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

玉不琢,不成器——
清華學爸教子經(4)

□ 老 溫
乖乖被罰站
網上有一個段子:兩名中學生和一個三歲的孩子一塊兒在走廊里罰站。小孩子好奇地問中學生哥哥:“哥哥,你們為什么罰站呀?”中學生回答:“上課睡覺。”然后中學生又納悶地問孩子:“你呢?”“因為我不睡覺。”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用心去做該做的事情是必須的,如果不做或做得不好,該怎么辦?
我兒子上小學時,放學回家東西亂丟。要去上學了,卻找不著這找不到那了,這樣的情節頻頻上演。
這實際上就是他對自己的物品管理沒有概念,沒有立起規矩來。
意識到這個問題后,我們就有意識地對他引導。告訴他,解放軍叔叔遇到敵人后找不到槍放在哪兒是極其危險的,極可能會讓敵人搶先一步開槍;告訴他,自己的東西放置要有規律才容易找到。回家后,把自己的物品放到特定的位置,誰也不許給他動;晚上臨睡前,把自己第二天要帶的東西都準備好,放到特定的位置,第二天早起,連想都不用想,拿上就走。
這些引導語被寫在家里的掛板上。
大約過了一周,他有那么點兒意識了,但還是做得不太到位。
沒關系,當孩子自己不懂得反省時,活生生的事實會提醒他反省。
有一天早晨,要去上學了,可是找不到紅領巾了——少先隊員不帶紅領巾是要被罰站的。我清楚地看到紅領巾就在他的枕頭下,但沒提醒他,也沒有數落或批評他,只是跟他講,不許在路上買紅領巾。
說實話,我是硬著心腸不告訴他紅領巾在哪兒的,盡管我知道他到校后會面臨怎樣的“厄運”。看著兒子著急慌忙、翻箱倒柜到處找的樣子,我的提醒有幾次差點兒脫口而出。
愛,有時候也需硬起心腸。
果然,到了學校只能乖乖地被罰站。通過這一次罰站,孩子長記性了。回家后,首先把自己的物品放到指定位置。這里還有個前提:你不能隨便動他的東西。有時候看起來他的東西挺亂,但在他看來是有規律的。
博主慧質蘭心在《懲戒在學生教育中的作用之我見》一文中主張:“縱觀古今中外,適當的懲戒在促進學生的發展方面具有其他方法難以替代的功能,同時,懲戒也是一個人走向社會所必須面對的問題。……學校不僅不能放棄懲戒,而且應將其納入基本的教育范圍并加以利用。”為此,她還引用了幾個國家的法律:“英國在2001年11月有40多所學校的教師和一些家長聯合向高等法院提出請求,要求恢復體罰,他們認為:禁止體罰使學校紀律下降,體罰是基督教義的一部分,是符合《圣經》要求的,對兒童教育而言,‘這是上帝賦予的一項紀律’。”還有美國、韓國等國允許對學生進行懲罰的例子。我認為,懲罰是必要的,但要注意:一、懲罰要及時而恰當,不能滯后和過度;二、最好是薄懲,旨在既讓孩子牢記并改正錯誤,又不給孩子心靈上造成創傷;三、薄懲之后不要翻舊賬。
事件突發,不能抓瞎
先舉一個例子:
有一次,我愛人出差不在家,我帶兒子去游泳。在游泳館門口碰上了一個熟人。送兒子進去游泳后,我就跟熟人在一棵大樹下聊起了天。相逢千句少,忘卻春與秋。不知不覺,兒子游完了,出來了,找了老半天,叫了好多聲,也沒有找到、看到我,就自己打車走了。
我猛然想起,兒子還在里面游泳呢,一看表,早已過了時間!進游泳館內找,沒找到。趕緊打車回家,孩子沒在家。我一想,壞菜了!孩子身上沒帶錢,他能上哪兒去了呢?轉念一想,他肯定在那兒呢!
我家住三樓。我關門下樓,來到二樓老胡家敲門。聽著里面說:“你爸來了,肯定是。”老胡樂呵呵地給我開門。我問:“我兒子在你家吧?”老胡說:“在,剛吃完,小哥倆正在玩兒呢!”
乖乖被罰站
網上有一個段子:兩名中學生和一個三歲的孩子一塊兒在走廊里罰站。小孩子好奇地問中學生哥哥:“哥哥,你們為什么罰站呀?”中學生回答:“上課睡覺。”然后中學生又納悶地問孩子:“你呢?”“因為我不睡覺。”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用心去做該做的事情是必須的,如果不做或做得不好,該怎么辦?
我兒子上小學時,放學回家東西亂丟。要去上學了,卻找不著這找不到那了,這樣的情節頻頻上演。
這實際上就是他對自己的物品管理沒有概念,沒有立起規矩來。
意識到這個問題后,我們就有意識地對他引導。告訴他,解放軍叔叔遇到敵人后找不到槍放在哪兒是極其危險的,極可能會讓敵人搶先一步開槍;告訴他,自己的東西放置要有規律才容易找到。回家后,把自己的物品放到特定的位置,誰也不許給他動;晚上臨睡前,把自己第二天要帶的東西都準備好,放到特定的位置,第二天早起,連想都不用想,拿上就走。
這些引導語被寫在家里的掛板上。
大約過了一周,他有那么點兒意識了,但還是做得不太到位。
沒關系,當孩子自己不懂得反省時,活生生的事實會提醒他反省。
有一天早晨,要去上學了,可是找不到紅領巾了——少先隊員不帶紅領巾是要被罰站的。我清楚地看到紅領巾就在他的枕頭下,但沒提醒他,也沒有數落或批評他,只是跟他講,不許在路上買紅領巾。
說實話,我是硬著心腸不告訴他紅領巾在哪兒的,盡管我知道他到校后會面臨怎樣的“厄運”。看著兒子著急慌忙、翻箱倒柜到處找的樣子,我的提醒有幾次差點兒脫口而出。
愛,有時候也需硬起心腸。
果然,到了學校只能乖乖地被罰站。通過這一次罰站,孩子長記性了。回家后,首先把自己的物品放到指定位置。這里還有個前提:你不能隨便動他的東西。有時候看起來他的東西挺亂,但在他看來是有規律的。
博主慧質蘭心在《懲戒在學生教育中的作用之我見》一文中主張:“縱觀古今中外,適當的懲戒在促進學生的發展方面具有其他方法難以替代的功能,同時,懲戒也是一個人走向社會所必須面對的問題。……學校不僅不能放棄懲戒,而且應將其納入基本的教育范圍并加以利用。”為此,她還引用了幾個國家的法律:“英國在2001年11月有40多所學校的教師和一些家長聯合向高等法院提出請求,要求恢復體罰,他們認為:禁止體罰使學校紀律下降,體罰是基督教義的一部分,是符合《圣經》要求的,對兒童教育而言,‘這是上帝賦予的一項紀律’。”還有美國、韓國等國允許對學生進行懲罰的例子。我認為,懲罰是必要的,但要注意:一、懲罰要及時而恰當,不能滯后和過度;二、最好是薄懲,旨在既讓孩子牢記并改正錯誤,又不給孩子心靈上造成創傷;三、薄懲之后不要翻舊賬。
事件突發,不能抓瞎
先舉一個例子:
有一次,我愛人出差不在家,我帶兒子去游泳。在游泳館門口碰上了一個熟人。送兒子進去游泳后,我就跟熟人在一棵大樹下聊起了天。相逢千句少,忘卻春與秋。不知不覺,兒子游完了,出來了,找了老半天,叫了好多聲,也沒有找到、看到我,就自己打車走了。
我猛然想起,兒子還在里面游泳呢,一看表,早已過了時間!進游泳館內找,沒找到。趕緊打車回家,孩子沒在家。我一想,壞菜了!孩子身上沒帶錢,他能上哪兒去了呢?轉念一想,他肯定在那兒呢!
我家住三樓。我關門下樓,來到二樓老胡家敲門。聽著里面說:“你爸來了,肯定是。”老胡樂呵呵地給我開門。我問:“我兒子在你家吧?”老胡說:“在,剛吃完,小哥倆正在玩兒呢!”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jujia/20170314/122067.html
文章列表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