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中國開戰?坐看美國崩潰?—論東方文化視角和全球格局下的中美戰爭(下)
八、中國如何取勝
“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中國接近十四億人口的超大國家,緊緊團結起來,個把美帝國主義是不夠打的,雖然現代戰爭普通老百姓在戰場上起不了什么作用,但是對戰爭人力物力的支持,對前線軍隊的鼓舞以及消除戰場以外的不利因素,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戰爭有爆發的跡象的時候,就開始要動員了,隨著戰爭的臨近和爆發,動員要廣泛和深入,使得整個國家更加團結起來,不給對手以實施輿論戰和心理戰的機會,斬斷在中國內部制造動亂的黑手。戰爭首先講的就是道,“道者,令民與上同欲也,可與之死,可與之生,而不謂危。”孫子曰,上下同欲者勝,不管戰爭如何演化,一個團結的國家都是難以戰勝的,近代以來,中國敗了一百年,到了抗日戰爭勝利了,就是因為整個民族團結起來了,蘇聯擊敗德國,也是因為整個蘇聯的團結。越團結,就離勝利越近。中國是能夠全民團結起來的,因為中國本身比較團結,沒有不可調和的國內矛盾,通過積極的動員,能夠達成更加緊密的團結,中國人民有愛國主義的優良傳統,特別是因為99炸館,01年南海撞機,還有南海仲裁,遭到了全體中國人民的抗議和反對,美帝國主義暴虐無恥的本性早已在中國人民心中留下了烙印,這是不管怎么粉飾、掩蓋也消除不了的,反觀美國,美國國內是動員不起來的,美國國內更加分裂,各階層矛盾很深,戰爭只會激化矛盾,不會加深團結。水滸英雄要起義,舉起了“替天行道”的旗幟,中國介入朝鮮,喊的是“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現在打美國,也要喊一個響亮的激勵全民族抗戰的口號。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抗美援朝中,中國志愿軍在基本沒有補給的情況下依然打得很出色,現在交通條件發達了,中國的高速公路四通八達,高鐵橫貫東西,美軍要切斷我們的補給,難上加難,但是如果因為條件與我有利而不予以高度的重視,就會遇到麻煩,兵工廠的保護,軍用物資、彈藥的出場和運送都是十分關鍵環節。
對比《與中國開戰》和《空海一體戰》兩個報告,會發現有趣的特點,前者傾向于美國先挑起沖突,而后者是基于中國主動挑起戰爭。為什么時隔六年,會有這樣的變化呢?就是因為中國沒有攻擊性,是熱愛和平的國家,美國找不到介入的機會,美國只能硬著頭皮挑起沖突,但美國肯定會打第一槍,即戰略上的先發制人,而中國則可以采取戰術上的先發治人,中國如果先發制人有可能被美國炒作為是中國讓沖突升級,在世界看來,中美如果剛有沖突就大打出手,人們就會認為中美早就預想要打,類似黑社會方式的火拼,如果中國先采取一定的防御策略再反擊,那么世界就會傾向于認為是美國發動了對中國的侵略。列寧說過:戰爭的起因不是由于要推翻異族的壓迫,而是另外一方要維護這種壓迫。中國在堅定自己戰爭的正義性上應該沒有任何疑慮。中國要不要先發制人取決于戰場形勢,如果美國的第一波攻擊規模很大,一開始就擺出要決戰的態勢,祈求速戰,那么中國就要先發制人了,如果美國只是一般的試探性的戰術打擊,中國可以采取積極防御的態勢,有利于中國占據輿論制高點,所謂敵不動,我不動,敵要動,我先動。“兵無常勢,水無常形”,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戰場上的機遇,往往是計劃之外出人意料,需要指揮員臨機把握。
在高烈度、高技術戰爭的條件下,在各種空間領域激烈的較量之下,中國能施予什么樣的軍事能力,這是自己首先要搞清楚的,戰爭的目的,說簡單點,就是消滅敵人,保存自己,消滅一點,舒服一點,徹底消滅,徹底舒服,中美這樣一場戰爭,不用將對手徹徹底底消滅,消滅地差不多就行了。
美國不會把全部力量都派來和中國打仗,因為還要留一部分維持世界秩序,派來的那一部分,還有留有預備。預計這場戰爭,美國陸軍不會派多少,至多就是一些特種部隊和海軍陸戰隊,主要是海軍,和空軍,按照最大估計,美國最多投入6個航母戰斗群,以及空軍的50%至60%,6個航母戰斗群中,三個在可能活動在中國火力打擊圈內甚至邊緣,三個在中國火力打擊圈外,空軍的話,包括最先進的隱形戰機,和大量的戰術飛機會部署到亞太臨近中國的基地,部署太遠的話,打不著中國,但是太近,也處于中國火力打擊范圍之內,美國要確保美國的戰術飛機不在停機坪上就被消滅,要么只能通過大量的空中加油,從相對較為安全的基地起飛作戰,但是這個基地恐怕只有關島,要么就是加固戰機掩體,降低戰機損失,即使戰機得以保留,跑道也不一定完好,美軍真正的七寸在哪里?,就是美國的航母戰斗群和美軍的前沿基地,這些在平時對中國安全威懾最大的,但在戰時,美國的航母和基地是最薄弱的環節。美國在亞太有四百個基地,其中比較有威脅的,就只有幾個關鍵大一點的基地,關島安德森基地,沖繩嘉手納基地,以及主要在日本,韓國的基地。這些基地是中國打擊的重點,怎么打?僅僅是打幾枚導彈,就行了么?美軍心里清楚,這些前沿基地就是被打擊的重點,美軍十分重視對這些基地的修復能力,甚至不依托這些基地來實施進攻,因為在美軍的作戰構想中,只說了要向前沿部署戰機,但沒有明確在哪里部署,因為不管是部署到關島,還是日韓的等國的空軍作戰力量,都在中國的火力體系打擊范圍之內。既然打擊就要使其失去使用的價值,喪失修復的能力,這就要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敵人,傷其五指,不如斷其一指。尤其關島基地,50枚導彈不行就來100枚,導彈部隊,配合海軍、還有空軍,空軍主要是轟炸機過于老舊,恐怕生存能力有限,但可以在第三代主力戰機的掩護下出動作戰,海軍的話主要是加裝有巡航導彈的潛艇,但考慮到突破反潛圈不是很容易,那么主要就是導彈部隊擔任重任,美國即使有防御系統,能攔截的只會是很少的一部分。美軍為了使得空中力量得意保存,可能會在沖突初期將這些戰術性短程作戰飛機做轉移和深埋處理,分散配置于日韓原本不屬于美軍的基地,即便如此,美軍依然很難將重要作戰力量保留在第一島鏈之內,美軍空中力量的使用主要依靠從澳大利亞和珍珠港起飛的戰略轟炸機來實施。雖然美軍參戰的規模比較龐大,看似是無處下口,但只要有計劃,知道先打什么,后打什么,就不會亂,關島、沖繩不會漂走,就在那里,這是他的弱點,航母也有弱點,雖然會移動,但是沉了就上浮不起來,美軍預想中國最多擊沉一艘航母,這也是美軍能夠承受的最大損失了,但是只要向中國靠近,中國就要堅決打沉或者重傷兩艘,中國完全具備這個能力,當然手段不只一種,對于美軍來說,只要美國航母被中國命中一枚彈藥,就會后撤,中國重傷一艘或者擊沉一艘,美軍就要重新評估整個戰爭了,當然擊沉一艘,不是最終目標,目標是贏得戰爭,手段是消滅對手的武器平臺,航母不僅僅是一件武器裝備,航母是大國政治的筆尖,是國家威望以及權力的象征,對航母的沉重打擊將是對敵方士氣和戰爭意志的重創,也將動搖美國民眾作為上帝選民的優越感,而對于中國民眾來說,必將極大提升中國的軍心士氣,一部分人心目中美國不可戰勝的神話就會破滅,更加激發中國人民的抗戰熱情。只要中國能重傷或擊沉兩艘以上的航母,可以說贏得了戰爭的一半。鑒于此,美國《空海一體戰》構想中,并沒有把航母作為進攻中國的主要依靠,但是為了能夠對航母實施打擊,中國有必要采取誘敵深入的策略,即先不將航母作為目標進行打擊,等待多艘航母集結到距離中國更近的地域時,則施以猛烈的打擊,這就是后發制人。
美軍為了防止前沿基地遭到毀滅性的打擊,美軍將會以海軍防空系統輔助防御力量,最大限度消耗解放軍的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打擊,鑒于此,解放軍不僅要采取集中優勢兵力以各個擊破的戰術,還要出其制勝,就是孫武子說的“以正合,以奇勝”,加強打擊的計劃性、靈活性,在飽和攻擊陸基固定目標的同時,以遠程導彈和海空軍力量聯合打擊美軍用以輔助防御的水面艦艇,讓美軍的水面艦艇(主要是放空驅逐艦)自顧不暇,以此達到攻擊主要目標的目的。
為了扭轉戰場太過靠近中國而造成的劣勢,減弱解放軍精確密集火力的打擊效果,美軍在戰前會十分重視“偵察戰”,通過偵查戰摸清中國的兵力部署,主要是中國遂行反介入/區域拒止力量的部署,包括大規模作戰機群,防空系統和戰術導彈的部署等,以掌握對中國實施的攻擊行動的時機,并決定是否采取先發制人的摧毀。美軍的偵察依賴于天際偵察系統和偵察飛機、無人機以及滲透,但基于戰場條件,滲透基本不可能,中國不是伊拉克,由于嚴密的軍事部署和中國高度的政治團結,美軍企圖滲透到中國境內的特戰分隊將會面臨極大的風險。戰術情報飛機以及無人機必須靠近目標,在導彈防御體系和中國擁有近海制空權的情況下,美軍空中監事以及偵察平臺作用有限。有偵察,就會有反偵察,你能偵察我,我也要偵察你,雖然美軍的偵察體系更完備,偵察能力更強,但是偵察范圍廣和目標多,而美軍的部署就在那幾個地方,解放軍同樣可以偵察到可靠的信息用以指導部隊的行動。為減緩或者消除中國的精確打擊能力,美軍十分中意于致盲戰,即對中國的衛星,大型預警雷達展開致盲,讓解放軍看不見,摸不著,致盲戰無疑又是一種戰爭的升級,戰爭爭奪的領域首次延伸至太空,美軍展開致盲,解放軍也不會坐以待斃,同樣會讓美軍也看不見,,而沒有跡象顯示,解放軍不具備相應的能力。對于雙方來說,反衛星作戰都有一個過程,相較于解放軍,美軍對衛星系統更加依賴,如果戰爭一開始,或者戰爭開始之前就打響致盲戰,勢必影響美軍自己的作戰行動,因此致盲戰是雙方戰爭升級到一定程度才會出現。因為雙方都擁有數目較多的衛星,而且美軍的軍用大型衛星更易于識別,那么在中國的天基偵察系統能力破壞之前,解放軍要抓住時間,解決一部分美軍的大型水面艦艇(航母),如果雙方都摧毀了互相的天基系統,解放軍將面臨優勢,因為彈道導彈更加不依賴衛星,而美軍的大量精確制導彈藥在脫離GPS的情況下都發揮不了作用,雙方又將回到傳統的接觸作戰,美軍為了取得戰場優勢不得不進一步臨近中國本土作戰,這對依托大陸廣闊縱深的解放軍有利。在雙方天基系統都被摧毀以后,雙方都會試圖修復天基系統能力,在修復之前,美軍更加不敢冒然行動。
美軍的一大優勢就是潛艇作戰力量和反潛作戰,在航母不敢靠近,基地基本被損毀的條件下,美軍能夠在較遠距離上,依托潛艇平臺向中國本土發射巡航導彈,中國反潛和潛艇戰力量雖然薄弱,但是仍然可以有所作為,在中國航母和空中力量掩護之下,中國可以前出第一島鏈進行攻式布雷,在配合以大量的常規潛艇,對美軍的分散配置的核潛艇進行圍剿作戰。
美軍的介入作戰,并不打算以海空優勢取勝,中國周邊打仗,美軍沒有必勝的把握,甚至還會處于劣勢,而打算以遠洋封鎖逼中國就范,二戰時,盟軍的封鎖戰略是擊敗日本和德國關鍵,遠洋封鎖能力這才是美軍的不對稱優,也是中國的劣勢,但并非不可破解。對與中國來說,中國并不是二戰時的德國和日本,德日處于被世界孤立的地位,德日的資源需要從殖民地進行掠奪,不僅盟軍要封鎖,全世界也是支持的。而中國不是;中國物產豐富,主要是油氣資源需要大量進口,雖然海上道路不通,中國可以從中亞和俄羅斯引進,那么美國對中國的封鎖,主要是影響中國的貿易,中國作為世界性的貿易大國,封鎖中國的貿易,不僅對中國不利,也對與世界上與中國有經貿關系的大多數國家不利,因此美國的封鎖必然招致世界大多數國家的反對。
隨著中國軍事投射能力的增強,對美國的封鎖戰略能進行一定的反制。由于封鎖戰略決定美國的戰爭的勝敗,美國必然用重兵把手幾個重要的國際咽喉要道,其中包括馬六甲海峽,霍爾木茲海峽,曼德海峽等,尤其是馬六甲海峽,美軍可能在這里部署一個航母戰斗群的兵力,但是中國有能力在此于美軍拼殺,在南亞基地被解放軍的東風快遞系列摧毀的差不多時,中國可以依托航母戰斗群和南海的軍事基地,以及大量的常規潛艇部隊,與部署在馬六甲海峽的美軍航母編隊進行拼殺,但很重要的一點,此處的航母編隊仍然在我東風快遞系列的打擊范圍之內,馬六甲附近一旦開戰,影響的是整個世界,世界都會給予壓力,這種壓力首先就會施加給發起封鎖戰的美國。霍爾木茲海峽海峽,是中國的能源通道之一,如果美國封鎖,中國看似夠不著,但是霍爾木茲海峽距離巴基斯坦較近,在這種時刻,中國將派遠征軍(主要是空軍)奔赴巴基斯坦,依托瓜達爾港口和中國在遠洋戰備巡邏的潛艇部隊,對美軍的封鎖行動展開反制。霍爾木茲海峽在距離伊朗太近的掌控范圍之內,伊朗不是美國的盟友,相反對美國很不友好,伊朗會對美國的封鎖采取措施,因為這將影響伊朗的石油對中國的出口。對于阿曼灣的封鎖,中國早有預備,自08年來中國海軍已經在附近長期巡邏,在靠近阿曼灣的吉布提,中國可能設立首個海外軍事基地,并動用非洲的維和力量來應對美國的戰時封鎖。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人還能被尿憋死么?由于美國封鎖戰術不得人心,只能激起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反對,美國將會通過這種不得人心的戰法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官逼民反。封鎖對于中國來說,其實根本并不重要,日本二戰封鎖中國多少年,結果還是失敗了,中國的外貿雖然受到影響,只要出口轉內銷,或者將產能化為支援戰爭的能力,就能在一定時間內彌補海上貿易被封鎖帶來的不利影響。
戰爭雖然不太可能按照預定的設計進行,也可能會有變化多樣的走勢,但合理的戰爭預判也是必要的,孫子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知可以戰與不可以戰者勝,在戰爭不可避免的情況下,充分發揮自己的不對稱優勢,堅持按照基本的作戰原則,采用靈活機動的戰法,努力不犯戰略或戰術上的錯誤,中國只要在戰場上不處于明顯劣勢,逐漸消耗美軍的有生力量,就能夠將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
中美戰爭會使戰爭中美貿易中斷,然而中美貿易中斷,對誰的影響更大呢?美國民眾會因為來自大量中國廉價商品的消失而感覺生活困難,另外沒有中國的稀土輸入,美國尖端科技的制造就會受到釜底抽薪的影響,雖然美國能找到代替買家,然而此舉必將影響美國的持續的戰爭能力,但是對于中國來說,中國主要需要的是芯片,雖然中國芯片的性能差了一些,但是能夠替代,龍芯、海思麒麟芯片已經接近世界尖端水平,中美貿易的中斷并不能給中國產生決定性的影響。
較量在軍事領域進行時,也必將在其他領域進行。網絡領域,美國將依托其網絡戰部隊,對中國的民用網絡系統進行襲擊,癱瘓中國的網絡輿論系統,散布有利于美國的信息,雖然美軍網絡戰能力強大,但是中國的高手在民間,早在1999年美國炸館和01年撞機的時候,在中國網絡普及率很低的情況下,中國民間黑客就自發組織了幾萬人對美國展開大面積的網絡攻擊,致使美國政府官方白宮官網站一度癱瘓,將五星紅旗插到了白宮主頁。毛主席說過,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與民眾之中。在中國全民抗擊美國的大背景下,即使美國不發動網絡戰爭,美國的互聯網系統,甚至基于民網系統傳輸的美軍后勤系統,還包括美國的衛星接受站點等,必將受到中國黑客自發的攻擊,整個美國將淹沒在數以百萬計中國黑客發動的網絡人民戰爭之中。
兵貴勝,不貴久,這是中美雙方的軍事家都再熟悉不過的軍事常識,美國發動對中國的戰爭,是非常渴望速勝的,但是美國的軍事專家們也心知肚明,美國難以取得整場戰爭的速勝,也沒有條件取得局部戰場的速勝,美國《空海一體戰報告》,僅僅是單純軍事角度的分析,忽略了軍事與政治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依存的關系。而《與中國開戰》報告,對于美國的經濟狀況沒有進入深入分析,僅僅依靠單純的GDP數據是無法作為戰爭能否維持多久的參考的,后者對于戰爭產生的政治影響分析,也脫離了美國的經濟形態,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軍事行動帶來的經濟影響將直接影響美國的政治生態。造成這樣的情形,是因為報告的制定者或者挑起戰爭的狂人分子,他們不清楚當前的美國已經處于金融帝國的末路這一美國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國情,基于此條件,戰爭持續事件越久,就對美國越不利,或者因為他們已經知道或者故意閉口不談,以騙取信任來支持其戰爭豪賭。雖然美國資本主義發展水平以及層級比二戰時期的日本高很多,但是美國主動挑起中美戰爭的性質和日本發動世界大戰的本質是一樣,都是為了資本主義得以繼續發展,結果也是一樣,那就是失敗,以至于崩潰,出現一個代替當前制度的新生之國。由于兩種發展方式已經到了窮途末路,所以戰爭帶有極大的冒險性質,一旦遭遇挫折和抵抗,他們不會輕易承認失敗,而是繼續加大戰爭的力度,在遇到持續而且強大的抵抗時,美國內部會出現分化和動搖,但是由于要維持資本持續積累這個資本家追求的永恒價值,早已被資本集團綁架的美國政府仍然會不遺余力的發動戰爭,直到把戰爭支持到自己崩潰的那一天。
中國三十多年沒有遭遇戰爭,對于戰爭意識的淡薄,對于新型戰爭的不熟悉,將會在戰爭初始階段造成不可避免的損失和失誤,然而但這不足以影響戰爭的結局,反過來,在戰爭中學習戰爭,中國會逐漸適應戰爭的節奏。和一個大國之間近乎旗鼓相當的較量,美國上一次還是在朝鮮戰爭上,雖然美國是保持永恒狀態戰爭的國家,并且進入信息化戰爭時代之后,美國未嘗敗績,但是與中國的戰爭,對于習慣了打非對稱、非接觸、非線性作戰的美軍來說,仍然是一場新鮮的戰爭,也是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朝鮮戰爭的結局,中國不勝而勝,美國不敗而敗,那么將來不久的這場戰爭,也是這個結果,在任何一方無法取得壓倒性優勢的時候,比拼的就是民眾的戰爭意志,就是GDP轉化為軍工制造的能力,只要堅持戰爭,充分調到民眾的支持,發動世界工廠的強大制造能力,中國不敗就是勝利,而美國不勝即崩潰。
九、中美戰爭進程與世界格局變化的相互作用
應當看到,一旦中國抗擊美國的戰爭爆發,是極其容易引發世界大戰的,戰爭的本質,就是階級之間矛盾不可調和的最終體現,而階級的矛盾最直接體現為生產關系的矛盾,當前世界最不可調和的矛盾,不是中日之間的歷史和地緣糾葛,不是俄羅斯與歐洲的互不信任,也不是中東國家之間民族宗教的沖突,而是處于金融食物鏈上端的美國和處于金融食物鏈下端的其他國家之間的矛盾,金融食物鏈的上端只有美國,世界上的所有國家,都處于金融食物鏈的下端。特別是處于金融帝國主義階段的美國,尋找對手的最高標準不是意識形態,不是文明沖突,更不是歷史糾葛,而是實力,任何一個國家或者較為強大的聯合的經濟體(歐盟)的實力接近美國時,他就是美國的對手乃至敵人。打擊敵人的最好方式就是戰爭,美國打擊主要對手的戰爭不是軍事熱戰,而是貨幣戰爭,金融戰爭,自上世界八十年代,美國已經累計對日本發動了兩次貨幣戰爭(廣場協定,安倍經濟學推出后的日元狂值),對歐盟發動了四次金融戰爭(科索沃戰爭,歐債危機,英國脫歐以及最近三次恐怖襲擊),對俄羅斯發動力三次金融戰爭(蘇聯解體、休克療法,烏克蘭危機),既然金融戰爭可以達到目的為什么美國還要發動對中國的戰爭呢?原因是第一,就是除去中國外的大型經濟實體,已經被美國的金融戰爭劫掠一空,再對這些區域實施金融戰爭已經滿足不了資本積累的需要,第二就是最大目標已經鎖定中國,只有對中國發動大規模的金融戰爭才能暫時滿足美國那些金融大額的貪欲,但由于直接的金融戰手段已經對具有強大抗金融風險能力和高度警覺的中國人民不起作用了,美國只有通過軍事熱戰制造達到金融戰爭的條件。
美國入侵中國之際,世界其他主要大國一定會有所作為的,他們將會依據戰爭形勢的變化采取相應措施。最終目標就是擺脫處于美國金融食物鏈下端的地位。雖然目標一致,但是手段千奇百怪,甚至要達到同一目標的兩個政治實體之間也要爆發戰爭。如美國所愿,即使日本參戰,也不僅僅是履行盟友義務,而是把擺脫美國的枷鎖,擺脫美國的政治殖民,軍事占領和金融殖民。基于中美戰爭走勢的基本判斷,中美戰爭將經歷三個階段,即中國戰略防御(雖然中國能夠先發制人且取得局部戰局的優勢,但仍然處于戰略防御的總體態勢),中國與美國的戰略相持,中國的戰略反擊(美國的崩潰),如果中美戰爭爆發時俄羅斯仍然由普京執掌,那么中美只要一開戰,俄羅斯就會毫不猶豫地開辟第二戰場,拿回由于北約東擴和美國進駐中亞而丟失的傳統勢力范圍,俄羅斯并不一定要開戰,而是因為美國力量的空虛,迅速以強大的壓倒性軍力形成不戰而驅逐人之兵局勢。并且基于能力和中國需求支持中國用于戰爭的武器和物資,隨著中美戰爭進入相持階段,俄羅斯必定會擴大戰果,但憑借普京的雄才大略,俄羅斯不會漫無目的的擴張,在最大限度恢復自己昔日勢力范圍的基礎上,與歐洲維持一種相對優勢的平衡。美國之所以希望速勝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不希望看到國際局勢發生不利于美國的變化而不能及時制止和挽回,然而中國的戰爭意志將最大限度削減美國速勝的可能性,在這種東西交迫的局勢下,美國將無法集中精力在對華戰爭上。俄羅斯的出擊將加速中美戰略相持階段的到來,當然也將加快中國戰略反攻階段的到來。此種情況下,俄羅斯與歐洲能打起來么?打不起來的,因為俄羅斯對比歐洲有這絕對的核武器優勢,一旦中美開戰,歐洲還是比較緊張,俄羅斯與歐洲會有零星的沖突,但最終結果,就是歐洲的共同體更加牢固,俄羅斯與歐洲簽訂和平協議,永遠解決安全上不信任的問題,以至于將美國踢出北約,或者北約民存實亡。對于日本而言,日本樂于看到美國取得對中美戰爭的絕對優勢,但如果俄羅斯的行動造成了事實上對中國的戰略配合,那么日本就會觀望到底,因為美國取得絕對優勢的可能性近乎為零,日本加入對華戰爭的行列,意圖就是取代中國的角色,但美國戰敗,那么日本就會立刻依附中國,如唐朝一樣重做中國的小弟。
在中美戰爭進行時,印度最想要的就是借中美開戰之機咬中一口,雖然中國面臨與美國的戰爭壓力,但是在中國人民統一團結抗戰的情況下,在中國對其他周邊蠢蠢欲動的國家保持高壓態勢的戰略威懾之下,印度也是無機可乘的,當然,俄羅斯也是不會支持印度這樣做,中國戰略靠墊的作用,不是印度能夠取代的。
朝鮮半島,美國如果充分使用在韓國基地,也難以免除中國的打擊,此種情況下,朝鮮極有可能攻打韓國,這對中國抗擊美國是一種支持,因為敵人的敵人就是我們的朋友。
趁中美大戰,臺灣極有可能獨立,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切不可以分心,中國本來只想打蔣艦,美艦硬要插手,那就只能先對付美艦,再打蔣艦,搞定了主人,狗(臺獨勢力)自然老實了。不計一城一地的得失,以達成最終勝利的大目標,此所謂戰略。
日本和德國在二戰前的兇惡,是世界所不能夠認識的,戰爭使得他們將兇惡殘暴的本質暴露于世界面前,同樣,戰爭將讓上帝的選民裸體行走,民主與自由偽善的面孔下,是反人類的本質。美國挑起的中美沖突,將會撕掉美國最后的一塊遮羞布,對世界貿易的封鎖,為達戰爭目的而對加緊對世界的掠奪,再加上從世界霸權地位上跌落的恐慌,將會讓美國走到與世界對立的反面,從世界的救世主一下子變成全世界共同的敵人。世界人民將掀起反戰的大潮,反對美國破壞世界和平,而中國將得到有史以來最廣泛的國際支持。
十:結論。
《與中國開戰》報告的出臺,反應出美國內部對中國崛起的焦慮和惶恐,反映出了急速衰弱的美國的垂死掙扎,反應出了金融資本綁架的白人精英軍事冒險的沖動。戰爭看似離我們很遠,其實離我們很近,只要還有一絲戰爭危險的存在,我們就不能呢心存僥幸,對于熱衷于軍事冒險的狂熱的戰爭分子,我們的態度是,以和平求和平則和平亡,以戰爭求和平則和平存。研究中美戰爭問題的人,比逃避中美戰爭問題的人,內心更渴望和平,他們也是最堅定的和平主義者,如果不知道如何維護和平,有什么資格談熱愛和平呢?
中美之間究竟能不能避免戰爭?取決于美國,也取決于中國,取決于美國內部能不能消化資本主義發展的矛盾,取決于中國能不能強大到讓對手不敢輕舉妄動。每當國際力量格局發生變化的時候,戰爭總是難以避免的,而通過戰爭,又確立新的世界格局,如果美國一定要對華軍事冒險,那么中國只能應對,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只有充分準備戰爭,才能避免或者懾止戰爭,才能在戰爭來臨時胸有成竹。
如果戰爭爆發,中國能不能取得最終勝利,取決于四個條件,一中國堅定的抗戰意志,二是戰場上戰略戰術的有效運用,三是國際反美陣營對中國的戰略策應,四是美國國內革命的爆發。這四個條件,前兩個是先決條件,后兩個是輔助條件,前兩個是主觀條件,后兩個是客觀條件。綜合軍事、政治、經濟以及國際局勢考慮整個中美戰爭,中國總體占有較多的有利因素,但贏得于自己有利的局勢以至于最終取得戰爭的勝利,仍然要靠自己的努力,靠自己的努力將與我有利的因素轉化為取得戰場優勢的條件。
戰爭是一個復雜而龐大的系統,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夫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對戰爭問題想得越周全,就更有機會贏得主動,但是所有的戰爭想定可能遇到真正的戰爭都不管用了,甚至遭遇意想不到的挫折和犧牲,所以堅定意志、機動靈活,制人而不制于人,顯得尤為關鍵。
戰爭殺傷生靈,破壞和平,是邪惡的,但戰爭能夠祛除膿瘡和污垢,能凈化和洗滌一個民族的靈魂,他也是進步的。美國發動的戰爭,是退步的,是邪惡的,中國的抗戰,是正義的,是進步的,戰爭的結果,對世界會造成一定的創傷,但同時,他會加速美國的滅亡,終結西方五百年來奴役世界的時代,促使人類大同的早日到來!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shehui/20170103/80940.html
文章列表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