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設計模式目錄:
- 小菜學習設計模式(一)—模板方法(Template)模式
- 小菜學習設計模式(二)—單例(Singleton)模式
- 小菜學習設計模式(三)—工廠方法(Factory Method)模式
- 小菜學習設計模式(四)—原型(Prototype)模式
- 小菜學習設計模式(五)—控制反轉(Ioc)
- 持續更新中。。。
本篇目錄:
其實說到原型模式,大家可能會想到Clone,其實也不盡然,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原型(Prototype)模式也可以經常看到:
你覺得某位明星的發型很好看,你也想做個和他一樣的發型,于是你拿個照片去理發店說:我要做個和這個一模一樣的發型。
其實那個明星的發型某種意義上說就是原型,因為已經有發型參考了,所以發型師會很快的做出來。就像我們在編程時,當創建一些對象(特別是大對象)非常耗時時,或者創建過程非常復雜時,原型模式就會很有用。
概述
我們看下GoF對原型(Prototype)模式下的定義:
使用原型模型實例指定將要創建的對象類型,通過復制這個實例創建新的對象。
從這個定義中,我們可以分解下,其實說的意思就是:指定類型,復制對象。就像上面的例子,造型就是一個指定的類型,然后去復制此類型的對象。原型模型的簡單靜態類圖:
Client使用Prototype的Clone()方法得到這個對象的副本,我們先看下引用類型的存儲:引用類型的變量在棧中分配一個內存空間,這個內存空間包含的是對另一個內存位置的引用,這個位置是托管堆中的一個地址,即存放此變量實際值的地方。.NET自動維護一個堆指針,它包含堆中下一個可用內存空間的地址。就是說引用類型在棧中存儲一個托管堆的地址,托管堆存儲這個變量的實際值。上面所說的“復制對象”在原型(Prototype)模式中分為兩種,一種是只復制棧中的托管堆地址,就是說副本對象和原對象指向的托管堆的地址是一樣的,這種復制稱為淺拷貝(Shallow Copy);另一種是棧中存放的地址和托管堆中實際值都復制,就是說生成一個和原對象一樣的全新對象,這種復制稱為深拷貝(Deep Copy)。
我們用一張示意圖可以簡單概述下:
其實關于淺拷貝和深拷貝在我們現實生活中也有相應類似的例子,比如雙胞胎,長的一樣就像一個模子刻出來的一樣,而且各自有各自的身體互不影響,在某種意義上說可以稱為深拷貝;在雙胞胎中也有一些特殊的,比如連體雙胞胎,有的兩個身體公用一個心臟什么的,怎么說呢,在某種意義上這種你也可以稱為淺拷貝。這個例子只是形象說明下原型模式中復制對象的含義,可能有些不恰當的地方。
實現
其實在.net中關于淺拷貝提供了一個方法MemberwiseClone();
MemberwiseClone()方法返回的是Object類型,注意方法的修飾符是protected,就是說,如果想讓外部對象使用它,必須在子類重寫該方法,設定其訪問范圍是public。還有就是實現對象的復制必須實現ICloneable接口,并實現其Clone()方法。就上面說的雙胞胎的例子,我們做一個簡單的示例:

1 /// <summary> 2 /// 心臟類 3 /// </summary> 4 public class Heart 5 { 6 private int _size; 7 private int _volume; 8 /// <summary> 9 /// 大小 10 /// </summary> 11 public int Size 12 { 13 get { return _size; } 14 set { _size = value; } 15 } 16 /// <summary> 17 /// 體積 18 /// </summary> 19 public int Volume 20 { 21 get { return _volume; } 22 set { _volume = value; } 23 } 24 } 25 26 /// <summary> 27 /// baby類 28 /// </summary> 29 public class Baby : ICloneable 30 { 31 private string _name; 32 private string _description; 33 private Heart _hearttype; 34 /// <summary> 35 /// 名稱 36 /// </summary> 37 public string Name 38 { 39 get { return _name; } 40 set { _name = value; } 41 } 42 /// <summary> 43 /// 描述 44 /// </summary> 45 public string Description 46 { 47 get { return _description; } 48 set { _description = value; } 49 } 50 /// <summary> 51 /// 心臟特征 52 /// </summary> 53 public Heart HeartType 54 { 55 get { return _hearttype; } 56 set { _hearttype = value; } 57 } 58 59 #region ICloneable 成員 60 public object Clone() 61 { 62 return this.MemberwiseClone(); 63 } 64 #endregion 65 }
測試代碼:
1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2 { 3 Baby baby1 = new Baby(); 4 baby1.Name = "I'm baby1"; 5 baby1.Description = "I'm baby"; 6 baby1.HeartType = new Heart() { Size = 111, Volume = 222 }; 7 Baby baby2 = (Baby)baby1.Clone(); 8 baby2.Name = "I'm baby2"; 9 10 Console.WriteLine("baby1 info:"); 11 Console.WriteLine(baby1.Name); 12 Console.WriteLine(baby1.Description); 13 Console.WriteLine("baby2 info:"); 14 Console.WriteLine(baby2.Name); 15 Console.WriteLine(baby2.Description); 16 Console.WriteLine("The heart of the different:"); 17 Console.WriteLine(baby1.HeartType == baby2.HeartType); 18 }
運行結果:
我們可以看到baby1.HeartType和baby2.HeartType的引用地址是一樣的,這種就是淺拷貝(Shallow Copy),就說明baby1和baby2公用一個心臟,是連體雙胞胎。
深拷貝(Deep Copy)
其實上面的代碼稍微修改下就是深拷貝,如下:
1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2 { 3 Baby baby1 = new Baby(); 4 baby1.Name = "I'm baby1"; 5 baby1.Description = "I'm baby"; 6 baby1.HeartType = new Heart() { Size = 111, Volume = 222 }; 7 Baby baby2 = (Baby)baby1.Clone(); 8 baby2.HeartType = new Heart() { Size = 111, Volume = 222 };//重新創建對象 9 baby2.Name = "I'm baby2"; 10 11 Console.WriteLine("baby1 info:"); 12 Console.WriteLine(baby1.Name); 13 Console.WriteLine(baby1.Description); 14 Console.WriteLine("baby2 info:"); 15 Console.WriteLine(baby2.Name); 16 Console.WriteLine(baby2.Description); 17 Console.WriteLine("The heart of the different:"); 18 Console.WriteLine(baby1.HeartType == baby2.HeartType); 19 }
上面給baby2重新創建一個和baby1一樣的心臟,而不是公用一個,運行結果:
可以看到baby1.HeartType和baby2.HeartType的引用地址是不一樣的,雖然是一樣的心臟,但是是兩個獨立相同的心臟,其實上面的方法并不算是深拷貝,只是實現了深拷貝的效果,因為并不是在拷貝中完成的。這種氣勢有個不好的地方,當一個對象中有很多對象組合的時候,而且這個對象內部很復雜,我們不可能復制完之后,每個對象的去重新賦值,這樣實現深拷貝就沒有什么意義。當然還有一種實現深拷貝的方式就是序列化,必須在類的前面加上[Serializable]表示,指示這個類是可以序列化的,我們把Clone()的方法修改下:
1 public object Clone() 2 { 3 object result = null; 4 MemoryStream stream = new MemoryStream(); 5 BinaryFormatter formatter = new BinaryFormatter(); 6 formatter.Serialize(stream, this); 7 stream.Close(); 8 byte[] streamByte = stream.ToArray(); 9 MemoryStream stream2 = new MemoryStream(streamByte); 10 result = formatter.Deserialize(stream2); 11 stream2.Close(); 12 return result; 13 }
現在Clone()方法做的工作就是序列化和反序列化,我們使用淺拷貝的測試代碼,運行結果為:
baby1.HeartType和baby2.HeartType的引用地址是不一樣的,和上面重新賦值對象的效果是一樣的,但是我們調用的時候沒有做額外的操作,就可以實現此效果,但是序列化和反序列化是比較耗時的,這點也需要注意下。
示例代碼下載:Prototype.rar
后記
關于創建型模式上面幾篇說的差不多,還有個針對工廠方法模式出現問題的解決方案,下面就是結構型模式了,還在學習中,未完待續。。。
文章列表