心研究地圖,有時離開地圖踱著步子深思。“慎重初戰”是個很不好駕馭的車頭,初戰必勝又是最起碼的要求。與印軍畢竟是初次交手,它是“太極派”,還是“少林派”呢?估計不會有國民黨的主力強,但也不能估計過低,要“貓”當“老虎”打,像對付國民黨的中等部隊。當時有一種意見,為了慎重,只打沙則一點,吃掉敵人一個營。這是個很保險的方案。張國華考慮再三,吃掉一個營,不痛不癢,要吃就吃它一個旅!

當他把這個想法告訴另一位領導時,那位領導身體震了一下:“這太冒險了!萬一……”

還有一位領導不無擔心:“現在仗要打大了,是不是戰役發起時間向后推遲兩天,以便部隊做好充分準備?”

張國華沒有表態。他說:“看看部隊準備情況吧。”

陰法唐政委代表新組建的四一九部隊師團兩級領導再次進言:“張司令員,戰役發起時間不能推遲!”

“理由呢?”張國華不露聲色。

“我1萬多人進入戰場,在森林里隱蔽了一天一夜,不動煙火,再推遲兩天很容易暴露作戰意圖。那時再進攻還有什么突然性!”

張國華一拍桌子:“不再推遲,要讓敵人還沒穿褲子就當俘虜。”

兩種意見反映到中南海,有的領導也認為張國華是在冒險,但毛澤東不喜歡墨守陳規。他把另一種意見的文稿推到桌子一邊,頗有慍色:“他是前線指揮員,讓他打嘛!打不好重來!”

方案定了。干部會上,張國華激越的聲音把出擊前的喧鬧壓了下去:“現在當面敵人不是1300,而是2500,準備打它3000,如再增援就按它5000打。三至五天解決問題,不要怕傷亡,準備傷亡2000人。要打得好,打得快,速戰速決,務必全殲。打起來不受‘麥線’約束,但要報告中央。打不好是前邊的人負責,補給不好是管后勤的人的責任。哪個搞不好,要追究哪個人的責任。打不好,消極說法是未完成任務;積極說,是不夠共產黨員條件!”

會后,他又布置:要多準備些豬肉,要把各團電影組組織起來,把軍區文工團調到前方,以鼓士氣。

10月20日7時30分,東方剛剛露出魚肚白,我人民解放軍的炮火便鋪天蓋地向入侵克節朗的印軍陣地傾瀉。9時30分,印軍的第一個據點被攻下。到晚上8時多,克節朗戰役即告結束。張國華聳聳肩,笑了:“這樣容易取得的勝利,我當兵33年,還是頭一次!”

23日,中央致電稱贊:“作戰部隊在高原嚴寒的困難條件下,斗志昂揚,艱苦卓絕,勇猛作戰,干脆地殲滅了敵人。”軍區前指剛剛收到這一鼓勵電,還沒來得及轉發,又收到中央收回該電的通知。張國華心頭一緊:出什么事了?等他收到第二封電報時,心中的疑團才漸漸解開。后一封電報只比前一封電報多了兩句話:一句是“捷報頻傳”,另一句是頗帶感情色彩的“中央、軍委極為高興”。為什么又收回前封電報呢?張國華尋思:看這口氣,很像是毛主席親自加的兩句話,他的高興溢于言表,他希望電報能更大地鼓勵前線士氣……是的,一定是的!

在短短一個多月時間里,張國華指揮的兩次戰役和一些零星戰斗都取得了勝利。殲敵3個旅,生擒王牌旅長達維爾和另一名準將旅長辛格,共斃、俘敵7000余人(主要收獲自西山口之戰),占整個中印邊境反擊戰戰果的80%。中方作戰部隊也付出了代價,傷亡1460人,而百度百科顯示,則才幾百人。

相關閱讀:張國華:震驚印度朝野的中國戰神

1959年8月,中印邊境(朗久)發生了首次武裝沖突, 揭開了雙方軍事對峙的序幕。印度軍人的一死一傷,令新德里朝野嘩然。

事情最基本的實質是:中方認為邊界未劃定,我方是呆在自己的實際控制區內 ;印方認為邊界已劃定了(就是中國的北洋政府、國民政府、中共政府都未予承認 的麥克馬洪線),我們是在自己的領土上受到攻擊。象這樣根本的分歧,憑雙方火 氣沖天的來往照會事實上已無法談得攏。人們不妨再參照另一宗事件——1960年7 月,西藏軍區邊防部隊在巡邏時不慎將一位前來洽談鹽糧交換的尼泊爾尉官擊斃了 ,北京即向尼國道歉并賠償5萬盧比。而當時中尼的邊界也并沒有劃定。中共的厚此薄彼,顯然是對印方不假以詞色,并隨時準備以牙還牙了。

印度方面完全不在乎中方的態度,在邊境上全面推進,廣設哨所,武裝巡邏也 一再深入禁地。印方何以如此有恃無恐?很奇怪的是它并非源自真正的軍事實力, 而是本著一種虛幻的“道德優越感”。萬隆會議后,最耀眼的光環是落到了和平使者尼赫魯的頭上,周恩來只是他的配角,連整個中國也只是排行第二的老弟并領受 著印度的恩寵和提攜。這當然不是笑話,印度其時是不結盟運動無可爭議的領袖, 中國因中蘇和中朝的政治、軍事條約,根本無緣擠進這一集團,只能以觀察員的身 分出席。何況中共正內外交困,國際社會的禁運和制裁猶未有窮期,1960年的中蘇決裂及席卷全國的大饑荒,更令中國的國力降到最低點……

然而就在此時,印軍先后在朗久和空喀山( 邊境西段)越界攻擊,中共邊防軍雖一直奉命龜縮在實際控制線的20公里之后,并 有與敵遭遇50米外不許打槍的規定,但對奔襲至眼皮底下的印軍還是作出了火力回 擊(斃敵9人、俘敵7人)。9月20日,印軍越過克節朗河,對中方的尺冬哨所發動圍 攻。至10月中,中方已有47名官兵傷亡。中共中央及軍委總部三天兩頭招集緊急會 議,并都召來張國華列席。意氣本有點消沉的毛澤東也抖擻起來,他顯然樂見全黨 的注意焦點都從大躍進失敗的陰影中轉移到一場迫在眉睫的對外戰爭之上。毛親自主持中央常委會,作出了“自衛反擊戰”的最后決策。身經百戰的張將軍要重披戰袍了。

絕地戰將

張國華指揮的18軍,在國共內戰時與國軍的五大主力“整11師”和“181師” 都展開過血戰。181師是西北軍的精銳,于1947年被18軍的前身部隊所殲滅;整11 師是18軍的死對頭,曾捉對廝殺多次,最后整11師在淮海戰役中被殲。

18軍雖沒參加韓戰,但1951年還跟藏軍會戰昌都。1959年“平叛”,一直打倒 1960年底。可以說它是一支打仗年頭最長的部隊。但18軍也 不是沒有弱點。初入 藏時,毛澤東親自許諾過駐軍“三年一換”,不止一個“三年”過去了,絲毫不見 換防的意思。加上內地家鄉大饑荒,幾乎家家都有人餓死,駐藏官兵軍心浮動已非 一日。中央軍委對此也是知道的。所以,在中央常委會上,賀龍元帥說:“如有臨陣脫逃的,要象內戰時期那樣,抓回來,執行戰場紀律!”徐向前元帥說:“要選兵選將,干部不但要軍事上行,還要有政治頭腦,要勇敢。”劉伯承元帥則說:“ 要明確,這次不是和他們的邊防警察打,是和他們最好的、曾經參加過二次大戰的正規軍打。要告誡部隊,不要驕傲。”

張國華表示有信心打贏。羅瑞卿總長問根據何在?張說:“敵人雖然是印度的王牌軍,但比不上蔣介石的主力。他們長期沒打過仗,我們卻剛剛平叛。他們沒來過高山,我們卻長年駐守高山……”

毛澤東則對著地圖沉思,他說:尼赫魯的底牌是以為中國不敢打他。然后毛指著地圖上印軍的據點,用湖南高腔說:“掃了它!”

周恩來接著說,中國已將決策通知了蘇聯克里姆林宮,赫魯曉夫沒表示反對,還對中國駐蘇大使說:蘇聯也得到了類似情報,如果中國受到了攻擊,反擊是很自然的事。至于美國,周恩來分析說,它不可能以很大的力量支援印度。

張國華受命后即刻飛返前線,在戰前軍事會議上,對首戰之21平方公里作戰范圍里的2000多印軍,張說:“我的決心是,準備干掉他1300人,根本不要考慮傷亡 ,打一個補一個,始終保持四個戰斗團滿員。”他指示,軍區指揮所前進到麻麻, 由他親自指揮東段達旺方面的戰斗。必要時副司令員一級的干部可以下到團里去加強。張將軍又問西藏工委的侯杰,能否在24小時之內運送50車炮彈到前線?侯杰面有難色:“190公里呀!路況你也清楚……”張怒目一瞪:“現在是非常時期,一切圍繞打仗,一切服從前線!”

侯杰指揮藏漢民工,馬拉騾駝,攀過險峻的冰山絕谷,僅十多個小時就把軍火送上去了。“軍中無戲言”,我們可以看到,張將軍這種滅此朝食的氣概,對后來的戰事進程產生了很直接的影響。

巔峰戰士

這時,中央軍委的諸將帥對這場邊界戰爭相當審慎,發出了“慎重初戰”的指示。中國和印度打仗是破天荒的頭一遭,印軍實力怎樣?誰也沒底。估計沒有國民黨的主力強,但也不能估計過低,最好死貓當老虎打。軍委的意見是,初戰只打沙則一個點,圍殲敵人一個營,這是個很保險的作戰方案。

張國華作為一位沙場悍將,又長年駐守西藏,此時內地的現實是國庫空空,張將軍只是從文件里知道個大概,作為一個戍邊“節度使”,他事實上置身于最復雜和棘手的政治之外。而這時剛剛從“七千人會議”后緩過氣來的穩健派并不想再惹太多的麻煩,與鄰國開戰畢竟不是一碟小菜,小打一下,見好就收,當 為上上之策。但張國華并不這樣想,他認為吃掉一個營,不痛不癢,要打就要把印軍的王牌第七旅連鍋端!

這一方案在前線指揮部也并非人人贊同,但張得到了政委陰法唐的支持。張謂:一般說來應先打弱的,但我們受地形限制,不如先打強的,吃掉主力,敵人就亂了,容易各個擊破。張親自點將從政治學院調回來參戰的155團政委喬學亭也說: 經偵察發現只打一個點部隊擁擠,敵軍還可能從兩面側射和出動增援,不如采取中 央突破,穿插縱深,羌登、卡龍一齊打。前指的其他將官認為,仗既然打大了,戰役發動的時間就要推遲兩天,好讓部隊作更充分的準備。陰法唐政委則堅決反對,他說我軍一萬多人已進入陣地,不動煙火,再隱蔽兩天,容易暴露作戰意圖。張將軍說:不能再推遲,要敵人還沒穿褲子就當俘虜!

兩種方案均電告軍委,多數軍頭認為張國華是“冒險主義”,毛澤東卻一言九鼎:“他是前線指揮,讓他打嘛!打不好重來!”

張得到尚方寶劍,即擲下軍令:要打的好,打的狠,打的快,速戰速決,務求全殲,不要怕傷亡,準備傷亡2000,打起來不受麥克馬洪線的限制!

1962年10月20日7時,中方的炮火突然向克節朗的印軍陣地猛烈傾瀉。至9時3 0分,第一個據點已被攻克,被俘虜的印度兵果然還穿著睡衣。至晚8時許,克節朗戰役結束。同一天,中共軍隊向東西長達21公里的麥克馬洪線以北發起了總攻,分多路向縱深快速穿插。

前線指揮部向前推進時,因山高路險,連騾馬也不能逾越,警衛要用擔架將發著高燒的張國華司令抬過冰峰山口,卻被張斥退:“這成何體統!讓戰士看到了會有什么影響!”軍事首長親臨戰地視事,加上這時火線上出了個戰斗英雄謝順銀,從班、排、連逐級上報,到張國華批準記功嘉獎,僅用了30分鐘——全軍士氣大振 !

22日,印軍王牌第七旅全軍皆墨,旅長達維爾準將被擒,另一準將旅長辛格被斃。在為期一個月的“自衛反擊戰”里,中方于邊境東、西兩段發動的二次戰役和一些局部的戰斗都取得了壓倒性的勝利,共殲滅印軍三個旅,擊斃、俘虜敵人 7000多人,中方傷亡1460人,無一兵一卒被俘。

至11月初,印方在東北各邦(省)一片風聲鶴唳,無兵可戰之下,連交通警察也配發了武器,以死守危城。11月21日,中方突然宣布全線停火,并開始撤退到1957 年中方實際控制線的20公里以后。

至此,中印邊界戰爭已降下帷幕。 戰后,曾有印軍高級將領說:張國華,中國的戰神!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qiwen/20161130/62060.html

文章列表




Avast logo

Avast 防毒軟體已檢查此封電子郵件的病毒。
www.avast.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師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