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有句古話叫:千寒易除,一濕難去。濕與風在一起叫風濕,與熱在一起叫濕熱,與寒在一起叫寒濕。體內濕氣不去除,生病感冒分分鐘就找上門,就算吃再多的補品、藥品都如同隔山
有句古話叫:千寒易除,一濕難去。濕與風在一起叫風濕,與熱在一起叫濕熱,與寒在一起叫寒濕。體內濕氣不去除,生病感冒分分鐘就找上門,就算吃再多的補品、藥品都如同隔山打牛。
現在正處于多雨水的季節,很容易增加體內的濕氣,體內濕氣加重就會引發一系列疾病。所以,小編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一個60歲老中醫教的一個小妙招,排出體內的濕氣,身體更健康。
1、 飲食清淡。
腸胃系統關系到營養及水分的代謝買最好的方式就是適量、均衡飲食。油膩的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腸胃發炎,油炸品會讓身體產生過氧化物,加重體內的濕氣。
生冷食物、冰品或者涼性蔬果,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滯,最好在烹飪時加入蔥、姜,降低食物的寒涼性質。
2、避免環境的濕氣。
人體濕氣的產生,除了自身代謝的問題意外,跟環境也有很大一部分關系。經常在潮濕、陰暗的環境中,就容易導致濕氣入侵體內。所以,平常的生活中,我們也要注意一些小事情。
a、房間要多開窗透氣,保持空氣流通,拒絕潮濕的環境。
b、不要直接睡地板,地板濕氣重,容易入侵體內。
c、 不要穿潮濕未干的衣服,洗完頭發后要及時吹干頭發。
當一個人排出了體內的濕氣之后,整個人都會精神抖擻,感冒發燒都會遠離你。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分享幾款去濕氣的美食,讓你身體更健康。
穴位貼敷是一種中醫外治的方法。不經消化道,不走肝腎,通過刺激穴位,激發經絡之氣,祛濕散寒,補虛清熱,改善亞健康。在央視的《健康之路》欄目中也有過科普。
你可能聽過,生姜能夠祛濕,但是用發酵姜根粉做穴位貼敷療法,效果最好。
在《清太醫院配方》一書中,載有“延年涌泉膏”之防病保健方:藥用杜仲、牛膝、熟地、等12種藥熬枯去渣,入鉛丹收膏,再加入丁香、麝香等攪拌成膏,制成膏貼。
據載:此膏可治先天不足,后天虧損,骨痿身瘦,陽氣虛弱;以至腠理不密,易受風寒,常多疾病。若常貼涌泉穴,兼貼腎俞、關元穴,不但終身永無寒濕、腳氣、癱瘓之癥,而且能防病保健,延年益壽,此后漸漸流傳于民間,經現代科技改良制成藥包貼涌泉穴叫足貼。此方比其他方法祛濕效果要好。
通過穴位,外界的藥物、能量、信息能夠最迅速快捷地流通到身體各處。貼敷時要對準穴位經絡,以經絡的傳導疏通,向體內輸入藥力、熱能與信息,從而激發起人體自身的各種反應機制,來調節體內臟腑、經絡陰陽、氣血的平衡,使之達到養生保健、防療疾的作用。
想要了解實用和學習的朋友,可加作者,微信:962563400
看文倉www.kanwencang.com網友整理上傳,為您提供最全的知識大全,期待您的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jiankang/20170306/111242.html
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